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昱眼中的2006中国软件大会

2006年12月06日 19:23:00

我已经连续参加了两届软件大会。作为演讲嘉宾,同时也作为一名听众,我每次都以谦恭的心态,在大会中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结交业界朋友,碰撞思想火花,感觉受益匪浅。至于今年的SoftCon2006,我感觉总体还是不错的。

关于大会内容

大会内容丰富,不少内容都是我关注的,听罢或认同、或思考、或质疑、或和朋友谈论上几句,不亦乐乎?

SoftCon没有一味地追求热点,而是既重视长线、又不忽视重点、并关注了新热点。我认为这很有战略眼光。如果一味追求热点,可以改名IT热点大会了,很难留住长期客户(听众),为大会的长盛长青设立了障碍。就5分会场的演讲而言:

●软件技术新热点大致占了3成。比如除了许多专家讲的SOA之外,还有徐锋的AJAX、舒骋的Web2.0、张华的互联网新经济等。

●有些历久弥新的领域等占到2成。比如林锐的研发管理、秦京生和刘开阳的需求、还有我(温昱)所演讲的软件架构设计。

●领域应用占了大致2成。比如马映冰的ERP、桥靖玉的嵌入式等。

●其他方方面面占3成。比如程勇和白剑波的开源、田俊国的IT人职业规划等。

我个人比较认同这种比例。

可能会有一些网友认为此次大会商业性强,我的观点是:商业性强无所谓,只要能讲出理念。Ian Graham和喻思成的报告都是这样的好报告。不少人未必了解Ian报告的背景,他所讲本质上就是Catalysis方法(我从事面向构件行业时曾系统深入地研究过企业应用发展趋势),这种方法和TriReme公司渊源很深,Ian是公司CTO和董事。而且,大会要维持,必须要考虑商业方面的事情,或许SoftCon这种"以会养会"的做法也降低了不少票价的压力?

虽然朋友不断,老温还是尽量抽出时间多听报告(图中第二排打红领带的即本人,呵呵)。

关于大会组织

一次高水平的大会,需要很多人的多方面努力。不过,大会主会场的笔记本出现了一次小意外,大会主办者应该找到问题背后的问题。我的建议是:尽量使工作服务人员团队化,每年的SoftCon都由这个团队来"张罗"。

大会组织的沙龙也不错。我见到了许多常在MSN上联系的朋友,自然是相见甚欢。专家视点确实不俗呀,例如徐锋"何时软件的应用摆脱了油之于水的窘境,软件业也就成熟了"的观点博得了普遍共鸣。我也根据自己的亲身实践,谈了"ASP(应用服务提供商)化身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影响世界"的观点,并发布了老温已专心致志作我的独立咨询顾问的消息(《软件架构设计》一书的出版是俺作为独立咨询顾问的第一声号角,呵呵)。

另外,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SoftCon2006的午餐是全体与会人员一起吃自助,有朋友(是来宾)反映这样使他们感觉很好,而且增加了和嘉宾交流的机会。

关于我的演讲

下图是我演讲的提纲。

我演讲的题目是《本立道生:从需求分类到多视图架构设计方法》,到场的来宾虽不及徐锋那场那般火爆,但有的来宾还是不得不站在过道上。到场来宾的提问颇有水准。万方数据的一位朋友问架构设计的产出物、以及验证架构的具体运作(答案:不仅包括架构文档、而且包括架构原型甚至把架构框架化;对性能等运行期质量属性通过测试来确认,对可理解性可重用性等开发期质量属性的评审要请实现架构原型的开发人员参加),这个内容《软件架构设计》的"17.2 实现并验证软件架构的具体做法"有详细论述,如下图。

后记

我第一次感到北京好冷,对于我这个定居上海的北方人来说还是第一次。我在京逗留了3天,有几次和朋友到外面吃饭谈事,那叫一个冷。

不过, 还是很喜欢这次旅行。圈内的老朋友见了不少,连续2天晚上聊天到夜里1点钟,呵呵,收获多多。回上海的火车上,又碰上个健谈的主儿,又聊到夜里1点,真是邪乎;不过人家见多识广,总体感觉被忽悠的感觉还不赖,呵呵。

演讲稿下载:

《本立道生:从需求分类到多视图架构设计方法》pdf



Trackback: http://tb.blog.csdn.net/TrackBack.aspx?PostId=1432445


你可能感兴趣的:(架构设计,企业应用,咨询,saas,soa,嵌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