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JavaScript(二)之解析机制

    本篇博客我们来说一下JavaScript的解析机制。

    JavaScript的解析过程分为编译和执行两个阶段,编译在此处指的是JavaScript的预处理(预编译)。在预编译期,JavaScript解释器完成对JavaScript代码的预处理,转换为字节码。执行期间,JavaScript解释器把字节码转换成二进制码,按照顺序执行

预编译

编译器

        JavaScript是一种解释型语言,也就是边编译边执行,一般的编译器和工作流程如下图:


    这属于编译原理,可以参见我的博客《编译原理之概述》,但是对于JavaScript而言,它只需要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阶段,建立语法树后,即开始解释执行。

词法分析

        在词法分析阶段,JavaScript解释器先把代码的字符流转换为记号流,如:

	a=(b-c)

        转换为记号流:

	NAME "a"
	EQUALS
	OPEN_PARENTHESIS
	NAME "b"
	MINUS
	NAME "c"
	CLOSE_PARENTHESIS
	SEMICOLON

        词法分析阶段可以实现的是:

  • 去掉注释,生成文档
  • 记录错误信息
  • 完成预处理

语法分析

    语法分析阶段就是把词法分析阶段产生的记号,生成语法树,即把从程序中收集的信息存储到数据结构中,数据结构在此处为两种:

  • 符号表:记录变量、函数、类
  • 语法树:程序结构的树形表示,将此树形结构生成中间代码。
    例如把下面的语句转换为语法树:

	if(typeof a=="undefined"){
		a=0;
	}
    语法树:

        
    当构建语法树的过程中,无法构造,则报出语法错误,并结束整个代码块的解析。

    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阶段是交错进行的,每取一个词法记号,就送入语法分析器进行分析。

执行期

    经过编译阶段的准备,代码在内存中已经构建成语法树,JavaScript引擎会根据这个此法术结构边解释边执行。解释过程中,引擎严格按照作用域机制执行。JavaScript采用的词法作用域,简单说就是变量和函数的作用域在定义时决定,取决于源代码结构。

函数

    引擎解释执行每个函数时,先创建一个执行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创建一个调用对象,这个对象内存储着当前域中所有局部变量、参数、嵌套函数、引用函数和父级列表。调用对象声明周期与函数一致,当函数调用完毕且没有外部引用的情况下,被垃圾回收机制回收。

    同时解释器通过作用域链把多个嵌套的作用域串在一起,并借助这个链,由内而外查找变量值,直到全局对象,如果没有找到,返回"undefined"。

    这个会在后续博客中继续讨论。

闭包

    如果函数引用外部变量的值,解释器会为该函数创建一个闭包,闭包是一个完全封闭和独立的作用域,不会在函数调用完毕后被垃圾回收,可以长期存在,只有闭包的外部引用被全部设置为null时,才会被回收;缺点是容易引发垃圾泛滥

    这个会在后续的博客中继续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入JavaScript(二)之解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