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与杂质

一直觉得“爱”的颜色应该是透明色的,很纯粹,不掺和丁点儿杂质。可这份透明一旦被黑色所感染,却是怎么都无法抹去的,黑色包裹着的透明终被吞噬。

我们常常所说的“人性”亦是如此。“人之初,性本善”,诞生之初,我们都一样,没有好恶之分,温柔的对待人与世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认知与周围环境的改变与影响,我们渐渐明白了什么是好,什么是恶。然而,什么才叫好,什么才叫恶,好与恶的界限是什么,恶是不是永远就是恶,这些我们并不知晓,因为我们是通过他人的评论或其他分辨好与恶。

人性最初的“心”随着越来越多不明元素的覆盖与吞噬,变得更加色彩斑斓,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对待这个世界会愈发温柔。因为不明元素不仅仅有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些暖色调,更有灰褐黑这些冷色调,谁能保证永远向阳?向日葵也有凋谢的一天,何况是生活在“阴晴不定”,“酒红灯绿”世界的我们。

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类是有血有肉的,最重要是有一颗心。可是有时候我们却连动物都不如。也许是个性的原因,我喜欢看一些或恐怖或骇人的电影跟真实案例。让我们深恶痛绝的罪犯大多都有不健全的童年或者类似经历的遭遇,他们大多寡言,沉默,不善交际,鲜少与人交往,但亦有反例,我更加关注这些可以称之为“非人类”的罪犯是因为我同情他们,同时也为他们感到遗憾,但我更加痛恨他们带给其他无辜的人的伤害。每个人有其幸也有其不幸的地方,一旦不幸的因子积聚并扩散,吞噬掉其他,被黑化了的心将其不幸还击于社会,我们是多么的悲哀。

依稀记得《午夜凶铃》中有一幕,要想活命只能将有怨念的录影带给下一个人看,如此循环,到最后每个人只会成为罪恶的帮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选择自我还是“人性”呢?无论选择什么,其实选择的都是自己的心。自我或许自私,但人性难道就无私了吗?

透明与杂质的区别大抵是我与另一个“我”的失败交涉。

   我们总想着快意江湖,却始终没有正视过自己的内心。

我们总想着策马奔腾,却始终没有走进过自己的内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透明与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