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套函数:在函数内部定义的函数。
运行结果
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嵌套函数?
1,封装-数据购藏
外部无法访问“嵌套函数
2,贯彻DRY(Don’t Repeat Yourself)原则
运行结果
嵌套函数可以让我们在函数内部避免重复代码。
3.闭包
nonlocal 用来声明外层的局部变量。
global 用来声明全局变量。
正确版本举例
运行结果
如果没声明nonlocal b则无法修改b=20了
nonlocal也需要在b使用之前就声明b的存在
运行结果
Python在查找“名称“时,是按照LEGB规则查找的:Local–>Enclosed–Global–>Built in.
Loca 指的就是函数或者类的方法内部
Enclosed 指的是嵌套函数(一个函数包裏另一个函数,闭包)
Global 指的是模块中的全局变量
Built in 指的是Python为自己保留的特殊名称。
如果某个name映射在局部(local)命名空间中没有找到,接下来就会在闭包作用域(enclosed)进行搜索,如果闭包作用域也没有找到,Python就会到全局(global)命名空间中进行查找,最后会在内建(built-in)命名空间搜索(如果一个名称在所有命名空间中都没有找到,就会产生一个NameError).
面向对象(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OOP)编程的思想主要是针对大型软件设计而来的。面向对象编程使程序的扩展性更强、可读性更好。
面向对象编程将数据和操作数据相关的方法封装到对象中,组织代码和数据的方式更加接近人的思维,从而大大提高了编程的效率。
Python完全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思想,是真正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完全支持面向对象的基本功能,例如:继承、多态、封装等。
Python中,一切皆对象。我们在前面学习的数据类型、函数等,都是对象。
注:Python支持面向过程、面向对象、函数式编程等多种编程范式。
面向过程编程更加关注的"程序的逻辑流程",是一种"执行者"思维,适合编写小规模的程序。
面向过程思想思考问题时,我们首先思考“怎么按步骤实现?"并将步骤对应成方法一步一步,最终完成。这个适合简单任务,不需要过多协作的情况下。比如,如何开车?
我们很容易就列出实现步骤:
1,发动车 2,挂挡 3踩油门 4.走你
面向过程适合简单、不需要协作的事务。但是当我们思考比较复杂的问题,比如"如何造车?”,就会发现列出1234这样的步骤,是不可能的。那是因为,造车太复杂,需要很多协作才能完成。此时面向对象思想就应运而生了.
面向对象更加关注的是“软件中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设计者"思维,适合编写大规模的程序。
面向对象(Object)思想更契合人的思维模式。我们首先思考的是怎么设计这个事物。比如思考造车,我们就会先思考"车怎么设计?",而不是"怎么按步骤适车的问题".这就是思维方式的转变。
面向对象方式思考造车 发现车由如下对象组成:
1,轮胎
2.发动机
3.车壳
4.座椅
5.挡风玻璃
为了便于协作,我们找轮胎厂完成制造轮胎的步骤,发动机厂完成制造发动机的步骤;这样,发现大家可以同时进行车的制造,最终进行组装,大大提高了效率。但是,具体到轮胎厂的一个流水线操作,仍然是有步骤的,还是离不开面向过程思想!
因此,面向对象可以帮助我们从宏观上把握、从整体上分析整个系统.但是,具体到实现部分的微观操作(就是一个个方法),仍然需要面向过程的思路去处理。
我们千万不要把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对立起来。他们是相辅相成的。面向对象离不开面向过程!
遇到复杂问题,先从问题中找名词(面向过程更多的是找动词),然后确立这些名词些可以作为类,再根据问题需求确定的类的属性和方法,确定类之间的关系.
随着编程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编程语言本身也在进化,从主要处理简单数据开始,随着数据变多进化“数组";数据类型变复杂,进化出了“结构体":处理数据的方式和逻辑变复杂,进化出了“对象”
对象
将不同类型的数据、方法(即函数)放到一起,就是对象。
我们把对象比作一个"饼干",类就是制造这个饼干的"模具"。
我们通过类定义数据类型的属性(数据)和方法(行为),也就是说,“类将行为和状态打包在一起”
对象是类的具体实体,一般称为“类的实例".类看做“饼干模具",对象就是根据这个"模具"制造出的"饼干"
从一个类创建对象时,每个对象会共享这个类的行为(类中定义的方法),但会有自己的属性值(不共享状态),更具体一点:“方法代码是共享的,属性数据不共享”
定义类的语法格式如下:class 类名:类体
要点如下:
1,类名必须符合“标识符”的规则;一般规定,首字母大写,多个单词使用"驼峰原则"
2,类体中我们可以定义属性和方法。
3,属性用来描述数据,方法(即函数)用来描述这些数据相关的操作。
类是抽象的,也称之为“对象的模板"。我们需要通过类这个模板,创建类的实例对象,然后才能使用类定义的功能。
我们前面说过一个Python对象包含三个部分:id(identity识别码)、type(对象类型)
value(对象的值).
现在,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的说,一个Python对象包含如下部分:
1.id(identity识别码)
2.type(对象类型
3.value(对象的值)
(1)属性(attribute)
(2)方法(method)
创建对象,我们需要定义构造函数__init__()方法。构造方法用于执行“实例对象的初始化工作",即对象创建后,初始化当前对象的相关属性,无返回值。
_ init ()的要点如下:
1,名称固定,必须为:init()
2,第一个参数固定,必须为:self,self指的就是刚刚创建好的实例对象。
3,构造函数通常用来初始化实例对象的实例属性
4,通过“类名(参数列表)"来调用构造函数,调用后,将创建好的对象返回给相应的变量。
比如:s1 = Student("张三,80)
5. init _()方法:初始化创建好的对象,初始化指的是:“给实例属性赋值”
6,new()方法:用于创建对象,但我们一般无需重定义该方法。
注:
1.Python中的self相当于C++中的self指针,JAVA和C#中的this关键字。Python中self必须为构造函数的第一个参数,名字可以任意修改。但一般遵守惯例,都叫做self.
实例属性是从属于实例对象的属性,也称为“实例变量"。他的使用有如下几个要点:
1.实例属性一般在–init–()方法中通过如下代码定义
self.实例属性名=初始值
2.在本类的其他实例方法中,也是通过self进行访问:
self.实例属性名
3.创建实例对象后,通过实例对象访问:
obj01=类名() #创建对象,调用-init_()初始化属性
obj01实例属性名=值 #可以给已有属性赋值,也可以新加属性
实例方法是从属于实例对象的方法。实例方法的定义格式如下:
def 方法名 (self [,形参列表 ):
函数体
方法的调用格式如下:
对象方法名([实参列表])
要点:
1.定义实例方法时,第一个参数必须为self 和前面一样,self指当前的实例对象。
2.用买例方法时,不需要也不能给selre由解n器自动传参.
1.都是用来完成一个功能的语句块,本质一样.
2.方法调用时,通过对象来调用。方法从属于特定实例对象,普通函数没有这个特点。
3.直观上看,方法定义时需要传递self,函数不需要.
其他操作:
1.dir(obj)可以获得对象的所有属性、方法
2.obj._dict-对象的属性字典
3.pass空语句
4.isinstance(对象,类型)判断"对象"是不是“指定类型"
类定义格式中,“class类名:”。实际上,当解释器执行class语句时,就会创建一个类对象。
运行结果
类属性
类属性是从属于“类对象”的属性,也称为"类变量"。
由于,类属性从属于类对象,可以被所有实例对象共享。
类属性的定义方式:
class 类名:
类变量名=初始值
在类中或者类的外面,我们可以通过:"类名.类变量名"来读写。
运行结果
类方法
类方法是从属于“类对象”的方法。类方法通过装饰器@classmethod来定义,格式如下:
@classmethod
def 类方法名(cls [,形参列表]):
函数体
要点如下:
1.@classmethod必须位于方法上面一行
2.第一个cls必须有;cls指的就是“类对象"本身;
3.调用类方法格式:“类名类方法名(参数列表)”。参数列表中,不需要也不能给cls传值。
4.类方法中访问实例属性和实例方法会导致错误
5.子类继承父类方法时,传入cls是子类对象,而非父类对象
Python中允许定义与“类对象"无关的方法,称为"静态方法"
““静态方法”和在模块中定义普通函数没有区别,只不过“静态方法"放到了“类的名字空间里面”,需要通过“类调用"。
静态方法通过装饰器@staticmethod来定义,格式如下:
@staticmethod
def 静态方法名([形参列表])
函数体
要点如下:
1.@staticmethod必须位于方法上面一行
2.调用静态方法格式:“类名静态方法名(参数列表)”
3.静态方法中访问实例属性和实例方法会导致错误
–del–方法称为“析构方法",用于实现对象被销毁时所需的操作。
比如:释放对象占用的资源
Python实现自动的垃圾回收,当对象没有被引用时(引用计数为0),由垃圾回收器调用–del_方法。
我们也可以通过del语句删除对象,从而保证调用–del-方法。
系统会自动提供–del–方法,一般不需要自定义析构方法。
运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