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NEX3文件中的toc,toe,IODE区分和了解

RINEX3文件中的toc,toe,IODE

  • 导航卫星的轨道是通过地面站对卫星进行观测,得到地固系(即坐标系随着地球转动的坐标系)下的坐标,但是这个坐标是杂乱无章的,不是一个椭圆。

  • 而卫星的轨道是一个椭圆(不考虑摄动项),那么首先需要将地固系下的观测值转换到惯性系(即天球系,即坐标轴不随地球自转而发生转动),得到观测值在惯性系下的坐标,通过这些坐标就可以拟合出一段或整个观测弧段的卫星轨道,这个轨道是近似椭圆形,在考虑摄动项的时候,导致卫星轨道不是完全的一个椭圆。

  • 观测时段可以是4个小时,8个小时,12个小时等等,这一弧段可以计算出卫星运动的轨道六根数和几个轨道根数的变化率(例如idot,omega
    dot等),也可以拟合出来6个摄动调和项(crs,cuc,cus,等等)。

  • 那么不管前面是用多长的数据拟合出来的上述15个参数(6个轨道根数,3个变化率,6个调和项),它计算或拟合出来的肯定是一组值,这组值就是GPS卫星每2小时更新的星历。那么通过这一组值,我们可以内推或者外推卫星轨道其他时间的位置,那么这个中间时刻我们称她为toe,计算卫星位置的时刻就是用t-toe。

  • 正常更新频率都是两小时,但是某些时候可能系统问题导致没有及时更新,比如说我用1~8小时的数据拟合出来一组数据(比如第10小时的广播星历),也可以拟合出来多组数据(比如说10,12,14,等时刻的广播星历),因为拟合的时间越近,其拟合或者外推的精度越高。正常情况下,每2小时,广播星历数据就会更新一次,即10时用的肯定是1-8小时拟合的结果,12时肯定用的是2-10观测数据的拟合结果(这里假设是8小时拟合一个结果,也可能是其他的观测弧段进行拟合)。但是如果某些原因导致2小时更新不了,那么当到了13时的时候,用的依然是1-8小时拟合出来的那些数据,精度肯定要降低。

  • 但是我得让用户知道用户使用的是哪个时间段拟合的结果,告诉用户所使用的的广播星历的精度咋样。那么比如说1-8小时的拟合结果更新的时间为8时,正常10时用的就是8时的时候提前由地面站注入的广播星历,当12时的时候,星历没有更新,用的是还是8时的更新的星历(这里注意,1-8时的观测数据,可以拟合出多组数据,其中就包括12时,14时,16时的数据)。那么最开始更新的时刻8h,到当前预报时刻12时的时间间隔就是4小时,这个4小时就是广播星历里面的IDOE,数据龄期。

  • 再来说说toc,toc指的是卫星钟的参考时刻。其实toe是完全用于轨道拟合的时间参数,而toc是完全用于卫星钟差的时间参数,两者是完全独立的时间参考系。但是为了便于计算,将卫星钟差参考时刻toc和轨道外推时刻toe设定为同步。便于编辑广播星历。

你可能感兴趣的:(GNSS数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