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放弃给某些同学一厢情愿的大学布道”的进一步讨论

  写下“放弃给某些同学一厢情愿的大学布道”(简称前文)一文时,为的是将自己的郁闷往外吐一吐好受些。写作是疗伤的最好方式,是思考转向理性的转折点(是否可以作为提倡同学写博的广告词)。写完以后,自己舒服多了,然后,洗洗,再然后,就睡了。

  早晨起来,开博一看,39个点击就引来了3个评论,很意外。评论表扬我,更主要是安慰我的。在收件箱里,还有一封长信。真心感动。谢谢博友的关怀,在网络上有这样一群能够深度交流的,值得认真,值得关注的人,真好。为大家带来不安也感到不好意思了。实际上,久经考验了,老牛脚下“郁闷河”的深度,尽管可能会淹死小松鼠,却真的没有那么深。

  在“前文”中写了长长的两段回复(也附在本文后),告诉大家不用为我担心。再次感谢。看长信,身为在校学生的博友,他提的观点很切实际,何不就此再深一步做些讨论呢,郁闷就要吐出来,放弃,是为了前行,借着此文,和大学生一道,对我们的学习做些思考,为在当前条件和氛围中,如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健康,更加有效找些出路,添些底气,不也是一件很好的事吗?

  先看武汉的xinshen1860给我的来信:

贺老师您好:

  今晚看了你的文章,感觉有点心痛,也有一种冲动给您再次写信,目的就是支持您继续快乐、平和的继续您的执教生涯。

  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您,但我觉得我从学生的角度可以提出几点关于您在教学中所碰到这种情况的原因,以供您参考。

  1.高中遗留问题:

  绝大部分高中老师给同学们描绘了一幅游乐园式的大学,尽管高中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所灌输的这种观念带来的影响很大。建议您每年新生入学时,先纠正同学们错误的观念。

  2.反弹效应: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下,学习对大部分同学来说基本是没有乐趣的,很多学生的创造力、好奇心、想象力都被一点点磨掉了,但是为了考大学在高中闷头学了三年,于是进入大学后就会触底反弹,彻底放松。

  3.大二学生的影响:

  大一的新生刚来什么经验都没有,在老师与学长之间他们更倾向于找学长寻找所谓的经验,学长、学姐利用社团工作等活动有意无意地会把一些坏风气传染给新生,如果不加影响,这种状况就会一届又一届的循环下去。建议每年新生开学时,端正一下大二学生的观念。(不要随便传授所谓的经验,说话要负责任,不要张口就来)

  4.自身原因:

  很多学生刚入学时以及在日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学会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什么都容易接受。而且身边消极信息的量一般都大于积极信息量(排除个别同学自己去有意追求一些东西,特指普通同学周围的环境)。

  个人认为大二学生的影响因素最大,一个健康的环境十分重要,如果老师您能走入同学们的生活,也许您会找到更准确的原因。

  老师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工程师,希望大学能多一些您这样的老师,我们的等高教育一定会逐步好转的。

  最后祝您能坚守内心的和平,快乐地继续教书育人的工作。

  谈些我的经历和感受。

  关于“1.高中遗留问题”。确实,我也开始理解高中老师的出发点了。我儿子在上高中,对高中生的生活、学习和作息,感触不是一般的深。在“大学生学习指导”课上,我没有回避这个问题。描述下我给学生讲这个事的场景:

  在高中时,老师讲“现在好好学,到大学就能放开玩了”,是吗?响应一下!(学生们一阵骚动,有的议论,有的频频点头)可是,入学几周,你的感受呢?大学还得学,大学并不轻松(学生眼里透出一种受伤的神情)。我们上当了(学生情绪更加激动)不过,(平和的语气)以我在大学二十多年的经历,包括当学生,当老师的经历,我负责任地告诉大家,高中老师说的是对的(学生静了下来),大学是要好好玩的。玩什么,玩学习,你已经在步入高级知识分子的行列,今生将以学习为业,别的玩要有,但最重要的,我们需要将学习玩出个样子来……(此段话题最后)我们无论做什么,首要的是追求快乐和幸福,做每一件,要给自己带来愉悦的享受。对于学习,可能高中阶段给你异化了这种感受。但是,现在你已经在大学了,我们要找到快乐的大学生活,而在快乐的大学中,快乐学习的地位是最高的,没有快乐、全身心投入的学习,绝没有真正快乐的大学生活。每座的每一位同学,应该为此做好准备。

  这样的方式,实际上还是灌输。听进去并认真思考、实践的同学一定会,但看成纯粹说教而不理会。在纠正同学们错误的观念方面,这些说教要有,但现在我的反思就是要看时机,我把火花更多有机会深度影响的,尤其是主动的同学,他们一点即着。这团火烧得足够旺时,由他们再去到处点火。

  对此有同感的大学生,不要还觉得受伤。真好,还是有机会进大学了。在新的平台上,更新观念,将自己投入到快乐学习中来吧!没有感到快乐?快乐很害羞,谁追跟谁,你不追,她永不理你。

  关于“2.反弹效应”。我更看重新生刚入学时候的热情,在我能影响到的范围内,不给反弹提供机会。我的观察和感觉,新生第一个月末的状态,基本决定了大学的走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道理),包括学习是如何安排的,和谁交朋友,课余干什么。所以,当我扎到大一学生中时,将第一个月视为重点。也看到了有机会深度影响的学生,在这一个月里发生的巨大变化。可见防止反弹,也是有办法的。经历的应试教育是事实,短期不可能改变(不成熟的改变可能会引向另一极端),被磨掉的创造力、好奇心、想象力,以及信心还有机会弥补回来一些,有老师带着好,没有合适的老师,靠自己,靠网络社区,也是途径。根本地,还是决定于个人。 

  关于“3.大二学生的影响”,切肤的感受。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打不过师兄念的歪经。我曾发出过呼吁,有人告你不用学英语,看看他英语水平如何;有人说平时不用学,要看他学得究竟如何……听人讲经验,要会判断经验的可靠程度。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我在专业社团指导中,要求凡是以社团名义作学习经验交流指导的,我要掌握情况。作为长期工作,我会将学习指导课中的内容融入专业社团活动中。专业社团工作的思路经过本学期的一些活动,也将作出调整,期待其在影响低年级学习方向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深化。提给大一学生的建议,请理解信中的一段见解:“很多学生刚入学时以及在日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学会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什么都容易接受。而且身边消极信息的量一般都大于积极信息量”。好听的,不见得是好的,有新闻价值的,未必有参考价值。学会听,很重要。

  关于“4.自身原因”。这个需要个人把握了。一种说法,大学里是一个自生自灭的地方。有道理,作为老师,不甘心。

  再次感谢对我的安慰和支持!


附:前文中的两则评论及答复。引用目的,请大家不必为我担心,也不必担心我放弃属于一个老男人的基层教育理想。

  (3楼)贺老师:看了你的文章感到深深的惋惜,替还没长大的同学惋惜,部分大学生都把当前大学普遍存在的非正常情况误认为正常现象,很快就习惯了那些非正常情况,一下子遇到一位理想主义的老师,就会感觉很奇怪,希望部分同学的麻木不会对您的教育热情带来太大影响,如果我国大学多一些您这样的带有几分理想主义的老师,那该多好。向您致敬!

  Re: 理想主义遭受现实的打击不是第一次了,相比以前迷茫中调动工作单位换来心态的改变,后来从教学岗位调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岗位上“弃教从管”企图从另一角度改变教育,再认识到教学一线最能实现教育理想,是最直接的方式,最需要也最适合我这样的人,而后潇洒地辞去行政职务全身回归教学一线,其中所经历过的折磨不在同一个数量级上。在与学生并肩与不良学风斗争的过程中,我始终保持快乐,所以对教育热情的影响,不是问题,谢谢你的关心。然而,以往发生在高年级身上的现象,开始大学学习仅一月的大一新生也能让我感到无望。当并肩学生与不良学风斗,需要演变成与学生斗时,不必要了。这让我意识到这种“布道”的热情得收一收,到处点火呢,还是耐下心来,把一两堆火烧得很旺,让这些火再去蔓延。写下这段文字时,我更清楚了。

  (2)大学老师做到这样的真不多。但是我觉大学还得培养自学能力,向您致敬!

  Re: 致敬不敢当。实际上,“学科导论”中两大任务,认识学科与专业学习指导,“大学生学习指导”更是一般性的学习观念、学习理论和学习策略的推广。在这两门课中,“大学必须要有个性化的自学,大学必须要学会和适应自学”是最关键语,围绕这一点,重塑大学目标,介绍方法,推荐资源是重点。遗憾的是,这两门课只能是概述性的,只能有限量地安排一点实践内容,无法实现对学生的深度影响。在这里,放弃对某些同学的干涉,并不意味着放弃对这两门课,有不少学生由我的课程获得新的审视大学和学习的视角,由我的布道而主动去加强自学,学会真正的自学,这点自信有。只是,当我放弃对某些人的干涉之后,我放弃了帮助认真的同学营造学习氛围的努力,对属于“摇摆人”范围的学生,我只能说:老师只能帮你到这了。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hehe520/archive/2012/10/27/6142662.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放弃给某些同学一厢情愿的大学布道”的进一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