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社区共同体,成为自觉的公民公益人—瑷瑅文化沙龙25期举办

2019年8月15日下午,由北京幸福家公益服务中心与瑷瑅空间联合主办的瑷瑅茶座文化沙龙活动第25期暨社会建设沙龙第四期成功举办。活动以“从“聚龙小镇”看社区共同体的培育”为主题,邀请社会工作研究专家、社区建设工作人员、媒体、文化教育学者、企业人士、聚龙小镇业主参与交流研讨。沙龙活动由北京幸福家公益服务中心秘书长、瑷瑅空间联合创始人覃研女士主持。

培育社区共同体,成为自觉的公民公益人—瑷瑅文化沙龙25期举办_第1张图片

瑷瑅沙龙25期暨社会建设沙龙第4期嘉宾合影

2018年,瑷瑅空间与融爱传媒共同策划了《小家大国——新中国70年,70个小公益人眼中的公益中国》访谈项目。陆续对多位基层公益人进行了匿名或实名访谈。2019年随着访谈内容的陆续推出,其中社区工作者反映的社区基层治理、社区文化营造、居民公共意识培养等难题引起了公益领域以及其他关心公益事业人士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本期沙龙,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研究员车凤老师作为对话嘉宾,通过分享福建聚龙小镇社区营造案例经验,与嘉宾共同寻找营造社区文化,推动居民自觉参与社区治理,形成“社区共同体”的路径。

培育社区共同体,成为自觉的公民公益人—瑷瑅文化沙龙25期举办_第2张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研究员 车凤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研究员车凤老师介绍:

聚龙小镇偏于福建一隅、位于历史上穷困贫瘠的地方,可是这个由6000余户业主组成的看似最普通的中国社区,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社区文化。这是一个以“挑战没有人情味的都市生活圈”为建设目标的社区,从2007年落成至今,吸引了来自8个国家的近7000户居民居住在此。

严格来说,聚龙小镇并不是一个行政建制镇,而是国内房地产市场最早以“小镇”命名的大型封闭社区之一。早在2008年,聚龙小镇就率先倡导“共建文明小镇,共享美好生活”的社区治理理念,在国内社区首创“业主文明公约”,依靠开发商、物业和业主的力量进行社区治理。作为这个小镇的关注者和研究者,我很期待聚龙小镇能够成为当下社区服务及社区治理可以学习的样本。小镇的社区治理和文化营造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居民能够自觉遵守文明公约。小镇文明公约包括了见面主动问好、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尊老爱幼、积极参加小镇活动,热心公益,分享快乐等,条条都对居民的文明素质提出了要求。起草一份自治公约并不难,难的是让每个居住在这里的人都能自觉去践行。文明是需要感染和传递的,聚龙小镇自治公约的践行需要带头人,而最早的文明带头人,就是迎接第一批业主入驻的物业团队,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居民成为公约自觉的执行者。

第二,小镇有文明高效的暖心服务。在基层社区治理中,业主与物业之间的深层次矛盾此起彼伏,即使有业主委员会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但在聚龙小镇,这里既没有居委会,也没有业主委员会,居民对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却很满意,这源于聚龙小镇自己的物业公司为和谐社区创建提供了基础。真心认同小镇文明共治的建设理念,是加入物业管理团队的基本要求。聚龙物业总经理同时也是聚龙小镇的居民。小镇的物业公司很多员工会在工作过程中渐渐融入到小镇的生活里,不少人也在这里定居成了一份子。这种双重身份使得大家在考虑问题时,会设身处地地为每一位住户着想,也会更加自觉地遵守文明公约。开发商、物业管理以及业主之间的角色一体化,是聚龙小镇最终成为一个和谐家园的关键原因。

第三,小镇有无处不在的诚信考验。2014年,聚龙小镇第一家“信用良品店”诞生,里面主要供应蔬菜瓜果、猪肉、调味品、茶叶和一些生活用品。“信用良品店”的运行方式全程自助,里里外外甚至连个监控探头都没有。住户们来这里自主选择货品,自助称重、付款、找零,在购物过程中经历着十分严格的诚信考验,也得到了百分之百的信任。聚龙小镇最初对文明精神的塑造和德治的影响,让小镇居民的素质到了这一步。

第四,打破冷漠的邻里文化。文明自治的社区环境、暖心高效的管家式服务、彼此信任的人际关系,让越来越多的小镇人愿意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在聚龙小镇经常举办邻里宴,来自天南地北的住户会每家做上一两道拿手菜新老朋友之间在邻里宴上拉近距离。聚龙小镇还生发出了很多业主协会,现有的十几个业主协会,日常会有规律地组织业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这些都是自发的群众组织,并由物业提供支持和引导。丰富多彩的业主协会让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圈,这是聚龙小镇独有的人文魅力。”

培育社区共同体,成为自觉的公民公益人—瑷瑅文化沙龙25期举办_第3张图片

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 董文俊教授

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聚龙小镇业主董文俊教授介绍了自己成为小镇业主的经历:“我是在学生的推荐下,去了泉州聚龙小镇。来到这里就被它的优美环境吸引,路面很少看到垃圾,这里的聚龙湖本来有很多淤泥,后来居民一起动手改造成了很美的景观。聚龙小镇的环境和内在人文风情让我们决定在这里居住。一个人活着不能只为了自己,小镇让我觉得作为业主,可以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一群有共同理念的人生活在一起,共同为社会做贡献,是非常美好的事情!”

培育社区共同体,成为自觉的公民公益人—瑷瑅文化沙龙25期举办_第4张图片

北京大学教授、聚龙小镇业主 方薇

北京大学教授、聚龙小镇业主方薇说:在小镇居住让我们感觉非常幸福,我们找回了久违的、温暖的邻里关系。我和老伴每次去小镇居住,都会有周围热心的邻居邀请我们去吃饭,看见我们年龄大了,大家都主动帮助我们。在聚龙小镇处处有文明,我们感受到了道德的回归。小镇的读书会也特别有特色,居民们通过读书会彼此交流,我和老伴还作为嘉宾分享了自己幸福的婚姻经历。在北京的小区,邻里之间的来往越来越少,但是在聚龙小镇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里,每个人心底的善良都能被激发出来,让我们看到人世间的真善美!

培育社区共同体,成为自觉的公民公益人—瑷瑅文化沙龙25期举办_第5张图片

北京东方金源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阳

北京东方金源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聚龙小镇业主杨阳介绍

“聚龙小镇对于业主是有所选择的,在购房之前,都要签订业主的文明公约,认同这个公约的人,才能成为业主。小镇的物业带头组织了很多社团,满足了居民多元化的需求。聚龙小镇最美的风景是文明,在这里大家自觉维护社区环境,彼此关爱。小镇的开发商、物业都以身作则成为了文明公约的践行者。就我个人而言,本身并不是一个爱交往的人,但是到了聚龙小镇之后,我对邻里交往的渴望就被激发了,在小镇我的家就是一个接待北方朋友的场所,我们大家一起喝茶、聊天、包饺子特别幸福!聚龙小镇如同一个当代的“君子国”,是我们生活在北上广所谓大城市的社会精英难以想象的一种社会生态。”

培育社区共同体,成为自觉的公民公益人—瑷瑅文化沙龙25期举办_第6张图片

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理事 王晓梅

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理事,原《好主妇》杂志副社长王晓梅女士分享了在聚龙小镇的考察体验:“我曾经有幸与5位文化界精英,一起来到中国目前最富有精神力量的小镇——泉州市惠安县黄塘镇的聚龙小镇观摩学习。这里每个街景,每个标语,每个面带微笑的路人,都填充着我之前疑问的空白,以及之后的人生阅历。小镇之美,不亚于很多国家的国家公园。小镇的信用良品店,没有人管理,也不设监控,自助式购物,自己秤菜上架拿商品,按价格投钱进钱箱,不设找零,这真是令我惊喜赞叹不已。相比而言,在我居住的北京小区,就缺少这样的氛围。我们有热情想为社区做一些事情,但是找不到好的平台。同时,目前我们社区的活动,并不能很好满足居民的需求,比如活动时间、活动内容上都没有从居民的角度做考虑。希望北京的社区工作者能够借鉴聚龙小镇的经验,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培育社区共同体,成为自觉的公民公益人—瑷瑅文化沙龙25期举办_第7张图片

原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副司长 王时浩

原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副司长王时浩认为:

聚龙小镇最美好的风景是文明,小镇的人文环境是比自然环境更吸引人的地方。聚龙小镇是真正的社区,这里有完备的硬件设施,也有热情好客居民,为社区文化的营造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小镇的居民自组织对社区基层治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自组织的形成出于居民的意愿与物业的引导。这一点,值得其他社区学习。在社区治理中社区的文明公约应该由居民自发订立,社区的活动也应该根据居民意愿由居民骨干组织开展,而目前我们多数社区的文明公约、社区活动都有行政化特色,所以在执行的时候缺乏居民的认同和参与。我们在培育社区自组织的时候应该有以下的原则:第一,尊重居民意愿,允许居民自主组建社区自组织;第二,不要为了完成任务行政化的强迫居民搞自组织;第三,不要对居民自组织做过多行政干预和限制;第四,不放任,在充分发挥居民主观能动性建立自组织的时候,我们要加强党的领导,为这些自组织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虽然聚龙小镇社区文化的营造有其特殊性,比如对业主的筛选、物业服务水准高,这方面其他社区难以做到,但在社区建设方面小镇依然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小镇注重文化建设,把文化活动做得很深入、很有诚意,活动的开展对居民文明意识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引导作用。我认为,小镇营造的家文化概念,诚信文化、平等文化和服务文化都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善良。其次,小镇对居民规则意识、参与意识培养也非常值得社区工作者学习!”

培育社区共同体,成为自觉的公民公益人—瑷瑅文化沙龙25期举办_第8张图片

本意木工教学创始人、台湾企业家 缪茗华

本意木工教学创始人、台湾企业家缪茗华认为

“社区的和谐重点在于人,在台湾我父母曾经居住的社区就有这样的温暖,那时候我们的社区有几个主妇,主动承担了为老人做饭的任务,他们只收取食料的成本费,为社区老人解决了做饭难题。还有,我的父亲也是一个特别愿意帮助邻居的人,他看见邻居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倒垃圾,就会主动帮助他们处理垃圾,时间长了,邻居就会变得遵守规则,按照规定处理垃圾。一个和谐的社区,需要靠一些愿意无私付出的骨干力量来带动大家共同建设。我和大陆的阿那亚社区有合作,在那里做木工课程,这个社区的很多事情都靠业主自发做起来。比如,一些业主希望在社区内放置一个艺术雕塑,开发商没有钱,业主骨干就会自发组织起来,动员大家,共同出资完成这个事情。当然在讨论的时候也会有部分业主不愿意出钱,但这没有关系,雕塑做好之后,出钱也业主并不计较,他们的心态很好,很愿意让没有出钱的业主分享这样的快乐,而那些开始不愿意出钱买艺术雕塑的业主会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环境变化带来的美,下一次也一定愿意参与其中了。社区其实是一个大家庭,我们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少一些计较抱怨,多一些宽容奉献,就一定会感受到温暖,也会彼此把爱传递下去!

培育社区共同体,成为自觉的公民公益人—瑷瑅文化沙龙25期举办_第9张图片

老龄社会30人论坛发起人 梁春晓

阿里研究院高级顾问、老龄社会30人论坛发起人梁春晓老师认为

社区治理一定要搞清楚谁是主体。目前我们的社区治理工作很多都是在以政府为主体,比如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容,都是政府提出的,由社会组织在这个范围之内报项目。但是这些项目和服务内容是否真正是居民需要的呢?是否真正尊重过居民的意愿?如果没有,只是我们认为居民需要,就投入金钱和社会资源来做,那么最后很可能居民参与度不高,甚至对活动和服务有意见。做好社区治理,政府和社会组织都要充分尊重居民的意愿开展项目的设计,同时要对居民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信心。这是对我们社区工作者和社会组织智慧的考验,我们要有耐心让居民自组织培育起来,要让居民成为基层治理的主体力量,要给他们学习成长的空间。

培育社区共同体,成为自觉的公民公益人—瑷瑅文化沙龙25期举办_第10张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编辑部主任 张全海

中国人民大学编辑部主任张全海认为:“社区和社群是两个概念。社区是很多人共同居住的空间,而社群是一群有共识、共同价值观人群的聚合。聚龙小镇不仅仅是一个社区的概念,它同时是一个社群。小镇是开发商打造的理想国,这样的理想国是很多人心中的期待,也许有些人没有经济能力去打造理想国,但也在寻找精神家园。希望更多有能力有情怀的企业家来为社会建设出力,打造更多有正能量的幸福小镇!”

培育社区共同体,成为自觉的公民公益人—瑷瑅文化沙龙25期举办_第11张图片

财智帮国际艺术会馆馆长 左斌

财智帮国际艺术会馆馆长左斌认为:聚龙小镇是一个非常好的社区治理案例,虽然现在我们很多社区很难做到像聚龙小镇一样,但我相信,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大家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一定会让一群有正能量的人聚集到一起,共同把我们生活的社区环境营造好!作为社区的居民,我们生活的社区环境和氛围都不如聚龙小镇,但我们可以学习小镇居民的文明意识,做一个有责任心,愿意为社区建设出力的居民,长此以往,我们也会影响周围的人,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重新找回邻里之间的温暖!”

培育社区共同体,成为自觉的公民公益人—瑷瑅文化沙龙25期举办_第12张图片

北京通州梨园镇社会办干部 孙霖

北京通州梨园镇社会办干部孙霖认为:“作为一个基层的社区工作者,今天听到了聚龙小镇的案例,觉得收获很大。在北京的社区,也有很多居民自组织做的很好,比如我们社区的广场舞组织、宝宝妈妈组织,他们都是居民自发组织活动,而且大家都在其中共同受益。在社区治理当中,我们一定要增加居民交流的渠道,让大家充分沟通,形成共识。我认为,硬件做基础,文化做支撑,物业搭戏台是聚龙小镇社区治理的成功之处,同时,在社区治理中寻找一个共同的理念也很重要。今后,我们在开展社区治理工作中,也要注重这几点。”

培育社区共同体,成为自觉的公民公益人—瑷瑅文化沙龙25期举办_第13张图片

片场制作总经理 王敬朝

片场制作总经理王敬朝认为:“聚龙小镇是有情怀、有社会责任感的开发商打造的幸福和谐小区,希望有机会去小镇看看。也期待更多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精英,力所能及的参与社会建设,传递正能量!”

培育社区共同体,成为自觉的公民公益人—瑷瑅文化沙龙25期举办_第14张图片

燕京读书会 张晓明

燕京读书会张晓明认为:“聚龙小镇是君子国,是桃花源,支撑它的是人文精神的力量。小镇的案例让我感受到,文化是可以改变人心的,如果我们内心坚守道德底线,敬畏规则,如果我们甘于为社会奉献,我们就能够影响到身边的很多人,就可以创造很多不可想象的奇迹。希望我们能够做一个文明的社区居民,为自己的社区出一份力!”

培育社区共同体,成为自觉的公民公益人—瑷瑅文化沙龙25期举办_第15张图片

活动现场照片

北京幸福家公益服务中心秘书长、瑷瑅空间联合创始人覃研女士对沙龙活动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倡导:

如今居民通过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有几大困境:第一,社会组织专业度不高,难以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目前的社会组织,特别是社区自组织还处在培育阶段,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力量,尚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化需求。社区治理各类活动内容创新性不足、社会组织开展工作的方法,形式不能满足居民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因而年轻人、社区精英参与热情不高,活动多以老年人为主。第二,部分居民对社会组织不信任。以社区居委会为代表的一类社区自组织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方政府的行政限制,有些居民认为这些组织不过是政府机构的一种变形,对这些组织不信任、不认同。此外,对于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参与社区治理的外来社会组织,由于该组织工作人员并非当地居民,同时在工作中也要受当地街道、居委会行政管理、工作方法的制约,居民对其治理能力和水平同样心存疑虑。居民对社区内的自组织和社区外的社会组织普遍认同较低,直接影响了他们通过组织化方式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第三,我国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不强、公共精神缺失。传统的臣民意识、顺民意识、私民意识等人治观念仍影响着现代参与型公民文化的养成。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转型过程中还滋生出个体功利意识,使得人们在趋利的过程中淡漠了公共精神的培育,这些都使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陷入困境。

培育社区共同体,成为自觉的公民公益人—瑷瑅文化沙龙25期举办_第16张图片

活动现场照片

希望聚龙小镇的社区共同体营造案例,能够给基层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提供好的思路。社区公共精神主要指社区成员的社区共同体观念、集体团队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合作协商意识、理性妥协的公共态度、以志愿精神或公益精神为核心的公民自治精神等。有一定公共精神的居民,具有关心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并勇于维护自身正当利益的积极态度和精神风貌,一般情况下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公共事务、公共活动。聚龙小镇正式因为这样一批具有社区公共精神的自觉公民公益人,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君子国。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物业管理人员、开发商和业主骨干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他们并非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却在动员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基层治理方面为大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在文明跃迁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府和社会之间正在经历着新的关系重塑,相互之间正在彼此探索一种新的适应模式。社区作为现代公民居住和生活的基本单位,是和每一个公民联系最为密切的地方。社区治理不仅是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更可以说是社会治理的一个起点。在社区层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促进多元力量共同参与基层治理需要各方贡献智慧,积极探索。期待后续,社会各界人士能够持续关注瑷瑅空间举办的各类沙龙活动,关注基层公益人访谈项目,共同参与社会建设,共建美好的新时代!”

培育社区共同体,成为自觉的公民公益人—瑷瑅文化沙龙25期举办_第17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培育社区共同体,成为自觉的公民公益人—瑷瑅文化沙龙25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