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天赋长满灰尘

-  01 -

公元前210年,中国出了件大事,秦始皇死了。

我们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恤民生,征匈奴,修长城,天下苦秦久矣。他死后不久,天下皆反。

秦末战场是个小世界杯,天下逐鹿者差不多有十六强,最后杀入决赛的正是楚汉双雄项羽、刘邦,然后,刘邦夺冠。

如果起底这十六强,除了最早出局的陈胜吴广是纯屌丝,其他的都是战国贵族的后代,比如项梁项羽叔侄。刘邦虽然有个乡长的职务,但比起他们来说实在太不起眼了。不但自己出身低微,刘邦的早期创业团队也不咋地,都是四面乡邻的小吏、屠夫和游侠。

然而就是这个屌丝团队,硬是PK掉了累世公侯的项羽,成功登顶。

后世都在研究刘邦为什么能逆袭,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出很多要点。

大家都注意到, 刘邦最大的天赋,不是打仗,不是谋略,也不是经营管理,而是发现他人的天赋,并将他们的天赋激发出来。韩信有大将之才,但之前的工作经历,最高职务也就是个卫兵,刘邦却敢拜他为大将军,给予他成就自我的机会。

如果逆向思维一下,刘邦没有起义,那么他身边的那些开国元勋还得继续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普通得就像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街道干部、菜贩和上班族。

无独有偶,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穷苦出身,带着一帮兄弟打天下。他身边的那些人,也都是社会底层的三教九流,然而在朱元璋的带领下,最后都成了不世名将和大政治家、谋略家。

难道因为刘邦和朱元璋是真命天子,上天就派出一众天才来帮助他们?

当然不会。

人才是招来的,更是培养出来的。

人和人的差距真的很大吗?以大多数人的资质,还远远没到拼天赋的程度。开国皇帝的雄才大略中,有一门技能必须解锁,那就是识人用人,培养人,说到底,就是激发人的潜能。

- 02 -

一说到天赋,或者潜能,大家往往会有误解,总觉得天赋就等同于才艺,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才艺当然是天赋,但天赋不仅限于才艺,善于沟通是天赋,政治敏感是天赋,努力,认真,追求完美,这些也是天赋。

天赋也包括以你自己的方式,把事情做好。

今天的社会已经高度发达,我们当然不需要通过造反来发挥才能。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身上的天赋还是被忽视了,被埋没了,和自己平庸的日子一起,长满了灰尘。

生活在工业现代化的今天,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也被工业化了。从小学到大学,全部环节都被改造成工业流水线。我们上一样制式的学校,读一样的教科书,参加一样的选拔考试。恐怕只有极少数人才能享受私人定制的高端服务。

于是分数和公认的标准成了唯一衡量学生的因素。不但成绩要好,平时表现还要乖,认真听讲、勤奋学习,不谈恋爱。

我并不是反对现行的教育体制,它有弊端,但更多的是优点。但很多人的天赋,还是首先就被刻板的教育模式扼杀掉了。

面对大家习以为常的公理,敢于质疑,敢于发散思维,进而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是不是一种天赋?我曾撰文批判《愚公移山》是教人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饰战略上的懒惰。中国现在有多少小学生敢公开质疑愚公移山的成本和必要?有多少老师敢于突破常规,鼓励小朋友去寻找比愚公更聪明的办法?

我上学的时代是没有的,一方面没有鼓励创新的风气,另外也没有必要,考试不会考你的逆向思维,只会考你会不会背“愚公移山”这个成语的寓意。

为什么很多学生时代调皮捣蛋的孩子长大后反而成为有用之材,因为他们很好地保护了自己的天赋不被应试教育的桎梏所磨损。

所以今天做家长和老师的人,是不是应该对孩子更加包容,更加注意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呢?不要再让聪明的孩子在你们手里变得平庸。

- 03 -

很多人小的时候由于物质的贫乏,也错过了很多发掘自己天赋的机会。现在大城市的孩子有机会从小就接触优质的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在名师的指点下,很快能发现自己的天赋,并从中找到自信。

但对大部分人来说,限制你发挥天赋的不是贫穷,而是挫折。

每个人都不是全才,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方面。

然而,明明我可以跟姚明比编程,可以跟郭德纲比英语,但从小到大,我不得不跟姚明比身高,跟郭德纲比口才。

无论是学校还是公司,对人的要求都比较单一。在单一的评价中,我们因因屡屡受挫,变得失去自信,好像自己什么都不行。

我曾经回大学看望老师,聊到最近老师在为上小学的儿子成绩发愁。我安慰老师,孩子还小,皮一点不要紧,到了中学,懂事了,成绩自然就上来了。老师说,我不担心他成绩,我是当老师的,到了高中给他补课,考个一般大学没问题。我担心的是他成绩老是二流,以后心态也变成了二流。

不愧是教育工作者,看问题就是专业。与成绩不好相比,自信被磨灭才是对孩子最大的打击。

我有些高中同学,本来性格活泼开朗,但由于学习成绩一般,再加上青春期的一些小叛逆,就遭到老师的痛骂,一度压力山大,变得战战兢兢。直到上大学后好几年,才慢慢走出来。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最怕的是因为一件事受挫,就开始怀疑整个人生。

青年人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很多重大挫折,高考失利,求职失败,恋爱受挫。

不必去苛责受伤的年轻人马上从伤痛中振作,但一定不要因为挫折就否定自己。高考失利只能说明你不擅长考试,很多科学家也不擅长考试啊,或者退一步,说明读书不是你的强项,大可以在别的方面发展。

何必把一时的失败归结到自己整个人就不行呢?

- 04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上学或上班的时候,没遇上好导师,没有及时发掘你的,也不要紧,想办法让天赋自己蹦出来。

假如你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毕业生,刚工作除了当螺丝钉,啥也不会,怎样才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呢?

公司虽然是上班的地方,但一定不要把上班与天赋对立起来,好像天赋就是文娱特长,只有下班的时候才能体现。

鸡汤教导我们要把从小事做起,把手头上的事做到极致,人生就成功了。如果是这样,那么爱因斯坦就成了德国知识产权部部长。做好手头的事和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并不矛盾。

如果一时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不要紧,工作中就能展现自己的各种能力。任何公司都要分很多部门,每个部门有不同的业务,需要人不同的才能。年轻人不要埋头上班,多跟不同部门的人接触交流。

有一个现象,当年一起进公司的一批人,两三年后就逐渐分流了,只剩少数还留在原部门。除了离职的换公司的,还有不少人是换了方向,比如从研发转去销售,或者去做培训。选择转行的人往往是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方向。

但也不要因为在本职工作上不顺利,就归结为没天赋,想挪地方。谁敢保证人挪了地方就一定能活?越挪越惨的也不少。那些转方向的人,在本职工作上表现也并不差劲,只是在其他方向能发挥更多的作用。

- 05 -

如今社会流行知识付费,这是对知识价值的尊重,当然逐利的市场也会导致伪知识横行。有句话,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不管怎样,我们应该借助网络,淘到真实有用的课程,远离骗钱的伪名师。

如果我们想发挥自己的天赋,光靠自己是不够的,必须借用专家的力量来实现自我提升。就比如学琴,小时候我也想自己学口琴,结果只跟老妈学了一招半式,吹得惨不忍听。如果我生在大城市,交钱上个培训班,那么技术就能提高好几个段位。

专家授课,人家指点一招,够你钻研好几年。

如果不想让自己的天赋停留在票友水平,那就应该狠心花钱上课。不要把这看成是花钱,这是投资,它能带来更大的价值。

我上班之后,一心想跳槽去外企,于是花一万多元报了口语培训。跟外教上了几次课后,我明显觉得找到了口语学习的门道,老师点醒了很多我以前没有注意但又非常重要的地方。今后我自己看美剧,也会用学到的方法去实践。这样比光靠自己看剧、跟老外对话的效果强很多。

- 06 -

最后,如果能让自己的天赋赚钱,或者依靠自己的天赋赚钱,那是最好不过的。

比如现在风靡网络的各种写作课,大多数来报名学习的粉丝都想写成网红作家,然后哗哗地收割现金。这不是坏事,有了及时的激励,人的潜能会像山泉一样长久地流淌。但依靠天赋赚钱的难度系数很大,真正等到全家人嗷嗷待哺的时候,经济的压力是相当大的。

所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且工作方式也是自己感兴趣的,这样的方案更实际。

和我一起进公司的同事小朱,大学专业是计算机,但他坦言,自己对跟人打交道更感兴趣,并且立志入职三个月后就转去销售。这样大胆的想法令刚出校门的我很震撼。长久以来,我接受的观念都是干一行,爱一行,好好把本职工作做好。

果然小朱一上班,在努力学习本职业务的同时,还跟销售部门的同事紧密联系,平时业余还阅读相关的书籍。一年后,小朱终于实现了愿望,被派到华南片区。

为什么是一年?因为公司有规定,转岗的员工必须在上一年的绩效在B以上。做好本职工作,也是对个人能力的一种要求。

别让你的天赋长满灰尘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 07 -

上天在造人的时候,采用的是全手工的工艺,绝非流水线生产。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而是被赋予了灵感和创意。这个创意,就是我们自己心灵中独特的才能。

然而压抑或者磨灭一个人的天赋很容易,把它唤醒却很难很难。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上,无论外事外物再艰难坎坷,也不能丢弃自己的好奇心。对世界好奇,也对自己好奇。如果没有人替我们发掘,那我们就得在每一次新鲜的尝试中去感受自己灵魂深处异样的冲动,它就有可能是我们的天赋所在。

成功的最便捷方式,不是贵人相助,而是天赋的指引。让天赋辅助自己的事业,将会事半功倍。

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并且发挥自己的天赋。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让你的天赋长满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