文|曾响铃
来源|科技向令说(xiangling0815)
喊了多年的智能城市什么时候才能全面来到我们身边?不确定,可能没那么快。但至少,我们可以知道推动力量会有哪些,能跟随它们看着智能城市一步步试点、落地。
3月29日,博鳌亚洲论坛“未来的乡村 未来的城市”分论坛上,除了论坛理事长、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的“新文明城市”的发言惹人注目,一向在智能城市建设领域颇为活跃的百度也有露出,百度副总裁王路表示,在未来新文明城市的建设中,“人工智能技术”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王路难掩对自家AI及一系列技术能力参与智能城市建设的信心,并强调了百度的技术与方案能够“因地制宜”去匹配不同城市建设需求。
为自家的东西站台当然可以理解,但是,由王路反复强调技术优势这件事,响铃却想到了硬币的另一面:智能城市建设到底需要什么,谁才能在未来竞争中胜出?
如果从新兴技术领域常常出现的“反木桶效应”看,响铃认为,智能城市未来将只剩下阿里、百度、华为三大玩家。
“大而全”的智能城市建设,需要集中的切入口
如果一个人或者企业获得了阶段性的成就,这时候需要思考的是自己还有哪些木桶短板,要补足它们,防止制约未来发展,这是典型的“木桶效应”;
但是,如果一个人、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商业模式还处在快速上升期,这时候最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把木桶做长,木桶最长的一根木板决定了其特色与优势,也是未来潜力,这是“反木桶效应”。
正如王路所说,建设智能城市的过程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既然是一场持久战,那么,智能城市的建设就尤其需要“长木板”的领域才能更有利于突围。
拆解“智能城市”概念,智能交通系统、智慧能源系统、智慧物流及建筑服务系统、城市指挥中心、智慧医疗、城市公共安全、城市环境管理、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从宏观到微观,从硬件到软件,从商业价值到社会价值几乎全面囊括。
“做”智能城市,实际上是一件比较虚的事,它最终是各个细部产品或解决方案所构成的。
“大而全”的智能城市衍生出一个问题,也是它给建设者提出的要求:任何平台都很难从底部到顶部铺开大摊子,大包大揽什么都做,什么都还做得足够深能匹配得上“智能”二字。
平台参与智能城市建设,只能是凭借某一方面的优势,找到一个切入口起到提领的作用,去推动智能城市全面落地。
也即,平台必须拥有匹配智能城市建设的“长木板”作为切入口,才能在“大而全”的智能城市建设中找到“受力点”,推动整个智能城市建设进程。
要么你就是有生态资源商的强大运营能力,等着四面八方的合作方一起搞定各种事情;
要么你能在技术层面搞定最核心的“智能”事宜,以“智能”技术为核心去驱动各项智能建设落地。
要么你得拥有IT信息系统建设能力,把深入城市各个角落的信息网做圆了,在其上慢慢衍生各种落地应用;
这些,都是智能城市需要的长木板,也是竞逐智能城市的玩家们所需要拥有的特色与旗帜——至少得具备其中一块长木板。在目前来看,智能城市建设的提领切入口只有这三个,除此之外还没有发现更好的方式。
三国争雄,阿里、百度、华为各有“长木板”
为什么认为智能城市建设赛道最后的选手只会剩下阿里、百度和华为,这是因为它们表面上都在做“智能城市”同一件事(命名可能不一样),实际上各自的做法侧重点完全不同,相当于“长木板”的平台主攻方向,恰好与智能城市建设的需求不谋而合。而三家之外,又没有能在其中任何一项能力上凸显的平台,最后只能是“三国争雄”。
1、阿里:擅长商业运营,IoT生态从合作运营角度切入
作为电商巨头,商业运营的能力已经刻在了阿里的基因上,这种基因影响到了阿里其他诸多业务,例如阿里云前段时间就对外宣称自己不做SaaS,让别人来做,自己只是“被集成”;又如在参与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总是强调自己的“运营商”定位。
3月21日北京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上,阿里正式发布“开拓者”计划,要联合广电系统共同打造“智能城市运营商”这一全新角色,未来承接城市的智能化运营。
其做法简单直接,扶持100家“智能城市运营商”,它们共享阿里生态,包括渠道服务、集成服务和运营服务等,阿里方面称之为“集约化建设、专业化运营、市场化服务”。
事实上,去年年中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上,阿里关于其城市大脑价值的表态中,就出现“开放协作平台”、“全社会更多方的力量和智慧”等核心词句。
毫无疑问,合作运营是阿里做智能城市的长木板,它也匹配了智能城市的另一个切入口。
2、百度:AI、大数据、云计算协同带来的技术势能驱动智能城市落地
百度一向强调自己的技术能力,在BAT乃至更大范围的暗自较劲中,技术确实越来越成为百度赖以依靠的竞争优势,也成为它最长的“长木板”。
这种优势,同样被应用到了智能城市建设当中来,AII、大数据、云计算协同,驱动智能城市的全面落地。
目前为止,百度智能城市已与包括北京、上海、长沙、阳泉、保定、雄安、长春、合肥、宁波、青岛、重庆等数十个省市地区,在城市大脑、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能教育、智能政务、智能云等多个领域达成合作。
这其中,各城市的落地侧重点又各有不同,例如苏州十分强调交通智能,而阳泉这种道路、路口不算多的城市则选择在安防方面下功夫。
但总之,百度在这个过程中始终祭出技术大旗,“我们的技术布局很完善,我们有充足的信心,关于人工智能的需求,百度的技术都可以满足”,王路在博鳌论坛上表示。
即便是也要做生态,百度也是技术基础之上的生态,驱动智能城市前进,与华为、阿里对照,技术势能在智能城市建设中的天然亲和力,让百度有了独属于自己的切入口。“……有一些我们自己做不了的,或者不那么擅长的就应该交给合适的伙伴做”。
3、华为:通信技术老底子带来的云、管、端系统建设,从IT系统角度切入
华为不只有P30和堪比专业设备的拍照黑科技,在企业级市场上的通信技术是华为的老底子,也是它的技术源泉。
在华为的智能城市规划中,城市被当作“生命体”,而它要做的,是覆盖整个躯体的“神经系统”,在此基础上,依托于华为在多种技术上的创新与积累,华为称要“向下兼容多种终端,向上支撑各种应用。”
与此同时,华为对外十分强调其“业界少有能提供云、管、端协同的ICT解决方案的厂商”,可见华为的“神经系统”玩法某种程度上是信息化系统的一种升级。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和通信技术,是电信服务、信息服务、IT服务及应用的有机结合)解决方案,也与华为对自己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黑土地”定位相符合。
而这,就是以IT信息系统为切入口在做智能城市。可见,即便是做智能城市,平台也难逃自己的旧有“印记”。
回过头来看,这些年来,除了上述三家平台,少有听到其他智能城市建设者的声音,其原因可能不是它们声量不够大、宣传力度不够,而是智能城市建设的“长木板”需求将它们隔绝在外,这么一大块肥肉,实在是没办法挤进来吃一口。
代表中国AI技术高度,智能城市三大玩家有竞争更有合作
中国人工智能与美国并驾齐驱,除了阿里、百度、华为之类的企业推动之外,更重要的是实践场景的丰富,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数据反馈与算法优化空间。
到了与人工智能高度相关的智能城市这里,这个逻辑一脉相承。
14亿人口催生了大量GDP过千亿,或者人口过百万的城市,它们原本就是全世界最大的智能城市业务的待开发市场,加上“智能+”被升级为国家战略后,无论是地方主政者,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在积极推进智能城市的建设,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需求。
移动支付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是政府重视、互联网公司推进、普通用户支持、庞大市场空间四重因素的结果,智能城市具备与此相同的外部条件,只不过它更宏观更系统。
场景大,数据量大,各界支持,智能城市无疑将代表中国AI技术应用所能达到的高度,在此基础上领先全球、对外输出也在预期当中。
在这种情况下,阿里、百度、华为三大玩家除了各自在围绕自己的“长木板”运营,也具备了相互合作的客观现实,这本身就是一件国家层面的庞大的系统工程,任何一家都不可能完全吃下。
基础信息系统、商业运营、AI与大数据技术……这些“长木板”之间原本就不是互斥的,有相互合作的空间,王路在采访中就表示,百度在智能城市建设过程中就与华为有过合作。
反过来,要成为智能城市建设的综合平台,没有“长木板”的玩家已经没有入局可能。市场终将呈现阿里、百度、华为三大平台(各自带领合作伙伴生态)既竞争又合作的格局。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科技向令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砍柴网等多家创投、科技网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啸奖高级评委;
3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4《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杂志撰稿人;
5钛媒体、虎嗅、36kr、界面、铅笔道等近80家专栏作者;
6“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7“今日头条问答签约作者”、现为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