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修读书 60天

day1 《清醒思考的艺术》上

清醒思考的艺术

书中观点:人的大脑很容易犯思维错误,当人们认识到这些错误是怎样发生的,才有可能远离思维错误,做到清醒思考。
大致内容:52种错误,结合案例,心理学阐述。

主要分为以下五大类错误

因缺失独立思考易发生的错误:
从众心理,权威效应(专家例子),光环效应(明星例子),团队迷思(以色列情报部门例子,第十人理论)

从众心理是人类本能,也可能来源于团队压力。
建议:警惕盲从心理,权威效应,光环效应,团队迷思

day2 《清醒思考的艺术》中

由情感引起的错误:
我们的最初设想在情感的支配下,有可能兑现,有可能落空。任何时候我们都可能远离选取的小道,并承担情感错误引起的后果。
常见例子:互惠偏误(人情,销售员免费营销,让你感觉有亏欠感的前提下);
禀赋效应(自己在某种东西上投入了很多感情,觉得很有价值。容易屯东西,拍卖)

建议:及时审视自己的情感,是否存在互惠偏误。

与统计学尤其是概率有关的错误:与统计学有关的错误中,最常见的是基本概率和零风险错误。很多时候,看起来高概率的事件是隐藏了真相,用营销手段来迷惑受众。
例子:多种概率的彩票选择,商家零风险营销

建议:
多了解下基本概率(常识知识),有助于减少概率错误。追求零风险成本往往是很高的,某些情况下也是不切实际的,风险要与成本结合在一起衡量。零概率背后是否存在陷阱。

day3 《清醒思考的艺术》下

结果导向型错误:
一件事产生结果,我们往往由结果倒推原因。可是形成的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而多样的。我们思维有时候会根据自己的惯性将没有因果关系的因素相互联系,分析,并且得出不恰当的结论,最后形成结果导向型错误。

例子:偏方,“事后诸葛亮”,关注太多成功事件(幸存偏误,认为成功很容易)

建议:冷静分析因果关系,别太关注成功的事,成功的机率往往是很低的,别让美好的结果蒙蔽了自己的眼睛。

自我认知错误:
我们高估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认为自己的能力无人赏识,但是往往一遇到现实问题就恨不得呆在温室,举得所有人都应该帮助自己。

建议:做好自身定位,获取他人评价(敌人往往更能了解自己)

day4 《拆掉思维里的墙》上

拆掉思维里的墙

关于作者
古典,新精英生涯总裁,07年创办新精英生涯,希望帮助30%的青年人,长成自己的样子。他也是个很出色的职业规划师。
关于本书:
新一代人生设计大师古典倾情打造“人生开窍手册”,远洋地产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李明推荐说:“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早出版就太好了。古典是这个浮躁时代中为数不多的独立思考者。任何困于现状无法突破或者试图追求更大成功的人,都应读一下这本书,它将有助于你改变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推倒舒服自我的思维之墙,就会发现改变命运的钥匙。”

《拆掉思维里的墙》从一个职业规划师的角度,通过安全感,兴趣等角度,用很多小故事,告诉读者应该如何拆掉自己思维里的墙,如何选择对于我们来说最合适的职业,过更好的生活。

安全感:
如果你在三四线城市,有着三四千的工资,又想去大城市拼搏,但害怕自己被城市淘汰;如果你在考研,想考本校,又想去更高的学府试一下,但害怕自己进不了高校的门槛。。。

觉得什么都有可能,但自己又好像做不到。觉得自己很弱小,什么都不会,又经不起任何失败。

原因:被安全感囚禁

按照《面对恐惧,从容面对》(FeeltheFearAndDoItAnyway)的说法,恐惧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恐惧事情本身。
  第二个恐惧是害怕失去背后的价值
  真正的恐惧是,你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应对这个失去。

很多时候少听成功专家讲的话。所有的创业者多花点时间学习别人是怎么失败的,因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万万,失败的原因就一两个点,所以我的建议就是少听成功学讲座,真正的成功学是有心感受的,有一天你就是成功者,你讲任何话都是对的。
  ———马云

作者的建议:
1.试试小冒险,失败也不会有什么,在安全的范围内,适时去冒个险是很有必要的。
2.远离一些轻而易得的安全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溺爱现象)
3.珍爱生命,远离恐惧,少看那些恶俗电视剧,接近那些简单快乐的人,看看那些干净明亮的书籍和电影。
4.做一个恐惧的保险箱,把恐惧写在纸上放进去,藏在自己知道的地方,假装恐惧已经丢在保险箱了。
5.记录自己的成功日志
6.面对恐惧,触底反弹

day5 《拆掉思维里的墙》中

如何拆掉生活里的思维之墙:

英特尔转型的例子,如果你被生活逼到了绝路,你会怎样做?

无趣之人:对什么都没劲,好像从来没获取过乐趣。无胆之人,害怕承担结果,宁可选择什么都不做。

有趣之人:往往掌握更多的技能,拥有更开放的思想和更高的视野,归根到底,他们其实往往都掌握着更多的兴趣。拥有兴趣后产生的乐趣来源与全情投入,而不是投入后的结果。正式因为这些,乐趣可以是无条件的。

持续性的兴趣:
少部分人有持续性的兴趣。兴趣时间的长短往往和自己的心理因素有关,心理学认为,快乐来源于“紧张的释放”,一旦一个需求已经完全被满足,紧张感就会消失,快乐也会逐渐消失,自然就没有了持续的兴趣。所以,要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长期的,深层的,不能被满足的乐趣,让这个永恒乐趣带领人们穿透生命的无常。

day6 《拆掉思维里的墙》下

如何拆掉职业里的思维之墙:

  • 寻找内心的基准线
  • 警惕着急选择的后悔模式和长期等待的错过模式
  • 警惕炫目的“艺术照”
    很多看上去好的其实是广告
  • 拆掉思维里的墙,做出选择
    手里有杯水,接下来该做什么?最你想做的事,不要局限于水杯

别被名人成功故事忽悠了!你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功学的书里面找到类似的励志故事,但是你有没有怀疑过他们的真实性?

人们会因为对自己“星座性格”的相信,就慢慢发展出那样的性格。星座-性格的心智模式不仅让他们看到那样的世界,也让他们相信那就是自己的性格,然后按照那样的性格来生活,最后真正成为星座描述的人。

成功学不能学
人人成功不可能
成功学是历史还是传奇?——史泰龙的励志故事考证。
坚持就能成功?——肯德基爷爷的1009次失败。
努力就能成功?——李嘉诚的创业不光靠勤奋
模仿就能成功?——为什么比尔盖茨能退学你不能

当你疲惫,那就歇息。
当你苦恼,那就哭泣。
当你快乐,那就小小的忘乎所以。
只要你继续前行,你在成功。因为成功不在前方。成功就在当下,成功就是越走越近。
对自己说:成功是越走越近,那么我现在,就很成功

成功的定义墙:
1.成功就是逐渐实现有价值的理想——美国哲学家厄尔。南丁格尔
2.成功就是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
3.成功可以分为两部分:1.你怎样看待自己。2.别人怎么看待你。
4.成功=what you have been/what you should be
5.成功的意义在于遇到许多好的问题。
6.罗兰:成功的意义应该是发挥了自己的所长,尽了自己的努力之后,所感到的一种无愧于心的收获之乐,而不是为了虚荣心或金钱。
7.孔子:安身立命平天下。
8.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9.罗素:A good life is one inspired by love and guided by knowledge.
10.爱因斯坦:在一个崇高的目的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11.李开复:成功的定义其实就是让自己快乐
12.古典:成长,长成为自己的样子!
13.现代社会的三种毒药:消费主义,性自由和成功学。消费主义以品牌为噱头,以时尚为药效,恋物成瘾。性自由以人性为噱头,以性爱为药效,纵欲成瘾。成功学以速成为噱头,以名利为药效,误导急于走捷径成为人上人的年轻人投身其中,投机成瘾。
14.我的野心是要证明一个没有野心的人也能得到所谓成功。不过,我必须立即承认,这只是我即兴想到的一句俏皮话,其实我连这样的野心也没有。
15.对于我来说,人生即事业,除了人生,我别无事业。我的事业就是要穷尽人生的一切可能性。这是一个肯定无望但极有诱惑力的事业。
16.在上帝眼里,伟大的失败也是成功,渺小的成功也是失败。

day7 《出奇制胜》上

出奇制胜

关于作者

沙恩*斯诺,媒体科技公司Contently的联合创始人,是《福布斯》评选的“三十位30岁以下的创新者”之一。作品发表于《连线》《快公司》《纽约客》《华盛顿邮报》等,在LinkedIn有重大影响力。

关于本书

继《引爆点》《异类》作者马尔柯姆格拉德威尔之后,最具影响力的新锐思想家之一沙恩斯诺产出的作品--《出奇制胜》。科学家万维刚倾情推荐,助你打破常规的速度迈向成功。

本书深度挖掘创新者和成功企业迅速成功的原因,归纳出加速成功的9大原则,粉碎成功的固有观念,颠覆传统的上升途径。

换梯术

按部就班的上升途径已不再适用于互联网时代了,在加速变化的世界,如果仍然沿着传统路径稳步向前,努力工作并且等着苦尽甘来,就很容易停滞不前。

例子:美国总统总比议员年轻(更换事业之梯),企业转型,时代风口

换梯术类似于现在的跨界

在一个领域做到精通,然后其他领域都学习到20%左右的水平。不同领域之间的内容都了解一些,做到融会贯通以及举一反三,这就是现代社会快速成功的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

导师的力量

很多名人的成功都有这样一个模式:主人公出身平常,但是心怀梦想,在向梦想前进的途中得到大师的指点和训练,使其成才的速度远远超过科班训练。这就是导师的力量!。

例子:苏格拉底》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贾斯汀*比伯的导师和经理人

如果有机会接触这样的大师,一定不要害羞拘谨,抓紧一切机会得到导师的认可并让其为你提供帮助。

生活中没有这样的大师怎么办?那就拜互联网吧,互联网使得各种知识可以轻松获得,大师和名校的公开课到处都是,只要你想学习,就一定能学的到。自己去找自己的导师,关键是要专注!

快速反馈

书中说通过数据统计得出了一个与我们以往认知大相径庭的观点:吃一堑并不能长一智。即你胜利的次数越多,你就越有可能再次胜利。

手术例子:自己手术不失败但同时观察别人的失败可以使自己成功率提高。

北卡罗莱纳大学的斯塔茨博士:人们通常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外部因素,不愿意面对自己身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却倾向于把成功归功于内部因素,自己的能力、才智、努力等等。

快快碰壁,多尝败绩。这些小的失败能够使人在出现大的失败之前迅速积累经验,从而避免大的失败。当然,要想这些小的失败成为有用的反馈需要满足三个条件:1.反馈要快速;2.反馈对事不对人;3.降低代价和压力。

借助平台

现在最流行的是互联网平台,微信、微博,抖音,直播,知识付费平台。利用好这些平台,也可以让自己成为网红或者成为自媒体大牛

抓住浪潮

“如果超级大浪来临之际你正好处在最佳位置,剩下的就是顺势而行了。”

超级联系人

如果身边有超级联系人,那么跟他们打好关系吧,这样对以后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当你有一定成就后,不忘成为别人的超级联系人,这是一个共赢的机会。

创造动能

YouTube网站上引发广泛传播的两个视频——大熊的双彩虹视频和米歇尔的LadyGaga化妆教学视频作为例子对比。

积累是势能,事件的发生的就是动能,动能也许就是看时机吧,找到高概率正确事件,持续做下去,等一记好球。

学会减法

email比邮件好,便捷性:云盘》U盘》硬盘,苹果产品

一些产品有精简版,我觉得特别好:比如Tim,XXLite

大道至简,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专注力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消耗,为了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专注力,需要确定重点,将注意力集中再几个事件,使整个过程更高效。

10倍思维

10倍的目标逼这你走智径

10倍思维,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打消你的懒劲

典型:埃隆*马斯克

埃隆·马斯克的“占先原则”:在19世纪,如何提高个人交通工具的速度,10%的思维方式就会表现为试图培育出更加强壮的马匹。而占先原则则会建议思考向前运动的物理原理,然后立足于此,发挥最新技术的作用——例如,内燃机。

day10《先发影响力》上

先发影响力

本书主要介绍了“先发影响力”这一真正创新性的概念,通过先发影响力,让我们了解说话行事的时机,把握“注意力转移的艺术”

抢先行动

先发制人,抢先行动,可以帮我们把握进入某个领域的机会,就像是打开了开关。

比如内推,提前了解

特权瞬间

指的是一个转瞬即逝的短暂时刻,一个你攻势最强,对方防御最弱的时刻,如果抓住了某个瞬间,就像是拥有了一种特权,对别人的影响力就会倍增

例子:做调查问卷,先问是不是乐于助人?
打破尴尬气氛,看手相

day11《先发影响力》中

启动效应

启动效应主要和人们的潜意识有关,利用了我们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产生的定向反应。

脑白金的广告,911后美国人害怕坐飞机

聚焦错觉

聚焦错觉就是刻意引导人们关注某个元素,使人们把元素与我们正在思考的主要信息不自觉地关联起来,从而促进销量的提高。

货架显眼位置的商品,商品背景或者陪衬,(陪衬,包装使商品感觉很好)

day12《先发影响力》下

联想激活

某个事物出现在大脑中,唤起一些想法,这些想法又进一步激发出更多的联想。而这些联想,在大脑中迅速扩展开来,在心理学上,这就叫联想激活。

人们的思维观念、情绪反应正是在加工这些联想的过程当中产生的。姓名、名称、颜色、温度、触感、符号和天气,还有文化当中的一些特殊的分类标签,都可以成为激活人们联想的要素。

广告商知道,把产品跟受欢迎的名人挂钩,会让产品更受欢迎。
只要让人感觉概念之间存在某种直接联系,展示前者就能为与后者相关的行动做准备。

赶在对方做出反应之前说一些、做一些正确的事情,有可能让他人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行动:
如果希望他们选择一瓶法国葡萄酒,可以在他们拿定主意之前,让他们接触法国音乐。
如果希望他们答应试用一种未经检验的产品,可以先问他们是否认为自己爱冒险。
如果想说服他们选择一个十分受欢迎的项目,可以先给他们看一部惊悚电影。
如果想让他们对我们更热情,可以递给他们一杯热饮。
如果希望他们更乐意出手相助,可以给他们看几个人紧靠在一起的照片。
如果希望他们更注重成绩,可以提供一幅赛跑选手获胜的照片。

day13 关键对话 上

关键对话

关键对话就包含了三种:
第一种是这种对话风险性很大,结果对你的影响也会很大的那种,比如面试、和老板谈话、相亲等;
第二种是双方的观点差异很大,很容易出现争执这种;
第三种是双方情绪很激励,很容易失控的那种。
这三种关键对话我们的人生一定会碰到,而且可能还会经常碰到。

经过无数代人遗传下来的基因影响,每当面对关键对话时我们便会下意识地采取人类面对危险时最原始的应对方式——暴力对抗或转身而逃,而不是采用机智的说服和友善的关注来解决问题。

当有人强迫施加自己的观点时,人们往往很难接受此类信息。他们表面上会表示赞成,但实际上是在违心地执行错误的决定。用塞缪尔·巴特勒(Samuel Butler)的话说就是:“违心服从的人仍然保留着自己的看法。”
有时候我们会陷入沉默,和对方玩“哑巴”游戏,即不敢面对掌握权力的人。

day14 关键对话 中

从心开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心开始,也就是说,对话的第一步是明确自己对话的目的,时刻提醒自己。但是我们对话的时候却容易进入跑走状态,甚至对沟通产生抗拒,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掌握技巧,学会运用方法来回到自己的初心,不要让关键对话流失。

注意观察

我正在陷入沉默或暴力状态吗?对方正在陷入沉默或暴力状态吗?

“锣鼓听音,说话听声”,注意观察就是要留意对话氛围是否安全,要维护双发沟通工程中的安全感,学会“双路处理”,同时关注到对话内容和对话气氛,对话的崩坏不只是不合时宜的回答,有时候也可能始于小小的语气词。

保证安全

保证安全,简单的解释,就是时刻修复安全氛围。

控制想法

简单解释,就是通过管理情绪控制对话。最根本的一条,学会控制自己的内心想法。有时候,主观的情绪变化会冲淡客观的事实,为了避免沉默的情境和暴力的情境出现,可以尝试学会掌握递进的行为模式。

day15 关键对话 下

陈述观点

同意:当你同意的时候就表示同意。
补充:如果别人遗漏了什么,先同意别人的话中你同意的部分,然后补充你的观点。
比较:当你们的观点确实不同时,不要说别人是错的。要比较你们两个的观点。

了解动机

说服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你的耳朵——认真倾听他们的谈话。

在大多数人感到生气的时候我们需要感到好奇。不要针锋相对,而要寻找别人的不安背后的东西。

映射:
当我们描述我们看到的情况时,我们要保持平静。如果我们表现得很不安,或者好像不喜欢别人所说的话,那我们就不能建立安全的形势。相反,我们证实了他们的怀疑,他们会继续保持沉默。
映射的例子包括:
  “你说你很好,但是从你的语气上来看,你好像很不安。”
  “你好像很生我的气。”
  “你面对他的时候好像很紧张。你确信你愿意做这件事吗?”

开始行动

注意暗示,标注热点,确定一段时间,建立永久的提示物,携带提示物,数码工具

day16 意志力 上

意志力

界*杰出的心理学家之一罗伊•鲍迈斯特在《意志力》中揭示了实验研究的惊人结果,意志力像肌肉一样,经常锻炼就会增强,过度使用就会疲劳。书中还通过许多知名人士的亲身经历,说明怎样设定务实的目标,监控进展,通过刻意练习,提升你的自控力

意志力的重要性

被拖延症困扰?面临情感纠葛?减肥总是反弹?控制不住购物的冲动?沉溺于社交媒体和在线娱乐?经常熬夜时间还是不够用?一切都与意志力有关!

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是一种生理机能

对于意志力,我们要像对待任何一种稀缺资源一样,做到开源节流。

它像肌肉,每次使用都会消耗能量,消耗多了还会感到疲惫不堪。

你不能指望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能运用意志力保持头脑清晰,举止得体,情绪控制良好。

抵制诱惑的力量是有限度的

day17 意志力 中

葡萄糖可以提高意志力

当你意志力耗损严重又要做决定时,可以吃点甜食补充一下。

怪不得有的公司有下午茶。
码农爱喝可乐。

要把葡萄糖节省在该用的地方,以此避免意志力消耗过度

生病时,把葡萄糖省给免疫系统。
累了,就睡(说起来很容易,但现在的人们晚睡太常见了)。

day17 意志力 下

提高意志力的四种方法

建立合理的目标

意志力会虚假疲惫,每当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可以召唤目标发挥作用,引领你向前。目标的设立要根据自己的时机情况出发,既要合情合理,也要清晰明了。完成目标也要自我奖励,不然用了意志力却没有奖励,还有什么意思。

根据意志力的规律,培养一些好习惯

意志力时有限的,每次使用都会消耗,那个可以合理地利用早晨地时间。另外意志力可以像肌肉一样训练,做一些与当前目标无关的小事,可以在整体上提高意志力。比如冥想训练,静坐等。

自我监视

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越高越能监控自己的行为。

刻意训练

刻意训练久而久之就会让我们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达到提高意志力的效果。
我觉得就像军训一样,军人的意志力也是一部分来源于训练吧。

意志力是人类最伟大的力量,不过最好不要所有情况都依靠意志力,而应把意志力省下来用于紧急情况。

启示

了解你的极限
留意你的症状
挑选你的战斗
列个任务清单--至少列个“不做清单”
当心计划谬误
不要忘了小事情
积极拖延的力量
别无选择
追踪了解
经常奖励

day19 刻意练习 上

刻意练习

杰出并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能学会的本领。

天才不是天生的

根据许多传记,莫扎特具有完美音高,6岁时开始作曲,8岁时写出第一步交响曲。帕格尼尼能够做出单弦演奏的小提琴曲,并且用单弦演奏,是长期而细致的练习的结果。记住:人们停止学习和进步的脚步,并不是因为他们达到了某种天生的极限,而是因为他们停止了训练,或者不论出于什么原因,从来没有开始过训练。没有证据表明,任何在其他方面正常的人,生来就不具备唱歌、解数学题或拥有其他任何技能的才能。

从长远来看,占上风的是那些练习更勤奋的人,而不是那些一开始在智商或者其他才华方面稍有优势的人。练习是决定某人在某个特定领域或行业中最终成就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如果基因在其中发挥作用,那么,他们的作用会慢慢消失。

训练可以铸就天才

在一般人的认知里,天才的成就不是一般人可以通过训练来得到的,但是这本书却提出人的身体和大脑其实是有极强的适应性的,我们通过刻意训练就能够改变身体的适应能力。

day20 刻意练习 中

区分有效训练和无效训练

训练的三种误区

1.只要努力,只要刻苦,人就会变得更加优秀。或者
2.只要练习的时间足够长,能力就会变好。
3.认为觉得练习没有作用,觉得自己不擅长(归咎到基因上)

怎样有效练习

1.每个阶段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
2.保持专注,全心投入,不能心不在焉。
3.及时反馈,行为和结构建立联系。
4.需要跳出舒适区去训练。

day21 刻意练习 下

什么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有目的的练习中的一种,他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有效提升训练技能的方法。两个标准:第一,你所训练的领域是合理发展的行业,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评价标准和高效的方法。第二,你必须有一个能够给你布置训练作业和及时反馈的优秀导师。当达不到这个标准的时候,刻意尽最大可能用刻意训练的原则来训练。

刻意练习的四个原则

明确高绩效的目标;
尽可能寻找这个领域中最优秀的专家或者高手,甚至经典书籍;研究最杰出的导师或者成功案例背后可能成功的原因;
还有不断投入时间和精力反复训练改进。

day22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上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习惯是影响人一生的因素

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科维说,人生的成长,自下而上分为三个阶段:从依赖到独立,再从独立到互赖。依赖阶段,就是做什么事都要依靠他人才能完成。独立阶段,就是要有属于自己的需求,并且倾诉这种需求。把“别人”,变成“我”,当“我”对这个事情有自己的看法,打破依赖别人的拐杖时,才能成为精神独立的人。

以终为始 -- 自我领导的原则

积极主动,是以终为始的前提。“我”的需求是什么,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过什么样的人生,我希望我所工作,生活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先想好目标,再以它为努力的方向开始奋斗。

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要事第一,以原则为中心。再100件没有完成的事中,先拍个顺序,列出一二三四五,分清缓重。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因为时间有限,什么事情必须自己完成,什么事情必须委托给他人,哪些事情你必须提前考虑,哪些事情又不必考虑。你越是擅长判断,果断处理,你的效率就越高,价值就越明显。

day23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中

互赖是互相需要,并且有共同的目标,是一种平衡的关系。如果说,从依赖到独立是从0到1,那么从独立到互赖是从1到无限的过程。

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双赢的前提是要建立双赢的关系。在生活中,我们未必都能达成双赢,科维的观点是,如果不能达成双赢,宁可不合作。不合作,也是一种双赢,因为互相没有损失,没有伤害。

知己知彼--移情沟通的原则

移情式的提问就是进入对方的角色,去感受了解对方此番谈话的真正目的,并提出他要说的事实。这需要顺着对方的情绪去聊天,引导对方说出最终结果。

day24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下

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科维认为,大自然是统合综效最典型的例子。在人与人之间也需要统合综效,互相尊重,了解彼此,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地手法。

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

每个上升的过程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从而达到一个更高地层次。而不断更新则是我们保持上升学习地关键。科维认为,我们有四个方面需要不断地更新,即:智力,身体,社会情感和精神

day25 思考快与慢 上

思考快与慢 上

本书通过介绍一系列经典有趣地行为和实验,详尽易懂地讲述大脑思考的两个不同系统:快思考系统和慢思考系统,以及这两个系统之间的特点,差别与分工合作模式。除此之外,快思考系统容易产生思维误区,所以本书还重点介绍了走出这些思考误区的方法,让我们调动慢思考系统,慢慢思考,得到正确决策。

快思考系统和慢思考系统的特点

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做决定的方式。常用的快思考系统无意识的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做出判断,它见闻广博,是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做出反应。快思考系统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有意识地“慢思考系统”通过跳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做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往往直接采纳慢思考系统地直觉型判断结果。

快思考:即时反应,肌肉记忆,条件反射
慢思考:深谋远虑,跳出场景,退一步想想

快思考系统和慢思考系统地合作模式

快思考系统和慢思考系统,一块一慢,不是齐头并进,看着好像是个不平衡地关系,却因为两个系统都不在乎自己地决策速度,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地本分工作而营造出大脑中一个和谐地场面。他们地分工非常高效,当快思考系统面对自己的局限性,对一些统计学问题一无所知的时候,慢思考系统就会进行问题解答。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给你一份在家就能轻松日赚三千的工作。
快思考:这么爽,就是干。
慢思考:绝对是骗人的,如果有这样的工作还能给你?

某信上转发的一篇文章:办活动,20块钱买华为手环
快思考:好便宜啊,又不花什么钱,订一个。
慢思考:这活动页面假得一逼,真正地华为手环敢这么卖?天上不会掉馅饼。

day26 思考快与慢 中

视觉产生错觉

快思考系统的运行有个特点,就是相信眼见即为事实。人的眼睛会产生错觉,比如巴黎街头的3D绘画艺术,逼真的深渊,城市丛林或者大峡谷让许多行人都受到了惊吓。

记忆产生错觉

一夜成名再现实生活中不太可能出现,但是在记忆中很容易出现。

思维模式产生错觉

快思考系统非常擅长一种思维模式 -- 自动且毫不费力地识别事物之间地因果联系,即使是不存在地因果关系。未经过统计学训练地人,很难相信随机性,认为事物都是由因果关系的,更倾向于用虚假的因果关系去解释事件。快思考系统总是喜欢找联系,尽管统计的样本很小,却没有意识到分析的不客观性,结果就很容易出错。

day27 思考快与慢 下

借助外界的力量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观察者会比实施者在认知上更为放松,更愿意接受信息。相比自己犯错,你在观察别人是否犯错时,能更容易辨认出雷区。所以,接受别人的监督是个不错的选择。

把握统计学的知识储备

快思考系统很容易用少量的数据想象因果关系,但是统计学专家是不会犯这种错误的。我们需要由相关知识储备,认识到统计不能使用小样本。

降低投资的敏感度

快思考系统对不确定对象进行权衡时会陷入不理性的境地。当我们亏了,会选择冒险继续投钱。赚了,则会选择规避风险不再投钱。其实赔钱的时候选择冒险,很有可能将原本可控的损失变成巨大的损失。

day28 超级思维 上

超级思维

在大数据时代,面对庞杂的信息和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一个合乎逻辑且理性的思考过程比最终的答案更受人重视。本书通过回答七十个脑洞大开的问题,逐步展示了一种超级思维:你所掌握的+推算 = 你想知道的。从此,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你就能对人任何事物,甚至原本无法量化的事物进行推算。

芝加哥有多少位钢琴师?

谷歌公司在一次招收新员工的时候,出了一道面试题,问芝加哥有多位钢琴调音师,在你不借助搜索引擎也不能问别人的前提下,说一说你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的。其实凭借这一道题我们就能把两类人清楚地区分出来,一类是具有文科思维的人,他们擅长抽象思考,擅长赞叹和模糊想象;另一类就时具有理科生思维的人,他们有逻辑推理能力,擅长解决具体问题。

要知道这个问题就先要知道芝加哥有多少人,有自己房子的人占多少比例,拥有自己房子的人他们拥有钢琴的比例是多少,学校、酒吧和餐厅这样的机构拥有钢琴的比例是多少。把这些条件凑齐了,再通过数学计算就能得到一个准确的数值。

理工科思维过程:

第一步是弄清楚这个问题的背景;第二步问自己,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第三步,开始用各种各样的联想或是常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果遇到看似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再把它拆分,一直拆到拆不了,就取一个理论上的近似值;

第四步就是设计公式,把你的答案套到提前想好的公式里;第五步就是计算。

并不太需要太注重结果,因为结果本来就是不准确的,注重的是推理过程

此时此刻地球上有多少人正在经历性高潮?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问自己一些问题。

1.人们大概多久会经历一次性高潮?我们就粗略假定这个频率为一周一次。这个数值并不重要,这些数值的精确值其实取决于你多重视它。

2.一次高潮可以持续多久?假设是3秒,换算成周,就是5乘以10的负6次方周。

3.高潮时间占我们一生时间的比例是多大?根据前面2个问题的答案可以算出,这个数值是百分之0.0005。

4.全世界有多少人?70亿左右。

条件凑齐,需要设计公式,用此时此刻正在经历性高潮的人数比率乘以世界总人数,得出大概有3万3千人正在经历性高潮。

day29 超级思维 中

理科思维的五个步骤

  • 第一,清楚问题的背景于来源,知道每个问题的来源。
  • 第二,了解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一切理科思考的前提都建立在一些已知的条件上,知道了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得出最后的答案。
  • 第三,用联想或者常识来解决这些问题,拆分或者取近似值。
  • 第四,设计公式,把你的答案套到一个提前想好的公式里。
  • 最后一步,计算。

day30 超级思维 下

文科思维注重情感的抒发,是直觉的表露。理科思维追求真相的议论,重视逻辑思考。比如一只猴子需要多长时间可以录完莎士比亚全集?文科思维认为只要时间允许总会录完莎士比亚全集的,而理科思维则会通过计算得出最终的数字:4的600万次方。文科思维与理科思维的差异,是主观直觉与理性思维的差异。其实两种思维都很重要,最好的方式是用理性思维思考,用文科的语言表达。

day31 金字塔原理 上

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是麦肯锡40年的经典培训教材,其原理培训了世界无数的知名企业,如中国移动,可口可乐等,还有众多知名院校。

《金字塔原理》重点突出,逻辑清晰。这本书讲述了金字塔原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运用金字塔的方法,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

什么是金字塔原理的结构

金字塔原理是一个不断分类管理的过程,其基本结构是:中心思想明确,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全局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同时不遗漏,不重叠。

金字塔原理的四个原则

金字塔原理结构清晰,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管理手下和互相交流。当我们能从下而上手机论据,并归纳出中心思想,从而建造成坚实的金字塔时,就对事情有了更清晰的认知。金字塔原理一般有四个原则:结论先行,分类汇总,以上统下和逻辑递进。

day32 金字塔原理 中

如何重新组织思想,使之成为一个金字塔结构。

总的来说就是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纵向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把握四个逻辑顺序

在思维混乱,不知所措时,我们可以通过归纳推理和逻辑推理来构建金字塔结构,其中归纳推理又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重要性顺序三类。使用这四个方法,可以梳理头脑中的线索和关系,串联头脑中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推导结论。

把握MEVCE法则

金字塔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梳理结构,但同时也要掌握MECE法则。MECE法则是说每一个论点下面支撑地论据都应当是彼此相互独立又完全穷尽地,简单来说,就是论据不遗漏,因素之间不重叠。

day33 金字塔原理 下

金字塔结构搭建后,如何在工作中更好地呈现结果。

书面报告形式

在工作中,不管工作性质是什么类别,良好地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沟通能力都是工作中必备地技能。在书面报告形式中,标题是比较关键的一环,搭建标题一般有4点建议:标题要有层级,同级标题句型一致,标题用词提炼精髓和标题下需配介绍。

PPT演示文稿形式

PPT演示文档是我们陈述工作常用的工具,要在日常的工具中良好地搭建金字塔结构,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一般,可以通过图表,动画等因素强化观点,同时图文并茂,增加趣味性。

PPT制作我只服秋叶和阿文

day34 决策的艺术 上

决策的艺术

关于本书

《决策的艺术》自20世纪以来,畅销近20年,经久不衰,本书提供了一套非常直接易行的步骤和程序,帮助大家更清晰和有效地评估自己地选择,做出明智地决策。书中把理念、研究和经验结合起来,帮助大家将目标具体化,弄清存在地不确定因素,并且评估风险。

书中认为:做出一个英明决策需要八个因素,分别是问题、目标、备选方案、结果、取舍、不确定性、风险承受能力和相关联地决策,根据前5个要素的英文首字母缩写为proact,既proact法则。

问题

提出问题使决策的开始,这听起来简单,直观的未必使真正的问题所在,为了提出正确的决策问题得打破常规创造性得思考。正确的决策问题还需检验它完善它,问问自己是什么触发了这项决策,以及为什么要考虑它对于问题的限制条件。

目标

确定决策问题之后,下一个 步骤就需要回放目标了,让目标在脑海里飞一会儿,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需要什么。目标是决策的标准,决策需要目标来引领。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可以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帮助你达到更好的决策。

day35 决策的艺术 中

备选方案

简单来说就是一系列的有新意的其它方案。备选方案的存在有利于针对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问题,书中介绍了四种典型备选方案:过程备选方案,双赢备选方案,信息收集备选方案以及延缓时间备选方案。

结果

描述结果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构建一张结果表,在想出了几个备选方案之后,分别列出不同的方案相对应的结果。先想象未来的场景,对每一方案用统一的标尺进行描述,再排除明显不利的备选方案,最后综合不确定的因素将剩余不同方案的相关数据执行要点进行罗列。

取舍

决策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挑战就是在多个互相冲突的目标中进行适当的取舍,取舍往往会让你左右为难,无从下手,针对取舍,大概有几种方法:排除法和等价置换法。在取舍的过程中,尽量用每个选项进行量化,就可以更好地看清楚各项指标的差异和优势点了。

day36 决策的艺术 下

不确定性

不确定因素与决策如影随形,它们往往难以估计并且对决策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系统地考虑它们,考虑清楚可能出现地不同结果。不确定因素最然难以直接评测,但有方法可以简化,将每个因素分离出来并挨个评估风险预测,就能更好地解决不确定性和决策带来地影响。

风险承受力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其实性格也决定风险承受力。人们往往更愿意选择风险率比较低或者收益预期很高地情况。对于风险地承受力的大小,一般与渴望程度有关,渴求量化的总体分值越高,风险承受力也越大。

相关联的决策

相关联的决策过程适用于长期的决策规划,比如高考的专业和以后的就业方向,简单来说就是现在的决策对未来产生相关联的影响,所以要想做出精明选择就得事先做好计划。相关联决策能力越高,越有可能在迅速变化和发展的局势中取得优势。

day37 人性的弱点 上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是一本实用的人际关系著作,从人性本质的角度,挖掘了潜藏在人们体内的弱点,使人们能够充分认识自己,并不断改造自己,从而能有所长进,直至取得成功。

如何真心实意地关注别人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有句名言,“一个不关注别人的人,在生活中必然会经受重大挫折,同时还会给别人带来伤害。”因此,关注别人很重要。以真诚为前提,关注是最含蓄的取悦方式。

  • 讲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 不要打断别人讲话,专心倾听
  • 批评别人要慎重
  • 献出你真实,诚恳的赞赏

day38 人性的弱点 中

想要改变谁就先赞美谁

如果一件事情没有处理好,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去质问,为什么没有处理好,哪里出了问题。但是,这样的方式并不一定有好的效果。人性的一大特点是没有人喜欢被命令。如果你真的想要改变别人,就需要事事为他人着想,用赞美来激励对方。

day39 人性的弱点 下

如果一定要批评别人,千万要谨慎

批评就像回旋镖,不仅会伤害别人,也会反过来伤害我们自己。如果一定要批评别人,千万要慎重。批评别人时,很容易触及他人的自尊,被批评的人往往会习惯为自己辩护,甚至用同样激烈的指责回击批评者。

day40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上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法国作家易.阿拉贡推荐说:“他的作品使我坚信人类一定会生存下去,世界一定会生存下去,我全心全意在这个世界上所信仰、寻求和热望的一切都将恢复其人性的面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依托六十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的历史背景,围绕着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和弗兰茨等人物,以托马斯与特蕾莎的爱情为主线展开故事。

作者生命的发展历程

昆德拉1929年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庭。他的创作收到家庭教育和当时二战的政治环境的影响,同时,他的作品还透露出及其强烈的捷克本土意识。1967年,他的首部长篇小说《玩笑》出版,让他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但由于政治变革,他的书都成为了禁书。对他而言严重的政治变革对于世界而言却极其轻,在这样的冲击之下,1984年,他在冷战时代创作了最后一部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不能承受生命之轻的定义

如果生命一旦消逝,便不复轮回,那么只发生一次的事情也谈不上什么意义,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再重要的历史事件,哪怕是法国大革命,在人的生命中,也会慢慢变成文字,理论和回忆,变得比一片羽毛还轻。如果历史事件都没有意义,人做的任何决定也就没有意义,这就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day41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中

人物的轻与重

特蕾莎与托马斯

特蕾莎是小镇上的女招待,她因为厌恶自己庸俗的生活环境而抛下一切来到布拉格,找和她素不相识的外科医生托马斯。但是,对于托马斯这样一个唐璜般的人来说,爱情和婚姻是沉重的。在与特蕾莎的婚姻中,托马斯难以保持忠诚,并且难以理解特蕾莎的嫉妒,因为他认定自己的爱情和性事可以是分开的。

萨比娜与弗朗茨

托马斯曾经的情人之一萨比娜到瑞士有了新的情人---弗朗茨。相比于托马斯,萨比娜和弗朗茨的沟通成本太高了,不管在性上还是在审美上,他们都有许多矛盾。萨比娜喜欢扮演消极被动的角色,弗朗茨却没有什么支配欲。并且萨比娜根本不想和弗朗茨结婚,在一夜之间离开了日内瓦。

day42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下

媚俗的概念,以及对待媚俗的正确态度。

媚俗是什么

媚俗的特征是平庸,并且动辄诉诸于感情。人们的心对于特定的情境已经产生了如同机器反射般设定好的反应,高尚的情感会以广为人知的方式高尚,卑劣会以广为人知的方式卑劣,而风景呢,也会以广为人知的方式令人愉悦。这种稳固的,不变的,明确的关系,就是媚俗发生的机制。

对待媚俗的正确态度

媚俗就像是这个世界带上的美丽面具,托马斯和特蕾莎从未停止对祖国和自己内心的思考,不屈从于已有的媚俗解释,所以在现实中处处碰壁。萨比娜的逃离也更加彻底,她不断地背叛。其实发现了媚俗这种现象,完全可以用人道主义遵从内心来解决,只要发乎情止乎礼即可。

day43 人类简史 上

人类简史

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代表作,第十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第三届“水木书榜*清华学生喜爱的十本好书”。
本书是一部有关人类文明的宏大历史叙述,讲述人类如何从早期的狩猎--采集者起步,直到如何组织当代社会和经济。

人类开始演化

大概在250万年前,人类从东非开始演化,向世界各地扩散,因为地域气候、自然条件和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人类进化出了很多个品种,拥有不同的类型,那时候的人类不会说话,也不会合作,其实是长得像人的动物。

认知革命

大概在10万年以前,猿的进化出现了分支,一支逐渐演化了成猩猩,不断进行肌肉进化,一支逐渐演化了人类智人,不断进行大脑进化。智人在地球生活的过程中,经历了3次大的转折,智人发现了火的用法,发明了语言,并且消灭了一些其它物种。

day44 人类简史 中

农业革命

大概一万年前,随着知识的日益丰富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类更加看重未来。人类学会了种植植物,驯养小动物,生活将人类从猎人变成了农名。但由于粮食增多,人口的出生率也在提高,使人口管理成为难题。人类由此创造了更多的新词,并且发明了钱,并将规则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修读书 6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