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TCP连接为什么需要三次握手_多角度

通信的不可靠性,是需要多次确认的根本原因。
其一是现实环境中,发包成功率远不到100%,服务器端可能根本无法接受到请求。其二是即使服务器接收到请求,也可能拒绝连接。收到ACK后能确认的是,对方收到了请求,且同意该请求,因此可以放心进入连接状态。概率的角度来说,P(对方收到请求|收到对方ACK) = 1的条件概率,提供了可以进入连接状态的保证。
互通“心意”同时也完成了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参数同步过程,例如握手包中除了标记SYN、ACK字段,也会告知对方自己的初始序列号。

为什么是三次而不是两次呢?
因为两次握手,我们是从客户端的角度考虑,实现了发送请求,得到回应。而想要确定双通道的通畅,服务器也需要经过同样的发送信息、得到回应的两次通信,保证自己对客户端请求的ACK正确发送到了客户端。三次握手之后,对任意一方来说,都是接收到去信的回信后才打开连接,所以实际上是两次“发信收信”的过程,只是客户端的回信和客户端的发信过程合并了。这一点从四次挥手中也可以看出。由于客户端结束通信后,服务器可能仍然有需要向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因此此时中间的ACK和去信功能无法合并到一次挥手中,因此两次“发信收信”又各自独立了。
我们生活中的“握手”不需要额外的第三次,是因为“握手”时两方是处于同一空间,即时的信息反馈下,两次“发信收信过程”合并成了一次“发信收信”。

另外通信轮次其实一定是要满足奇数轮要求。
三次握手情况下,如果一二次握手包丢失,客户端和服务器都不会进入连接状态;第三次包丢失,客户端进入连接状态,但是服务器仍然是空闲的。但是如果选择偶数握手,同样,除了最后一次包丢失时,之前的任意包丢失,服务器和客户端都会选择不进入连接状态;而最后一次包丢失,则会让服务器进入连接状态,而客户端没有需要发送的请求。服务器承载的是多个用户的服务工作,因此它进入错误的连接等待状态影响显然要更大,因为此时没有用户可以得到服务;而客户端进入错误的连接等待时,服务器可以接受其他的连接请求,提供服务。

为什么不是五次、七次或者更多呢?
资源节约原则:三次是能够知会双方的最小通信次数,如前所述,此时已经能够满足1的条件概率。并且,即使再向上递增到五次、七次握手,也无法保证信道的可靠性,即无法保证后续分组包能够正常递交。包的发送各自是独立的;连接建立之后的可靠通信,是通过超时重传等机制实现的,与进行了几次握手无关。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网络]TCP连接为什么需要三次握手_多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