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C接口在PI实时数据库中的应用

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是一个开放性的工业标准,它是由一些世界上著名的自动化系统和硬件、软件公司和Microsoft(微软)紧密合作而建立的,是微软公司的OLE在过程控制方面的应用。

OPCCOM/DCOM技术为基础,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为工业自动化软件面向对象的开发提供了统一的标准。采用这项标准后,硬件开发商将取代软件开发商为自己的硬件产品开发符合标准的OPC SERVER程序,而软件开发者不用再关心硬件驱动方面的技术问题,只要按标准开发OPC CLIENT程序就可完成与硬件的连接,这样不但提高了系统的开放性,也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使软件开发人员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核心产品的开发上。

OSI专门为PI开发了能支持OPC 2.0规范的OPC CLIENT接口程序OPCINTOPCINTDOS环境下运行的程序,一般通过编辑并运行OPCINT.BAT来启动。配置PIOPC接口需做两件事,一是配置OPCINT.BAT,使接口OPCINT既能从OPC SERVER取到数据,又能根据PI的需要将数据提交出去;二是在PI SERVER端配置点及相关属性。在运行OPCINT之前,需安装PI-API,安装后,在//PIPC/目录下会生成一些有用的文件供OPCINT调用。

在配置OPCINT.BAT时,重点注意以下项的配置:

/ps=

定义数据源,可以用任意字母及组合表示。一个PI数据库可以有多个OPC接口,我们可以用此项来区分这些接口。

 

/id=

定义数据标记,可以用任意数字表示。

/TF=

定义表示时间的格式,一般用ccyy/mn/dd hh:mm:ss.000" 格式。

/SERVER=

指定OPC SERVER的服务名,用HOSTNAME::SERVERNAME表示。如果OPC SERVEROPCINT在同台机上,只需定义SERVERNAME即可。

/host=

指定PI服务器的IP地址及端口号,端口号一般用5450,用IPARRESS:5450 表示。

/f=

定义数据刷新周期,用::表示,可以定义多个,到底哪个起作用由PI数据库中点的属性LOCATION 4决定。例如

/f=00:00:01 ^

/f=00:00:03 ^

/f=00:00:05 ^

/f=00:00:10

定义了4个不同的刷新周期,当PI数据库中点tag1LOCATION4属性等于2时,刷新周期就定成了3s

在配置PI的点及相关属性时,重点注意以下属性的配置:

TAGNAME:标签名。

当其它应用程序从PI数据库取数据时,用它来关联数据。比如用PROCESSBOOK组态画面时,点名就必须与PI中的TAGNAME一致。

INSTRUMENTTAG:设备标签名。

OPC SERVER提供数据给OPC接口程序时,每个数据都有点名,当我们用OPC CLIENT程序去查看这些数据时,一般会看到这些点名还包含分组信息。PI数据库中点的INSTRUMENTTAG属性必须与我们在OPC CLIENT中所看到的相应点名完全一致。

POINTSOURCE:点的数据源。

POINTSOURCEOPCINT.BAT中定义的/ps=”项相匹配。

LOCATION1:与OPCINT.BAT中定义的/id=项相匹配。每个接口所涉及的数据可以在逻辑上分成若干类,LOCATION1可以起到区分这些类的作用。

LOCATION3:一般是01,它与OPC SEVER的工作模式有关。当OPC SERVER端主动提供数据时,该属性应置为1,否则为0

LOCATION4:决定数据刷新周期,与OPCINT.BAT中定义的/f=”项相关。

其它属性较普通,根据常识去配置一般不会错。

你可能感兴趣的:(OSI,PI系统,O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