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WA 学堂成立一周年有感

转眼间,UWA学堂上线已经满一年。很多学堂作者、读者朋友们,也陪伴了我们整整一年。今天在这里,我想和所有关注我们、关心我们以及支持我们的朋友,聊聊UWA学堂的故事。


一、为什么要做UWA学堂?

过去的四年,UWA从提供优化服务的角色慢慢过渡成为业界熟知的研发咨询顾问,我们经常活跃在各个开发团队中,解决大家的技术问题、分享我们的行业经验。我们相继开发了UWA问答和开源库来帮助行业的开发者更方便地进行提问、更高效地找到答案。但我们也愈发发现,信息的碎片化正蚕食我们对知识的溯本求源。诚然,问题的解决很重要,但我们始终相信:系统的理解能帮助我们更科学地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

同时,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向前不断推进,整个世界近30年来的变化甚至要比再之前300年来的变化还要大。每年甚至每月都会有大量的新技术、新经验不断涌现。知识在爆炸性地增长,但我们的时间却并没有增加。所以,无论是行业新人,还是技术牛人,我们该如何去学习、汲取有用的知识来补充自己的知识体系,是我们所有人都在面对的难题。

所以,我们打造了UWA学堂,一方面,我们希望当你每次遇到技术难题和知识盲点的时候,可以来到这里获得真实可靠的知识和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比如:

雨松近期推出的DOTS相关系列课程;

成浩的《Unity手游UI框架一站式解决方案》;

世凯的《如何绕过Unity打造自己的HUD UI系统》;

墨涵的《Unity的GC优化原理及实践》等等。


这些内容不仅可以让我们知其然,还可以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可以帮助行业新人或者对某一功能感兴趣的开发者系统性地学习和入门,比如:

Aladdin的《Wwise音频引擎入门和实践》;

海洋(Sea)的Unity引擎渲染模块入门系列;

洛城的《光线追踪技术入门》;

浙江传媒学院张帆老师的《游戏开发基础》;

文礼的《从零开始手敲次世代游戏引擎》等等。

这些都是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进入某一领域的好内容。同时,学堂的很多课程不仅是讲解,还有直接“开箱即用”的源码案例,可以让我们避免重复造轮子的时间,这就好比我们要去冷冻储藏食品,并不需要亲自动手去制作一个冰箱,我们要去烘焙一个蛋糕,也并不需要从零开始做一个烤箱。我们希望通过UWA学堂,让行业新人可以有一个更高更好的起点、让行业牛人可以有一个更坚实的着力点。


二、在挑战中茁壮成长

搭建学堂,一路走来是一个充满了“挑战”的过程。

1.  内容是重中之重

做好学堂,内容是第一位的。互联网上不缺技术文章,随便一个主题,都能找到几篇、甚至几十篇的相关文章,问题是准确性有多少?可靠性有多高?如果我们像知乎、B站一样把平台完全开放,作者可以随意发布内容,那大家为什么要用UWA学堂而不用搜索引擎呢?所以,如果我们想做好一个垂直领域里的知识社区,那就需要对学堂中的每篇文章都进行仔细地推敲和打磨。为此,我们需要深刻了解每个研发团队的真实需求,探索整个行业的共性问题,找寻靠谱的技术牛人来提供优秀的方案。最后,高品质的内容,必须有严格审核的过程,这也是学堂最关注的地方。每一篇文章,我们都会认真审核,不断与作者讨论,不仅是方案的实用性和可行性,还有行文的结构和文笔的组织。以下就是我们与作者就一门课程的真实沟通情况:

UWA 学堂成立一周年有感_第1张图片

 

同时,我们还有编辑团队与作者一起讨论、一起打磨。很多作者的技术方案很好,很会写代码,但是他/她并不擅长写作,这个时候我们的编辑就要介入,一个星期、两个星期甚至数月地和作者修改打磨,一篇文章或者视频,可能需要经过5~10个版本,最终才会呈现在UWA学堂上。我们希望给读者展现的是一门优质的课程,而不是一些技术随笔、个人学习笔记或者经不起推敲的技术总结。

2.  运营是难上加难

在文章打磨之后,接下来要攻克的难题就是运营。我们是一家技术见长的公司,运营并不是我们的强项。在我们的To B服务中,我们只需要研究怎么去满足客户的需求、解决客户的问题,从中获取收益并产生一定的利润。但是学堂,它实际上是一个To C类的教育产品,我们需要考虑教师运营、读者运营、推广运营和网站运营等方方面面。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全新的,同事问我怎么办?我说,还能怎么办?学呗。我们去拜访行业的教育专家和前辈,去请教和学习他们的做法,然后回来搭建适合我们自己的运营流程,如何去邀请合适的老师、如何快速地反馈读者问题、如何通过数据反馈进行宣传推广等等,不知不觉,我们内部自建了一个运营团队,负责每周的课程上新、渠道推广等,我们开始找到了自己的运营节奏,大家现在看到的80多门课程、60多位作者和上万次的购买量,就是我们这一年来不断运营的成果。

运营的另外一个难点就是众口难调。对于同一篇文章,不同程度的读者会得到不同的感受,以前不了解的或者刚好有这方面需求的,会觉得内容很棒,正好能解决他的问题、扩充他的知识和节省他的时间。但已经在这方面做过深入工作或者研究的,则会认为内容没有达到他的预期,从而产生不满的情绪。可以说,这是所有知识付费产品都要面对的问题,如何解决?要回归本源。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内容都很难有绝对意义上的高低之分,它是根据读者经验、认知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在UWA学堂中,我们希望提供给读者的是成体系、高质量的内容,只要作者认真研究、分析并总结出来的内容我们就认为它是一篇好内容。一篇文章或者视频的质量高低其实和它讲的内容的难易程度无关,而是与它的讲解方式和内容完整性有关。教小学数学的可以有很高质量的课程,教大学数学的也可以有很低质量的课程,道理亦然。

3.  付出总有回报

经过团队一年的努力,UWA学堂一共推出了80+门文字和视频课程,收获了大量行业开发者的认可和支持。我们很感谢这些为我们提供优质内容的技术大牛和高校老师,不断提供高质量的技术内容、不断突破已有的解决方案、不断让现有的学习曲线变得更加平坦。学堂课程的知识体系在不断完善,目前已经覆盖逻辑代码、UI、渲染、音频、测试等11个分类。其中,渲染和UI两个分类已经构建了一条从新手到大牛的知识学习路径。

UWA 学堂成立一周年有感_第2张图片

 

同时,一些大公司也将学堂的课程设成了“必修”课程,让更多的团队成员来学习其中的技术内容,从而快速地了解和掌握某一领域的核心知识点。

UWA 学堂成立一周年有感_第3张图片

 

另外,我们的课程同样受到了高校师生的青睐,我们已经与国内七所名校展开合作,UWA开始正式进入学校的课程。一方面我们希望可以让高校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行业内项目研发的真实需求和难点问题,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择业和就业;另一方面我们希望可以将行业牛人的真实经验和实际案例带回到高校中,让更多的学生可以高效地学习和实践、学以致用。这是我们UWA学堂的一次尝试,希望可以为中国的产学结合添块砖、加片瓦。

我们自己的运营团队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历练和成长,以前没有经验,学呗;以前没做过,研究呗。我们的学堂才刚刚开始,现在依然有很多的问题,但我们UWA就是在一边遇到问题、一边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UWA的“在理”APP也于上个月推出,大家现在可以直接在移动端更方便地学习你关注的内容了。

UWA 学堂成立一周年有感_第4张图片

 

三、教育的本质是人点亮人

在这一年里,总有朋友会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要做学堂?赚钱吗?”。

确实,我们本可以不做这件事。如果单从盈利的角度来说,目前学堂的盈利能力和我们的主营业务相比,不值一提。但我们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我们看到了行业内有这样的需求,所以我们就尝试去解决,因此就有了UWA学堂。有些事情,总得要有人认认真真去干的。

从小学课文开始,我们就将老师比作蜡烛,这个比喻真的很贴切,因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人点亮人。在此,我希望用下面这番话来作为结尾,与诸君共勉!

“一根蜡烛的生命不会因为点燃其他蜡烛而缩短,我们的知识也不会因为分享给他人而变少。”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UWA 学堂成立一周年有感_第5张图片

微信公众号 : uwatech

你可能感兴趣的:(UWA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