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pixabay
今年算是与魔都结缘,又来魔都出差。魔都码农的工作热情完全不输帝都码农,弄的我也只好入乡随俗。每天回到酒店已经很晚,洗洗就只想躺下睡觉,真的没啥时间研究新技术。有句话说的好,比你聪明的人,比你还拼,北上广深能领跑全国,也是必然。
在上一篇文章《为啥你身边没有40+的程序员》中,我聊到了40+程序员的问题。有朋友说,理论上40岁可以做程序员,但是现在很多公司招聘程序员,年龄要求在35岁以下,为啥?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虽然程序员喜欢以码农自黑,但不可否认的是,软件编程还是脑力密集型行业。在工作中,可能我们也会依靠复制、粘贴来完成开发任务,但这毕竟不用体力,需要动点脑筋,搜寻代码、把代码放在合适的地方、调试代码。拼智力的行业很多,比如科研,白发苍苍的教授、研究员并不少见。也没有科学理论根据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会下降。那为何软件行业招聘还有年龄要求呢?
在讨论IT行业之前,我们来看另一个职业,很明显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那就是围棋。关注围棋的朋友可能知道,现在围棋是九零后的天下,零零后开始展露头角。但如果将时间回拨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那时围棋还是日本棋手的天下,四五十岁的棋手还是棋坛的主力。比如日本的六大超一流(林海峰、大竹英雄、加藤正夫、赵治勋、小林光一、武宫正树),在四、五十岁都还能争夺各种冠军。到了曹熏铉时代,50岁还能勇夺三星杯冠军。然而二十世纪之后,三十岁都被视为大龄棋手,能在三十岁之后夺冠的棋手很少。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我最近关注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其作者是国手胡耀宇,里面有很多精彩的对局分析。他的棋评并非仅仅从技术方面探讨,还加入了对战双方心理的分析,非常精彩。在分析一些棋为什么那么下的时候,作者多次提到了由于时间有限。比如,耀宇围棋曾写过一篇文章围棋对弈时,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顺着这个脉络分析,我们也许能找到围棋棋手年轻化的根源。
自围棋发明起,并没有限定时间,毕竟围棋在古人看来,更多的只是开发智力、怡情养性的一种工具而已,没必要搞得那么紧张激烈。但我们一下子就能看出这种规则的缺陷,陶冶情操可以,如果想比赛,一定会有人钻规则的空子。事实上,正是因为近代日本棋界由于吃够了不限时的苦头,被逼产生了围棋限时制。1921年,日本棋界率先推出了限时制,规定正式比赛对局每方限时16小时。后来进一步完善,又加上了“读秒法”。
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16小时的限时仍嫌太长。后来日本将棋圣、名人、本因坊三大赛事的限时改为每方9小时(两日制),其余比赛为一日制(每方限时3至6小时)、快棋赛或超快棋赛。目前,除日本的大三冠比赛仍旧采用传统的两日制限时规定外,目前中日韩国内比赛乃至大部分国际比赛大多采用一日制,限时也越来越短,另外还有一些适合电视转播的快棋赛,如“阿含·桐山杯”、“CCTV杯”、“NHK杯”等,一局在2个半小时左右结束。
近些年来,日本棋手在国际大赛中战绩不佳,除了中韩两国年轻棋手的崛起之外,有人分析与日本国内围棋赛事仍然采用比较长的时间有关。缩短用时对棋手的影响很大,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对棋手的反应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要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智力不会下降,但反应能力会下降不少,思路不会那么敏捷。以往,如果时间足够,还可以通过经验来弥补,碰到复杂的变化,可以慢慢推算。加上了时间限制后,经验的重要性就低于反应敏捷的重要性。
回到IT行业,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IT行业的打法变得完全不同。现在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采取小步快跑的开发模式,频繁迭代,尽早交付新的版本,与用户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反馈,不断地完善和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相对应的,对开发人员的开发需求也就不同,能够快速完成功能第一重要,至于能否经的住时间的考验,用上十年八年就不那么重要。毕竟对于许多互联网公司来说,能存活几年都存疑问,所以公司需要的是能快速完成功能、修复BUG的程序员,至于稳定性、健壮性就排在第二位了。
使用手机app的朋友可能会有这种感觉,每隔几天就会提示有新版本升级,有的是功能升级,更多时候升级说明就简单写一句修复BUG。所以现在很多app都是在做过简单测试就上线,有bug就通过升级来解决,现在的升级也比较方便,不太会给用户带来很多困扰。
不管我们是否接受,现在移动互联网的玩法就是这样,那对于大龄码农来说,是不是只有沮丧呢?也不完全是,只要我们能够扬长避短,职业前景也不是那么灰暗。
首先,编程不像围棋,围棋属于高强度的竞技项目,只有顶级的棋手才能走向职业之道。毕竟每年的比赛就那么些,前几名才有奖金。而编程行业的从业人员如此之广,别说不用成为top 100的编程好手,只要能够在某些领域稍微出众一些,可能会被膜拜为大神。虽然年龄大了,编程能力有所下降,但比起那些刚入职场的小白,还是要厉害很多。就比如现在聂卫平已经没法去争夺各种比赛,但仍然可以吊打业余和低阶专业棋手。即使是退役的乒乓球国手,水平也会比各省队、市队的专业运动员高。另外有一个疑问,就是年龄大了,学习新东西就慢了。这个更多是心理作用,不管何种新技术,都不是凭空出现的,一定是从某个旧技术传承过去。有了老的知识经验,学习新技术应该会更快。当然,这也需要大龄码农不时磨一磨手中的刀,如果长时间不写代码,整天耍耍嘴皮子,手中刀都锈住了,那真有可能被淘汰。
其次,如果我们觉得年龄大了,实在不想学习新知识,还可以转换赛道。大批年轻人涌入IT行业,同时催生了一个新的行业,对,就是IT培训。除了当培训师之外,录制网课、培训教程,写写文章,都可以尝试。我看极客时间上的课程,很多都有几万人订阅,即使每个人只付99元,也是好几百万。当然这条路径走起来也比较有难度,去培训机构当培训师要求就低很多,收入相对也会少一些,这个并不要求你技术水平有多高。像围棋培训,并不需要老师多专业,一般有个业余四五段就可以去开培训班。这个时候,可能表达能力、亲和能力更重要,专业反而不那么重要。
最后,你也不要总盯着移动互联网,比如商业应用软件、传统软件、系统软件,对于这些行业来说,稳定性是第一重要的,对于升级慎之又慎,他们可不相信什么小步快跑。比如银行的系统,那可是涉及到钱的问题,会隔个两周去升级?再说,即使是互联网公司,像京东、阿里,后台系统会频繁修改吗?更多的是要求健壮性、可伸缩、可扩展性吧。程序员的选择有多种,不一定非要往互联网圈子里凑。如果觉得适应不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节奏,就不要羡慕人家的高薪。
从“考你没商量”到“逼你超时负”——趣话围棋的计时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