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名企面试步骤一般为四面:一面:技术面,考核技能水平;二面:综合面:考核综合素质;三面:HR面,职业规划,优势与劣势,期望工资与工作地点;四面:老总面,最后决定命运。
一、 通用面试例题分析
1. 在学校里你学习了哪些课程,成绩如何?
答:首先看看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系统原理、微机原理、汇编语言、网络基础、Visual Basic编程、SQL、HTML语言、高等数学……基本上以对计算机科学结构性、设计性的课程为主。然后是自动化专业,这张课表上少了汇编语言等系统基础的课程,增加了POWER BUILDER、NT Sever等网络方面的内容,毕竟现在的自动化与网络密不可分。而信息管理工程专业的课程就显然偏重应用的色彩。除VB、VC编程语言的课程外,Windows、Photoshop、Flash/Firework/Dreamweaver网页制作工具等课程也赫然在目。
2. 想着手编写一个程序,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其中包含了大量细节,并推荐了许多步骤和文档,那么,时刻提醒自己注意的是什么问题?整个过程是什么?
答:时刻提醒自己注意的问题是:
(1) 对象是什么?(怎样将自己的项目分割成一系列单独的组件?)
(2) 它们的接口是什么?(需要将什么消息发给每一个对象?)
整个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阶段0刚刚开始采用某些形式的结构。
阶段0:拟出一个计划
第一步是决定在后面的过程中采取哪些步骤。
在这个阶段,可能要决定一些必要的附加处理结构。在整个过程中设置几个标志,或者“路标”,将更有益于你集中注意力。经过了一个接一个的路标以后,可对自己的进度有清晰的把握。
阶段1:要制作什么?
在上一代程序设计中(即“过程化或程序化设计”),这个阶段称为“建立需求分析和系统规格”。应尽可能总结出自己系统的一套完整的“使用条件”或者“应用场合”。
阶段2:如何构建?
在这一阶段,必须拿出一套设计方案,并解释其中包含的各类对象在外观上是什么样子,以及相互间是如何沟通的。
阶段3:开始创建
全面的思考、周密的准备、良好的构造不仅使程序更易构建与调试,也使其更易理解和维护,而那正是一套软件赢利的必要条件。
构建好系统,并令其运行起来后,必须进行实际检验,以前做的那些需求分析和系统规格便可派上用场了。全面地考察自己的程序,确定提出的所有要求均已满足。现在一切似乎都该结束了?
阶段4:校订
第一次做的东西并不完善,所以需为自己留下一个深入学习、认知的空间,再回过头去作一些改变”。对于要解决的问题,随着对它的学习和了解愈加深入,可能需要作出大量改动。进行这些工作的一个动力是随着不断的改革优化,终于能够从自己的努力中得到回报,无论这需要经历一个较短还是较长的时期,达到理想的状态。
3. 什么是UML?
答:是一种能够描述问题、描述解决方案、起沟通作用的语言。这就是UML。
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统一建模语言)是由Rational公司发明,目前由OMG(标准化对象管理机构)维护。作为一种建模语言,UML的定义包括UML语义和UML表示法两个部分:
UML语义
描述基于UML的精确元模型定义。元模型为UML的所有元素在语法和语义上提供了简单、一致、通用的定义性说明,使开发者能在语义上取得一致,消除了因人而异的最佳表达方法所造成的影响。此外UML还支持对元模型的扩展定义。
UML表示法
定义UML符号的表示法,为开发者或开发工具使用这些图形符号和文本语法为系统建模提供了标准。这些图形符号和文字所表达的是应用级的模型,在语义上它是UML元模型的实例。标准建模语言UML的重要内容可以由下列五类图(共9种图形)来定义:用例图、静态图、行为图、交互图、实现图。
从应用的角度看,当采用面向对象技术设计系统时,首先是描述需求;其次根据需求建立系统的静态模型,以构造系统的结构;第三步是描述系统的行为。其中在第一步与第二步中所建立的模型都是静态的,包括用例图、类图(包含包)、对象图、组件图和配置图等五个图形,是标准建模语言UML的静态建模机制。其中第三步中所建立的模型或者可以执行,或者表示执行时的时序状态或交互关系。它包括状态图、活动图、顺序图和合作图等四个图形,是标准建模语言UML的动态建模机制。因此,标准建模语言UML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归纳为静态建模机制和动态建模机制两大类。
4. 什么是软件重用?
答:软件重用(Reuse)是软件工程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只有软件重用,才能降低软件成本,提高软件的质量。你在对一个软件进行分析的时候,找出可以重用的对象,有助于你开发高效的软件系统。正如前面所说的,你不必把软件分析的过分细致,你只需从中找出关键性的、能够重用的对象就足够了。剩下的事情,就是对这些对象分配属性和方法,并充分的使用这些对象就好了。
1) 编写项目视图和范围文档
系统的需求包括四个不同的层次: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和功能需求、非功能性需求。
2) 用户群分类
用户分成不同的用户类。与UML中Usecase的Actor概念一样,用户类不一定都指人,也可以包括其他应用系统、接口或者硬件,这样做使得与系统边界外的接口也成为系统需求。
3) 选择用户代表
4) 建立核心队伍
5) 确定使用实例
6) 召开联合会议
7) 分析用户工作流程
8) 确定质量属性
9) 检查问题报告
10) 需求重用
5. 谈谈CMMI的起源
答:随着人们对CMM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他学科也结合本系统的特点,陆续推出了自己的CMM模型。例如,人力资源能力成熟度模型、系统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等等:
(1) SW-CMM (Software CMM) 软件CMM
(2) SE-CMM (System Engineering CMM) 系统工程CMM
(3) SA-CMM (Software Acquisition CMM) 软件采购CMM
(4) IPT-CMM (Integrated Product Team CMM) 集成产品群组CMM
(5) P-CMM (People CMM) 人力资源能力成熟度模型
为了以示区别,国内外很多资料把CMM叫做SW-CMM。
6. ERP是个什么概念?
答:本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IT分析公司Gartner Group Inc根据当时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发展和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需要,对信息时代以后制造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即将发生的变革作了预测,提出了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这个概念。
7. ERP系统与MRP-Ⅱ的区别是什么?
答:ERP是在MRP-Ⅱ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为了进一步理解ERP系统的概念及其主要功能,需要弄清ERP与MRP-Ⅱ之间的区别。
1) 在资源管理范围方面的差别
MRP-Ⅱ主要侧重对企业内部人、财、物等资源的管理,ERP系统提出了供应链(Supply Chain)的概念,即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这些五一节包括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实验室管理、项目管理、配方管理等。
2) 在生产方式管理方面的差别
MRP-Ⅱ系统把企业归类为几种典型的生产方式来进行管理,如重复制造、批量生产、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按库存生产等,针对每一种类型都有一套管理标准。而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企业为了紧跟市场的变化,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及看板式生产成为企业主要采用的生产方式,而ERP则能很好地支持和管理这种混合型制造环境,满足了企业多元化经营需求。
3) 在管理功能方面的差别
ERP除了MRP-Ⅱ系统的制造、分销、财务管理功能外,还增加了支持整各个环节之间的运输管理和仓库管理;支持生产保障体系的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设备维修和备品备件管理;支持对工作流(业务处理流程)的管理。
4) 在事务处理控制方面的差别
MRP-Ⅱ是通过计划的及时滚动来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它的实时性较差,一般只有实现事中控制。而ERP系统支持在线分析处理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售后服务及质量反馈,强调企业的事前控制能力,它可以将设计、制造、销售、运输等通过集成来并行地进行各种相关的作业,为企业提供了对质量、适应变化、客户满意、效绩等关键问题的实时分析能力。
此外,在MRP-Ⅱ中,财务系统只是一个信息的归结者,它的功能是将供、产、销中的数量信息转变为价值信息,是物流的价值反映。而ERP系统则将财务计划功能和价值控制功能集成到整个供应链上,如在生产计划系统中,除了保留原有的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能力计划外还扩展了销售执行计划SOP和利润计划。
5) 在跨国(或地区)经营事务处理方面的差别
现代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内部各个组织单元之间、企业与外部的业务单元之间的协调变得越来越多和越来越重要,ERP系统运用完善的组织架构,从而可以支持跨国经营的多国家地区、多工厂、多语种、多币制应用需求。
6) 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差别
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ERP系统的以实现对整个供应链信息进行集成管理。ERP系统应用客户/服务器(C/S)体系结构和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支持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电子商务(E-busincss,E-commerce)、电子数据交换EDI,此外,还能实现在不同平台上的互操作。我们就讨论了“路标”的概念,当你的第一个路标达成之后,剩下的应该都是属于校订的事了。通过和用户的交互,确定新的“路标”,不断的改进系统功能,优化系统结构,修正系统Bug。
通过使用WWF,你可以创建基于处理器流的工作流并且把它们部署在任何类型的.NET应用程序中。此外,本文还讨论了ASP.NET开发者面对的一些特有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通过使用工作流得到解决,如维持状态和页面导航等。
8. WWF,Windows工作流基础是什么?
答:在2005年9月,微软在它的一年两次的专业开发者会议上公开了Windows Workflow Foundation(WWF,Windows工作流基础)。作为WinFX API的支柱之一,WWF提供给开发者一个普通框架-在其上开发过程驱动的和以工作流为中心的应用程序。
当前,有些组织力图把整个商业过程自动化;他们的标准答案就是集合一队开发者来开发相应的代码。尽管这种方式对于这些组织带来良好的作用,然而也有一些固有的问题。为了深入理解这一问题,你需要理解一个工作流的基本特征。
一个工作流本质是一种方法-用来归档包含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工作中的活动。典型地,在处理过程中,工作"流"流过一项或更多活动。这些活动可以通过机器或人工来实现,并且有可能象在一个互联网应用程序定义页面顺序一样得简单,也有可能象管理必须为任何数目的人都要看到、更改并同意的文件或产品一样得复杂。
因为如此多的工作流程必须考虑到人工参预,所以可能需要花费很长工期才能完成,时间可能为几小时到数月或更长。例如,参预在该过程中的人可能无法找到,不在本地或忙于另外的任务;因此,工作流必须在所有非活动期间能够把自身持续性存储。而且,通过编码独立实现的过程可能对非技术人员难于理解而对开发者却难于更改。这一点和其它一些因素正是例如Windows WF等通用工作流框架的目标-其目的就在于使创建、改变和管理工作流更容易-这是通过向它们提供一个可视化接口或通过定义一组普通API来实现的。
你可以把WWF工作流放置在任何类型的.NET应用程序中-包括Windows表单程序,控制台应用程序,Windows服务和ASP.NET Web应用程序。每种类型都需要专门的考虑。尽管一些现有示例已经足够说明如何把工作流宿主到Windows表单程序和控制台应用程序中,但是本文将集中于讨论ASP.NET开发者的问题-他们希望把工作流集成到自己的应用程序中。
Windows WF和MVC模式:在开发一个ASP.NET应用程序时,你可能使用WWF的一个普通的方法是实现一种模型-视图-控制器(MVC)方法。实质上,MVC的目标是把描述层、应用程序逻辑和应用程序流逻辑分离开来。
搞清楚这个将十分有益于一个ASP.NET应用程序的开发,请考虑一个帮助桌面票工作流的场所。假定有一个商业用户通过填写一个ASP.NET Web表单并点击一个提交按钮来启动该工作流。接下来,服务器就会通知一个使用Windows表单应用程序和帮助桌面的雇员—“有新票可用了”。该帮助桌面雇员然后将在这一问题上工作,并在最后关闭该票。如果使用Windows WF来开发这个工作流情形,那么所有的处理逻辑和流程可以被包含在工作流本身,而该ASP.NET应用程序将完全不需要了解这一逻辑。
这种场所提供了一些稳固的证据-把描述与逻辑相分离是一件好事情。因为这个处理帮助桌面请求的过程是非常普通的,如果使用C#或VB.NET代码在若干不同的.NET应用程序中实现这一逻辑,那么你将会冒着重复编码的危险甚至更坏的情形--用完全不同的代码导致同样的商业处理过程的不同实现。但是如果你使用WWF来实现这一过程,那么需要这一过程的应用程序开发者将仅需在一处修改这些步骤-工作流本身-而不必担心这样会改变应用程序逻辑。代码复制和在哪里实现该过程可以通过Windows WF的使用来加以缓和。
当使用Windows WF在ASP.NET中实现MVC架构时,开发者应该尝试构建独立于应用程序的工作流-而该工作流仍然宿主于该应用程序中。这将有助于保持逻辑独立于描述并且保持在该Web应用程序中的工作步骤顺序和页面流之间的高度独立性。
一个WWF开发新手可能试图用一固定数目的活动以某种顺序去开发一个工作流,然后开发一组ASP.NET Web表单--这些表单以与之相同的顺序从一个表单流向另一个表单。很遗憾,尽管这看上去挺符合逻辑,但是实际上这是非常不具有生产效率的,因为你将会再次实现这个工作流逻辑。Web页面X不需要知道是否它需要转到页面Y或页面Z来正确地实现该工作流步骤。代之的是,该工作流(模型)应该告诉ASP.NET(控制器)下一步该干什么;然后ASP.NET应该决定要显示哪个页面。这样,每个页面几乎不需要了解整个过程;它仅需要知道怎样完成一个不同的活动并且让该工作流来关心页面是如何从一处流向另一处的。这种分离在开发者处理页面流时带来了一种极大的灵活性。例如,如果你决定改变该页面显示顺序,那么你可以从工作流中容易地实现这一点,而不需要改变该ASP.NET应用程序中的一行代码。
9. 陈述一下软件架构的概念
答:软件架构(software architecture)是一系列相关的抽象模式,用于指导大型软件系统各个方面的设计。 软件架构是一个系统的草图。软件架构描述的对象是直接构成系统的抽象组件。各个组件之间的连接则明确和相对细致地描述组件之间的通讯。在实现阶段,这些抽象组件被细化为实际的组件,比如具体某个类或者对象。在面向对象领域中,组件之间的连接通常用接口_(计算机科学)来实现。
软件体系结构是构建计算机软件实践的基础。与建筑师设定建筑项目的设计原则和目标,作为绘图员画图的基础一样,一个软件架构师或者系统架构师陈述软件构架以作为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实际系统设计方案的基础。
软件构架是一个容易理解的概念,多数工程师(尤其是经验不多的工程师)会从直觉上来认识它,但要给出精确的定义很困难。特别是,很难明确地区分设计和构架:构架属于设计的一方面,它集中于某些具体的特征。
在“软件构架简介”中,David GArlan 和 Mary Shaw 认为软件构架是有关如下问题的设计层次:“在计算的算法和数据结构之外,设计并确定系统整体结构成为了新的问题。结构问题包括总体组织结构和全局控制结构;通信、同步和数据访问的协议;设计元素的功能分配;物理分布;设计元素的组成;定标与性能;备选设计的选择。”[GS93]
但构架不仅是结构;IEEE Working Group on Architecture 把其定义为“系统在其环境中的最高层概念”[IEEE98]。构架还包括“符合”系统完整性、经济约束条件、审美需求和样式。它并不仅注重对内部的考虑,而且还在系统的用户环境和开发环境中对系统进行整体考虑,即同时注重对外部的考虑。
在 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中,软件系统的构架(在某一给定点)是指系统重要构件的组织或结构,这些重要构件通过接口与不断减小的构件与接口所组成的构件进行交互。
从和目的、主题、材料和结构的联系上来说,软件架构可以和建筑物的架构相比拟。一个软件架构师需要有广泛的软件理论知识和相应的经验来事实和管理软件产品的高级设计。软件架构师定义和设计软件的模块化,模块之间的交互,用户界面风格,对外接口方法,创新的设计特性,以及高层事物的对象操作、逻辑和流程。
10. 软件系统的架构(ArchitECture)有两个要素是什么?
答:
1) 它是一个软件系统从整体到部分的最高层次的划分。
一个系统通常是由元件组成的,而这些元件如何形成、相互之间如何发生作用,则是关于这个系统本身结构的重要信息。
详细地说,就是要包括架构元件(Architecture Component)、联结器(Connector)、任务流(TASk-flow)。所谓架构元素,也就是组成系统的核心"砖瓦",而联结器则描述这些元件之间通讯的路径、通讯的机制、通讯的预期结果,任务流则描述系统如何使用这些元件和联结器完成某一项需求。
2) 建造一个系统所作出的最高层次的、以后难以更改的,商业的和技术的决定。
在建造一个系统之前会有很多的重要决定需要事先作出,而一旦系统开始进行详细设计甚至建造,这些决定就很难更改甚至无法更改。显然,这样的决定必定是有关系统设计成败的最重要决定,必须经过非常慎重的研究和考察。
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加州大学埃尔文分校在这个领域作了很多研究。卡内基·梅隆大学的Mary Shaw和David Garlan于1996年写了一本叫做 Software Architecture perspective on an emerging DIscipline的书,提出了软件架构中的很多概念,例如软件组件、连接器、风格等等。加州大学埃尔文分校的软件研究院所做的工作则主要集中于架构风格、架构描述语言以及动态架构。
11. 架构的目标是什么
答:要达到如下的目标:
·可靠性(Reliable)。软件系统对于用户的商业经营和管理来说极为重要,因此软件系统必须非常可靠。
·安全行(Secure)。软件系统所承担的交易的商业价值极高,系统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可扩展性(SCAlable)。软件必须能够在用户的使用率、用户的数目增加很快的情况下,保持合理的性能。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用户的市场扩展得可能性。
·可定制化(CuSTomizable)。同样的一套软件,可以根据客户群的不同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可扩展性(Extensible)。在新技术出现的时候,一个软件系统应当允许导入新技术,从而对现有系统进行功能和性能的扩展
·可维护性(MAIntainable)。软件系统的维护包括两方面,一是排除现有的错误,二是将新的软件需求反映到现有系统中去。一个易于维护的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技术支持的花费
·客户体验(Customer Experience)。软件系统必须易于使用。
·市场时机(Time to Market)。软件用户要面临同业竞争,软件提供商也要面临同业竞争。以最快的速度争夺市场先机非常重要。
12. 什么是构架风格
答:软件构架(或仅是构架视图)可以具有名为构架风格的属性,该属性减少了可选的形式,并使构架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样式可以通过一组模式或通过选择特定构件或连接器作为基本构件来定义。对给定系统,某些样式可作为构架描述的一部分记录在构架风格指南(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中设计指南文档的一部分)中。样式在构架的可理解性与完整性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
13. 什么是构架设计图 ?有哪些组成?
答:构架视图的图形描述称为构架设计图。对于以上描述的各种视图,设计图由以下统一建模语言图组成 [UML99]:
逻辑视图:类图、状态机和对象图。
进程视图:类图与对象图(包括任务 - 进程与线程)。
实施视图:构件图。
部署视图:配置图。
用例视图:用例图描述用例、主角和普通设计类;顺序图描述设计对象及其协作关系。
14. 谈谈构架设计流程。
答:在 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中,构架主要是分析设计工作流程的结果。当项目再次进行此工作流程时,构架将在一次又一次迭代中不断演化、改进、精炼。由于每次迭代都包括集成和测试,所以在交付产品时,构架就相当强壮了。构架是精化阶段各次迭代的重点,构架的基线通常会在此阶段结束时确定。
=======================================================
大学毕业生如何在IT行业求职
当我们在二十一世纪迎来网络时代的时候,大学中的毕业生开始将他们的首选求职目标锁
定在IT行业。IT业创造了诸如比尔·盖茨等充满传奇色彩的IT英雄,他们是学子的偶像,
每个人都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他们行列中的一员。
也许你就是一个刚刚毕业,而又热衷于在IT行业里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希望笔者下面
的见解能够给你在求职过程中带来一些启迪和帮助,使你在IT行业里选到一份称心如意的
工
作。
因“职”择“式”
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可以选择的求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到毕业分配的时候
,每个大学里都有很多专场招聘会,而且一些比较著名的大学一天就会有多场招聘会。另
外除了传统的招聘方式,网上求职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求职途径。许多IT业公司都会在网
上招聘自己需要的人才。报纸上的招聘信息也是求职的另外一条途径,在许多专业的电脑
报刊杂志上都有专门的求职和招聘专栏,求职者和招聘单位可以在上面发布自己的求职和
招聘信息。
笔者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应当拓宽自己的求职思路,依据自己的技术特长采用适合自己
的求职方式。例如,笔者所在的网络公司前些时候招聘网页设计人员,在许多刚毕业的大
学生投递的求职信中只是说自己会网页制作,而另外有少数毕业生在自己的求职信上还附
上自己的个人主页地址,相比之下附上自己个人主页的朋友求职成功机会自然要更大一些
。招聘的公司会参照每位求职者的个人主页制作的精美程度,安排下一次面试的人员。另
外笔者认为网上求职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职业。比如说你是一个学文科的毕业生,如果你
到一家IT业公司,应聘行政助理这类对个人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职位,那么传统的“面对面
”招聘会方式一定比通过网上投简历的方式成功的机会要大一些,因为对于行政助理这些
对个人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工作,如果能够和招聘单位的负责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
就能够让招聘单位的负责人在短时间内深切感受到你潜在的个人能力,这也是网上求职所
无法办到的。所以笔者认为大学生朋友在求职过程中应当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求职方式,
把自己的个人能力和技术特长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一种合适的方式展现在
招聘者面前。
务实与发展
作为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必需要面对一个问题——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能
力,这一点是许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能否成功的关键。现在的大学生都喜欢把自己放在
一个相对比较高的位置上,喜欢和自己的同学、朋友进行攀比,笔者认为这种想法有些不
切实际。因为现在的大多数IT企业希望招聘的对象是有一定技术能力和工作经验的人员。
而对于大多数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即使你的技术能力比较高,但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必然会使用人单位对你的实际工作能力产生怀疑——能否适应“竞争激烈、高效率”的
IT行业。
笔者认为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必要的时候应当适当降低自己的
职业要求。以前有许多毕业生来到笔者所在的公司应聘,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和薪金、待遇
方面要求比较高,这使得应聘者与招聘单位很难达到一个共性的认识。笔者曾经和一位大
学刚毕业的同学接触过,这位同学是对外经济贸易专业的本科生,从她提供的个人简历来
看,各个方面的条件还是非常不错的。笔者问她:“你觉得你自己有能力胜任总经理助理
这份工作吗?”她说:“我认为我自己完全有能力。”笔者又问“你期望的月薪是多少?
”她说:“不少于3000元吧。”笔者说:“公司只能提供给你2000元月薪,从你的简历来
看各方面的能力都不错,我希望你考虑一下。”而这个女同学却说:“2000元太少了,我
们同学在其它公司工作,月薪最低也有3000元。”最后笔者只能遗憾地看着这位很有潜力
的同学因为薪水问题失去了这次求职机会(很多的毕业生都把IT业看成了摇钱树,事实上对
于一个没有经验的新人来说,他最需要的是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这确实是我们现实生活
中的一个真实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的毕业生在求职观念上存在一个误
区——工作不满意、待遇不好、薪水少,宁可在家待业也不愿“屈尊大驾”,从事一些看
似比较简单、辛苦的工作。这其实还是有些大学生放不下自己的“架子”,认为自己是堂堂
的本科生、专科生,自己的价值应当被社会认可。
笔者在这里要提醒所有的大学生朋友,在求职的时候应当时时刻刻摆正自己的位置,
应当具有敢于吃苦、勇于拚搏的精神,如果你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你离成功已经很
近了。也许你在一个别人看似不起眼,工作量非常大而且待遇又不算太好的公司工作过3个
月之后,你会发现你的才华正在不断地在工作中展现,你会发现人生的价值就源于你自己
不断的努力,每个人的成功就源于自己对理想的不断追求。
他的要求并不高
现在许多IT公司把招聘的要求都定得很高,这就使许多打算在IT业求职,而自身条件
又不能满足招聘企业要求的大学生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
其实大学毕业生在参加IT公司招聘的时候,没必要因为缺乏经验而过多的自卑、失意
。因为IT公司需要的是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学历和经验固然重要,但并不能说明一切。笔
者认为只要你有能力你就一定能够在IT行业中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现在的人才招聘
中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一些对招聘条件要求非常高的公司,往往很长时间找不到合适
的人选。这其实并不是大学毕业生对公司的工作不能够胜任,而是许多人考虑到自身条件
无法满足这些IT公司招聘时所规定的要求,从而没有去尝试应聘这些工作。在笔者看来这
是一个非常可惜的事情,因为这些招聘要求过高的IT公司,到后来真正找到的往往是一些
在其它地方找不到合适工作,而抱着一种“零期望值”想法来参加应聘的人。这些人当中
有许多人的条件离招聘公司规定的要求差得多,比如原来规定只要学士学位以上并且有三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而现在只要你有专科文凭就可以了。事实上这些人同样能够胜任这
项工作,也就理所当然地找到了工作。所以笔者建议大学生在求职的时候不要被一两次的
应聘失败所击垮,应当不断鼓舞自己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时不要被招聘要求所困
惑,只要你的技术能力能够胜任这项工作,你就可以勇敢地迈出自己求职的步伐。应当时
刻勉励自己,学历和工作经验的欠缺可以在工作当中不断学习、不断积?劾疵植埂?
最后祝愿所有的大学生朋友能够在毕业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也希望笔者以上的观
点能够给身处求职误区的大学生朋友有所启迪和帮助,使你早日走出这个误区,迈出走向
事业成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