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

Photo by @格林威治的夏天 2018.2.28

下班回家,为了路上少些拥堵,尽早到家,走了绕城和三环,快要到家的时候,看到远处夕阳下的路,忍不住按下了快门。

回家的路,随着回家人的心情一起变得格外美丽。

家里有父母的热饭,有妻子的惦念,还有小朋友的期待,这一切促使自己成为一个下班就想回家的人,虽然有时由于社交的需要,不得不在晚上陪朋友吃饭,但都尽量早点结束,希望能赶在小朋友睡觉前回家,陪陪她。每次出差,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回家的路上,前面有所期待,路途就不那么孤单。不像结婚之前,出差是躲避家里的最好的方式,在外面的时候多多少少都能少一点唠叨,那时候回家便的不那么急迫和兴奋。反而在外和同事们相聚更值得期待。
这种对回家的淡然,是从小的成长环境决定的。对回家最强烈是在初中时代,那时候刚离开家,每星期周内都住校,还会有想家的时候,周五会独自乘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回家,那时候在我印象中,每个星期五的下午都是明亮的,路上的每棵树、每根草好像都在跳舞。而每个周五和周六都在快乐中度过,虽然那时候条件艰苦,家里吃的一顿火锅、满是雪花点的一场球赛都能让人幸福满足,而每当周日的时候,感觉周围环境都突然静了下来,从周日下午开始,到车站,乘车,到学校,下了8路车走在五厂的厂坡上,一路都非常安静。一直等到了宿舍,见到小伙伴们才恢复过来。

也许离家的愁绪和回家的兴奋都留给了初中时代,从高中开始,一直到大学,研究生,都始终在一个城市。也许是总觉得在家门口,没有离家的感觉,也就导致很少有回家的期待。我应该是班里很少回家的几个人之一吧。在大学,西安的同学几乎每周末回家,而我呢,说来惭愧,有生活费的时候可以一两个月不回家。学校里有踢不完的球,玩不完的好玩的。高中时候也是,在学习忙的时候,比如高三第二学期,周末也没有时间回家,也并没有多么想家,有一次母亲和表妹还去学校看我,一晃十几年就这么过去了。

去年,工作上进行了新的调整,为了工作,为了做事,更为了把事情做好,不得不经常出差,这对于我这么一个在二线城市安家、从事科技行业同时又从事营销工作的人来说,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好在和其它有些同事出国际差动辄三个月、半年比起来,这还都算是短差,相对还能接受。即便如此,每次出差回来都会觉得小朋友又长大了一截,样子又变了。自从结婚后有了孩子,父母年纪也慢慢大了,不管走到哪里,人的心有了归处,不再像一个游子,随处飘荡,而是根扎得越来越深。

我想这一切都是因为家里有爱,有期待,有幸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