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IA】网络基础

一、集线器(HUB):一层设备。

    1、存在机制:CSMA/CD机制–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机制。
         “有礼貌的数据传输”----传输效率低
        冲突域中有某个用户想发数据时首先侦听,侦听出口链路是否有数据正在传输,如果没有数据传输则往出发数据;如果有数据传输那就等待,等待没有数据传输时再发数据。
       更形象的例子冲突域中每个用户坐在一张圆桌上聊天,有一个人在说话时,其他所有人都不能发出声音,等这个人说完后其他人才可以说话。如A说完话时,B、C同时检测到并都准备说话,会产生冲突,此时会有一个避让算法,给B、C一个随机秒数,如B等待3s,C等待5s,3s过后B开始说话,而C还在等待,等C要说话时发现又有人在说话又开始等待…
     2、特点
      ①不能一对一进行数据传输(无身份标识)
      ②不能无线距离传输,存在信号的衰减和失真情况
      ③有冲突域(节点同时发送数据时,电波相互抵消,HUB上所有接口在同一个冲突域)
      ④数据传输延时大
      ⑤不安全

       要解决HUB存在的问题又研究出网桥,后来又升级为交换机。

 

二、交换机(网桥):二层设备

  1、MAC地址也称物理地址。
     ①每一个网卡都具有全球唯一的MAC地址。
     ②表示:48位二进制位,使用十六进制表示。
         如:00-E0-4C-68-01-62
    前24位二进制位区分不同的厂商。由国际IANA组织分配给每个厂商全球唯一的前24位数。最多可分给2^24个厂商。
    后24位二进制位区分不同的网卡。每个厂商拿到一个全球唯一的前24位数可以制造224个网卡。意味着每个厂商至多可制造224个网卡。
2、工作原理
      ①自学习:交换机会记录数据包中的源MAC地址结合自己收到此数据包的接口编号生成MAC地址表
MAC地址表信息存在老化时间,若某个用户5min之内都没有流量经过交换机,则将此条MAC地址信息删除。
      ②转发:基于数据包中的目标MAC地址,查看学习到的MAC地址表进行转发。若表中有记录,直接一对一进行转发;若没有记录,则将此数据包复制n份后洪泛。
         复制:交换机将电流还原成二进制所以可以进行复制。
         洪泛:将某个接口收到的数据流向除该接口之外的所有接口转发出去。
3、特点
      ①可以一对一(单播)收发数据(依据MAC地址进行转发)
      ②可以无线距离传输(将电波还原为二进制,再将二进制转换为电波发出)
      ③隔离冲突域。交换机的每一个接口下为一个冲突域。
(二层设备可以将电流转化为数据进行存储转发)
  若多个交换机连接起来,洪泛范围很大会造成网络卡顿。

 

三、OSI:开放式系统互联(七层参考模型)

1、层次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2、分层思想:
控制层面:上三层
数据层面:下四层
     ①应用层接收用户的数据,提供人机交互的接口。
          应用程序所在层–将人类语言(视频、语音、图像等)翻译为编码(ASCII、GBK32、UTF-8等)
     ②表示层将编码翻译为二进制
     ③会话层记录会话的连接或断开等。针对传输的每一种数据(流量)建立(管理:维持、终止)一条虚连接。
     ④传输层:提供端口号,表示不同的应用程序或服务;定义数据的传输方式TCP/UDP);区分流量。
          (1)端口号:port ID,数值范围1-65535。(1-1023称为著名端口或静态端口,1024-65535称为高端口或动态端口)
          (2) 常见著名端口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80 (TCP)
                                             HTTPS(超文本安全传输协议)–-443 (TCP)
                                             RIP(路由信息协议)—520(UDP)
                                             FTP(文件传输协议)–-20/21(TCP)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25(TCP)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67/68(UDP)
                                             TELNET(远程登录协议)–-23(TCP)
                                             SSH(安全外壳协议)-–22(TCP)
                                             DNS(域名解析系统)–-53(TCP&UDP)
           

          (3)TCP:传输控制协议。 “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协议”
              面向连接:三次握手、四次断开
              可靠:四种可靠的传输机制(确认、重传、流控–滑动窗口、排序–编号)

                面向连接举例:A用户去访问服务器的网页
 

                                 A                                                      服务器:80
                                    -----------请求建立连接(SYN=1)-------------->
     

(“三次握手”)          <----------------同意建立连接--------------------                       
                                   ---------------------确认(ACK=1)---------------->
                                                                data…


                                   ----------------请求断开连接(FIN=1)------------>
                                  <----------------同意断开连接----------------------
(“四次断开”)         -----------------请求断开连接(FIN=1)----------->                       
                                  <----------------同意断开连接----------------------

            (4)UDP:用户数据包协议。“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
            (5)数据的分段传输:传输较大数据时按照MTU值进行分段传输。
            (6)MTU:最大传输单元。默认为1500B,可以修改但不建议。
           

               例:一个数据2000B,可以分为1500B和500B这两个数包吗?
                     不可以因为最大传输单元为1500B,数据还需要层层封装,报头也占字节,所以一个数据包的数据部分肯定不能超过1500B。


            (7)常用免费域名解析系统服务器:
                                 114.114.114.114(江苏南京电信)
                                 8.8.8.8(美国硅谷)
     ⑤网络层:编址、寻址。
        IP:网络互联协议。两个版本分别为IPv4、IPv6。路由器基于IPv4地址(32位二进制)进行逻辑寻址
     ⑥数据链路层:
控制物理层。 交换机工作在此层
     ⑦物理层定义电器、电压、电流传递方式。 HUB工作在此层。

 

四、TCP/IP协议栈(实际应用的分层结构)

      1、应用层
      2、传输层
      3、网络层
      4、数据链路层
      5、物理层

   数据包的封装:数据从一端发送到另一端时,需要按照TCP/IP协议栈的分层结构逐层添加数据报头。

    ARP:地址解析协议。一直对方的IP地址请求对方的MAC地址。

你可能感兴趣的:(HC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