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余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学生时代,读这首诗,没有多深的感触,只是感叹诗人写诗写得太好了。多整齐、工整的排序,从小时候到长大再到现在,由时间的顺序去叙述乡愁,始终围绕着“情”字展开。

记得,老师分析这首诗蕴含的内在涵义时,我深深地记住了他——余光中。那个时候,只晓得他是一位诗人,一位有着深切期盼祖国统一的诗人。

2017年12月14日的中午,在忙完手上的工作,准备放松、刷微博的时候,看到了朋友圈里尽是伤感,伤感他的离去,伤感他的乡愁。我原以为这或许是个玩笑、恶作剧。可当我打开人民日报客户端的时候,看到了这则悲伤的消息。是的,他走了,带着他深切的期盼离去了,他再也看不到台湾的回归。或许,他是带着深深遗憾离开的。

晚上时分,我给孩子读完故事后,跟他说,妈妈很想给你读一首诗,一首特别特别好的诗,是诗人余光中写的。余光中是一位诗人,他写的《乡愁》特别好,妈妈小时候就读过。今天,这位爷爷跟外婆一样去了天堂,妈妈特别想给你读。然后,我带着感情,一字一句读了起来。

“妈妈,为什么是一枚邮票?”

“因为诗人长大,在外面读书了,只能跟妈妈通过写信来沟通聊天。”

“妈妈,为什么是一张船票呀?”

“因为诗人长大了,到外面去工作了,新娘在家里。诗人坐着船回家的。所以是一张船票。”

“为什么是坟墓啊?”

我含着眼泪,说:”因为诗人开始变老的时候,妈妈就像外婆一样去了天堂,被埋在了坟墓了。所以,我在外头,母亲却在里头。“读这一小节的时候,心里真是遗憾与悲伤的交织。小时候,体会不了这样的感情,现在,母亲去了天堂,这种感情来得特别得强烈。想看又看不到,只能空有想念无处说。这句”矮矮的坟墓“道尽了诗人对母亲浓浓的想念,也正如我对妈妈的想念。

”什么是海峡?“

”海峡是说台湾和祖国妈妈隔着一条海。“诗人盼望台湾回归祖国,渴望祖国统一。”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多么深切的期盼,多么浓的渴望回归。余老写这首诗的时候是1971年。那时候,因为奔波颠簸,20多年都没有回过大陆,在台北厦门街旧居内写下了这首诗。

如今,再读这首诗的时候,却因为母亲的逝去,特别感触”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多少个夜晚醒来,希望第二天就能接通她的电话,能听到她的声音。多少个辗转反侧的无眠之夜,脑海里总是她活着的样子,多希望能触碰一下。

那天,我说起要给外婆买暖炉的时候,姐姐说起她在的时候,天气那么冷,她穿衣那么慢,冷坏她了。可我怎么回忆也想不起,那个时候的她究竟是怎么样的了。就特别记得,每次她从洗澡房出来,总是喘得很厉害。她把衣服放好后,就走过来大厅,坐在椅子上,开始了漫长的不喜不怒,一句话不吭声。这个时候,我总是屁颠屁颠跑过去,跟她聊,安慰她,给她按摩。可无法感同身受,对她的触动不大,这个时候,我总是很挫败,却也无可奈何。如今,想给她献孝心的机会也没有了。

余老写这首诗的时候,心里必然也有着和我这种遗憾的心情,无尽的思念。如今,余老离开了,和母亲同住了天堂,想必也会同享天伦之乐。

我与母亲仍隔着这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她在里头。

你可能感兴趣的:(缅怀余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