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WEB接口测试

最近在做一个接口测试的更新,往里面添加了很多新的测试,连续加班两周,这里做一些总结。

被测设备介绍:
这是一个针对某款智能设备的WEB API的测试,设备内运行OpenWRT系统,内部使用一套节点来记录很多设备信息和配置信息,设备也提供一个WEB GUI页面,可以通过打开其主页来做配置,也提供了一套WEB 接口API,来实现远程设置功能(其实就是给WEB GUI页面来调用)

测试框架介绍:
测试用python实现,主要用到的有单元测试框架pytest,HTTP库requests,还有ssh连接用的pamamiko。

工作背景:
这次工作之前,这套接口测试已经基本成型,运行了一段时间,最近是根据客户要求,往其中添加更多的set测试。可以理解为,已经有的测试多数是get测试,使用类似于cgi?get=wifi_status这样的query去获WEB的response,也即一个json串,再继续解析出设备上Wi-Fi的具体信息的值,再针对这些值做一些验证(和通过ssh登陆上设备调用shell命令获取的信息进行对比)。

反思

  • 设计测试后的时候,有些是简单的举一反三和想当然,因此浪费了一些时间。测试中获取的信息有这样几个途径:一是向设备发送get请求,会收到带json串的response,json串中即是返回的信息,这一点是API文档中认可的。二是向设备发送set请求(确实是发送GET请求而不是POST,设计如此,也即发送GET请求,该请求中包含类似于&act=set&service=wifi&enabled=0这样的信息),也会收到带json串的response,也可以解析出返回的信息。然后我最开始错误的认为,这里json串的信息是可以用来验证结果,实际上这一点是API文档中并没有提到的,这里完全是我想当然,没有事先验证我的想法的结果就是,白白浪费了一些时间,走了弯路。
  • 加set测试的时候,我基本是一气code完,事后证明,还是应该做完一个后,想办法在本地跑起来,和熟悉这部分的同事做一个简单的评审,确保我的理解是和大家一致的,然后再继续做其他的部分。
  • 格式良好、易读的log打印会帮助迅速定位失败的测试,了解到测试执行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点太重要了,这套接口测试其实也由我维护的(分析失败的测试,报bug或者更新测试代码),以前我就加了一个log打印,比如这个函数Util.printQueryAndJson(),望文生义,就是当发送一个request请求后,执行这个函数,把刚刚发送的request请求里的query字符串,和返回的response的json串打印出来。这里我就犯了个错误,以为set请求返回的json串是可以和get请求后返回的json一样,可以拿来做验证,实际上却不是。

下面是重构测试代码的时候,用到的一段python代码,用到函数里的内部函数特性,也称为闭包:

#!/usr/bin/env python

def run():
        a = {"name":"Li Ming", "age":23}

        def inner_func():
                a.clear()#此处python自动识别出这是一个外部变量a,很智能吧!
                a.update({"language":"python"})
        inner_func()
        print(a)


        def new_inner_func():
                a = {"language":"java"} #此处未能影响外部的变量a,只是一个内部函数里变量

        new_inner_func()
        print(a)

run()

执行结果是

{'language': 'python'}
{'language': 'python'}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动化测试,Pyt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