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生命就像一棵树,酒色就是两把斧头

【南怀瑾老师】生命就像一棵树,酒色就是两把斧头_第1张图片

生命就像一棵树,酒色就是两把斧头

本文摘录自 《孟子与告子》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

在中国文学中,一个人年纪大,头发掉光了,形容为“牛山濯濯”。这个成语,就是出自《孟子》这里。

牛山是齐国郊外的一个山,孟子当时所见到的,是一个光秃秃的山,等于高雄近郊水泥厂后面的半屏山。十几年前我去高雄时,山上还有树木;经过十几年的挖土炼水泥,以及工厂烟囱的烟尘喷洒,山上草木不生,已经不成其为山了。孟子当时所看到的牛山,就和人剃了光头一样,完全是光溜溜的。

孟子说:试看牛山,那么光秃秃的,连小草都没有,为什么会如此,因为没有人去保养它,而又位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的郊外,所以一般市民老百姓为了方便,都到山上砍树来当柴烧。大树砍光了,刚刚长出的小树,又砍下来了;就是长出来的草,也被老百姓放牧牛羊吃光了,于是牛山永远长不出草木来。这并不是山林的本性不长草木,而是因为人事的关系,把草木弄光了。可是一般人,看见牛山光秃秃的,就以为牛山不会长草木,这怎么是山林的本性呢?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

他说:人天生就有良心,有仁义,为什么到后来会变成没有了呢?那是受了环境的刺激,等于山上的林木,天天用斧去砍伐,放牛羊去吃草,就是最美的山林,也要变成不美了。人本来有良心的,只是遇事受了刺激,社会给了他痛苦,以致忘记了本性的善良,在外界的影响之下,失去了善良之心。

这里孟子是讲修养工夫,他的真工夫来了。前面他讲道的理论,我们还得讨论他一番,现在讲到真工夫了。他说人不可“旦旦而伐之”,这句话,青年们要特别注意,很多文章中,都引用这句成语,意思就是天天继续不断地消耗。例如,嗜好打牌的人,天天打牌,消耗精神体力,几年打下来,终于有一天,突然倒在牌桌上死了,这就是“旦旦而伐之”的结果。有的人,吸烟数十年,烟瘾越来越大,劝他不要抽,不可“旦旦而伐之”,可是他不听,结果也是罹患肺癌,要开刀治疗了。男女之间也如此,所谓“人在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也是“旦旦而伐之”。所以这句话,已被广泛地引用,尤其是修道的道书上,用在生理卫生和饮食男女方面,特别引用这句话来提出警告。尤其是酒色两字相连,更加严重,指为“犹如双斧伐柯”,好像是两把斧头在砍,人的生命像一棵树一样,酒色就是两把斧头,“旦旦而伐之”,没有不砍光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南怀瑾老师】生命就像一棵树,酒色就是两把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