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火爆文化圈,将捐出毕生心血,告诫年轻人:不要希求一夜暴富


他火爆文化圈,将捐出毕生心血,告诫年轻人:不要希求一夜暴富_第1张图片


事要做到精

人要回到朴


文 / 九黎 编辑 / 行野 十点视频原创



20年前,他以一己之力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这也是中国唯一一个不花国家一分钱的博物馆。
在他名利双收、身心俱泰时,他公开宣称:我要将名下所有藏品“全部捐赠,一件不留。”
他被高晓松列为最佩服的人,并称赞:这才是真正的北京老炮,我就是跟在老炮后面混的!

他就是马未都,一个集艺术家的品味、江湖人的行为、文人的脾性和名士的作风于一身的人。
对专业他精明老道,对生命他童趣盎然。
在观复博物馆,他养了30多只流浪猫,它们是一个团体,叫做观复猫。

他火爆文化圈,将捐出毕生心血,告诫年轻人:不要希求一夜暴富_第2张图片


马未都还按照每只猫的特点取了有趣的名字:黑包包、白拖拖、黄枪枪、蓝毛毛、麻条条、云朵朵……甚至还有叫情圣的。

他火爆文化圈,将捐出毕生心血,告诫年轻人:不要希求一夜暴富_第3张图片


马未都喜欢猫,他看到了猫身上独特的品质:   跟狗比起来,猫不讨好人,狗要不然跟你特好,要不然就跟你特不好,猫都不会,猫比较尊重自我。
他不但自己养猫,还把文物和猫放在一起,看他们之间产生的奇妙的心灵反应。

他火爆文化圈,将捐出毕生心血,告诫年轻人:不要希求一夜暴富_第4张图片

我的定制枕头


他火爆文化圈,将捐出毕生心血,告诫年轻人:不要希求一夜暴富_第5张图片

我是人间“噬灵兽”

他火爆文化圈,将捐出毕生心血,告诫年轻人:不要希求一夜暴富_第6张图片

你看我敢动吗


他没有架子,也没有辈分差,他的微博成了文艺青年“卖萌”现场:

北京糖葫芦街头代言人;


他火爆文化圈,将捐出毕生心血,告诫年轻人:不要希求一夜暴富_第7张图片
观复博物馆,专业铲屎官;

他火爆文化圈,将捐出毕生心血,告诫年轻人:不要希求一夜暴富_第8张图片


见到个喜欢的手艺人,立马跳下车开聊;马路职业跳车唠嗑员!


他火爆文化圈,将捐出毕生心血,告诫年轻人:不要希求一夜暴富_第9张图片


熟悉马未都的人,都会被这份率真圈粉,他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可爱却不自知。

点击下方视频,收看十点x优酷2020世界在望

专访 | 马未都:观复以知常


他火爆文化圈,将捐出毕生心血,告诫年轻人:不要希求一夜暴富_第10张图片

 

1955年,马未都出生在北京空军大院,因为是乙未年,又生在首都,故得名“未都”。
部队大院里长大的孩子,在外人看来,似乎是命带光环,但在那个年代,他并没因此受到特殊优待。
读到小学四年级,他就辍学下乡了,从那以后再也没回到过学校。

他火爆文化圈,将捐出毕生心血,告诫年轻人:不要希求一夜暴富_第11张图片


十几岁在乡下,求知欲和青春期荷尔蒙一样旺盛,他捡着带字的纸就读。
在老乡家里,看到他们拿书糊墙,贴到一半,马未都看见了,就赶紧拦下来,熬个大夜把书看完,还得赶紧给人家送回去。
那段时间,他看了很多这种封面和书脊被撕掉的书,看完了,也不知道叫啥名,像《简爱》,就是看完好几年后,才知道了名字。
1975年底,马未都返京,被分配到航天工业部当铣工。每天干完活,就泡在单位图书馆。
读过的书在脑子里发酵,创作的欲望也在身体里膨胀,他开始进行文学创作。
因为身形瘦长,他给自己取笔名“瘦马”。
1981年,马未都26岁,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小说《今夜月儿圆》。报纸只有四版,他自己就占了一整版。
这篇小说让他一炮而红,邮局给他送读者来信,足有几麻袋。
1982年,他被破格调入《青年文学》做编辑。当时出版社清一水的大学毕业生,只有他一个人是小学没毕业的白丁。   马未都虽然学历最低,但眼力却是最好。对于看稿,他很有自己的一套:   “一眼看过去,就觉得这人能行。有的人,投稿写得工工整整,文章却流于平庸。”   1985年,他收到一篇来稿《一个白洋湖男人和三个白洋湖女人》,读完,几乎是毫不犹豫,他就写了回信:“苏童你好,你的稿子有点意思,你来找我一下。”   又一回,有篇稿子,“表达很清晰,但字写得太幼稚了,把他叫来一看,这人就是王朔。”
他火爆文化圈,将捐出毕生心血,告诫年轻人:不要希求一夜暴富_第12张图片

马未都与王朔

 

刘震云“永远不坐椅子,一上我办公室就坐到桌子上,开始胡侃聊天。”   莫言则是“不怎么爱说话,不像其他人来了乱贫。”   马未都眼里收录了这些威震文坛的当代作家,初出茅庐时最青涩的一面。   马未都做编辑的那些年,正是中国文坛的辉煌时期。   编辑马未都见证了文坛地位的辉煌,也目睹了文坛的堕落。   文学圈逐渐变成了名利场的那一刻,他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文学坍塌了,既然文坛已经不再纯洁,那我索性不要了。   1990年的一天,他忍痛割爱,决心离开,鼓起勇气辞掉了那份当年人人羡慕的工作。
他火爆文化圈,将捐出毕生心血,告诫年轻人:不要希求一夜暴富_第13张图片
因为热爱,他投身文学,因为不愿看到文学堕落,他选择离开。   辞职后,他与王朔、刘震云等人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拍了电视剧《海马歌舞厅》,策划了电视剧《渴望》,赚了不少钱。   但这次试水,也让他看清了影视圈是比文学圈更势利、更赤裸的名利场。   马未都心里不舒坦:这不是我要的生活。然后又毅然离开了影视圈。   人们看到的马未都,是精明圆融的,但他更是洒脱直率的,骨子里他是个理想主义者,对于热爱的东西,他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   他靠出走,来维护心中热爱之物的尊严与纯粹,不论是文学还是影视,他都不容现实去玷污。   他的离开,是不计后果的。   文学鼎盛之时,文学从业者地位那么高,他没有眷恋;影视能让他赚钱,他也没有沉溺。   一身傲骨豪情,霸气起来范够面足,但内心却又干净质朴如孩童。

离开文学圈和影视圈的马未都,一头扎进了“老物件”的世界。   早在做编辑的时候,出版社8点上班,他就6点半出门,骑车直奔北京玉渊潭公园东门,赶古玩市场的早市。
那时,大部分人对文物没有概念。有一回,他看上了一个大爷家的瓷罐子,就天天跑到大爷家,帮他搬白菜、搬煤球,干完活,就蹲在那里看瓷罐子。
来来回回,义务劳动了一个月,老先生看他实在喜欢,就说:你抱回家得了。
除了收,他还爱看,他没事就去故宫,嫌展馆灯光昏暗,就自备手电筒,工作人员一开始对他不放心,他在前面走,人家就在后面跟着。
有一回,他跟工作人员说展柜里的一个瓷瓶被人动过,工作人员说:不可能,我天天在这看着呢。
马未都说:不信,你去问问其他人。
工作人员一问,果然头天她倒班时有人为拍照动过它。
马未都怎么发现的?他说:我天天来,天天看,只能看到这瓷瓶的一面,里头那一面我看不着,现在我看着了,就说明肯定有人动了。
马未都后来看瓷器,只需远远望一眼,便知真品赝品,且知道底款是哪几个字。这眼力,全国也没几个。
他为古董痴狂,除了古董,在其他事情上,他就很洒脱、看得开。
马未都刚结婚时,攒了1600块钱,打算买个彩电,可一到街上看到了四扇挂屏,钧瓷内镶,古朴风雅,认定是宋朝的物件。
他迈不开腿了,和贩子砍了半天价,正好1600块拿下,一路扛回了家。

他火爆文化圈,将捐出毕生心血,告诫年轻人:不要希求一夜暴富_第14张图片

马未都童年全家福


过了几年,家里被小偷洗劫,马未都赶回家一看,新买的彩电没了,但挂屏还在,他乐了:这小偷真不识货。
警察来了,见他还乐颠颠的,警察不解:从没见过被偷东西了,还乐成这样的。
马未都一听,接着乐,还说这贼忒仗义。
很多媒体称马未都京城玩家,“玩家”二字可谓形象,既是深入探究的,也是轻松洒脱,不那么正经的。
这也体现在他的为人处世上,幽默、直率、犀利,有一说一。   在做《鉴宝》栏目评委时,有一位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拿着自己淘来的8件古董,让马未都品鉴。
主持人:“马先生,给您手套,帮我看看这8件文物。”
马未都:“我不用手套,你那东西还没手套值钱呢!”
还有一次,马未都被人请去鉴宝。到了那人家,一地下室都是“古董”,打远一看全是假的。
那人急了,说:“按概率算,这么多件也有一件真的吧?”
马未都风趣地说:“你去印刷厂里抓起一把铅字,往地下一撒,就是一首唐诗,这概率有没有?有,很小,跟你这有真货的概率一样!”
那人只好作罢。

他火爆文化圈,将捐出毕生心血,告诫年轻人:不要希求一夜暴富_第15张图片


四十多岁时,马未都已被称呼为“马爷”了,不是调侃他老态,而是一种敬称。   现在,年过60,他依然是马爷,但也依然让人觉得他是年轻的,这与他幽默的性情有关,与他孜孜不倦的生活状态有关,也与他愿意与年轻人交流,愿意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分享给年轻人有关。   五年前,他开始主讲脱口秀《观复都嘟》,以其独一无二的“马氏”语言方式将文化、历史、热点事件、人生哲理充分结合解读,向人们传达自己的体会、思考。   《观复嘟嘟》的书籍是马未都以手写心的最新尝试,搭配“马氏”幽默笔法,将文化、历史、人生感悟、旅行见闻、社会话题等充分融合,做了独一无二的解读。   看过后读者都感叹:马大爷还是马大爷,看问题的角度无不惊喜。在文艺青年聚集的豆瓣,《观复嘟嘟》低调拿下9.2的高分。   他喜欢以自己的人生阅历,来影响年轻人。   他指导他们如何选择工作:人生最好的一个工作,最好是首先跟人打交道。   他调整他们对金钱的态度:不要希求一夜暴富,一夜暴富,是一种非常不良的社会心态。   他教他们做事:凡事多想一步,你要多想一步,你才能规避风险。   他也教导他们处事的态度:你能够承受委屈,就证明你自己成熟了。   他是智慧的,也是有趣的;他是变通的,也是率真的。他阅历丰富、学富五车,但他身上,却有难得的接地气、年轻感。

他火爆文化圈,将捐出毕生心血,告诫年轻人:不要希求一夜暴富_第16张图片



最能看出一个人性情的,是他对钱和对人的态度,而对于这两件事,对应到马未都身上,就是两个关键词:裸捐、藏心。   创建观复博物馆以后,马未都将博物馆的门票设计成一版一版的书签,让人爱不释手,自然舍不得扔。   这是他毕生的心血,也是他毕生的骄傲。   但在2010年8月,他公开宣称:新馆正式建成后,我要将所有的东西全部捐赠,一件不留。   “裸捐”一出,所有朋友都来劝他,马未都却坚持自己的选择:我不是古董商,也不需要子承父业,我不希望我像老地主那样,死了之后,孩子们为我留下的玩意,争得头破血流。   对大多数古董商来说,收藏是逐利,但对马未都,逐利却是个排在最底层的需求。   著名导演李翰祥也喜欢收藏文物,有一次,李翰祥找到马未都,想转给他一批古家具。   李翰祥给了他一份清单,还标了价钱,准备改天具体谈。   但第二天一大早,就传来噩耗:李翰祥猝死了。    李翰祥已去,但这批古董不能无人打理。   他对李翰祥儿子说:既然李导生前把这些东西都托付给我了,我就照单全收。   哪怕一时间拿不出那么钱,他也分期付款,收了这批文物。  

他火爆文化圈,将捐出毕生心血,告诫年轻人:不要希求一夜暴富_第17张图片


收藏的最高境界 , 不只是交易 , 更是在交心 。   别人收藏是价,马未都收藏的却是情!   马未都有一个原则:不在公开场合谈文物价格。
他说:文化永远是无价的。文化若变卖给金钱,所谓的文明就像行尸走肉。   事要做到精,人要回到朴。马未都都做到了。   他说:“人生有三个阶段,年轻时趋利,中年趋名。到了名利有了,第三个阶段就是安放灵魂。只是大部分到了名利的阶段就走不动了。我不希望我这个年龄,做事还在为了钱。”   金钱、盛名都是身外之物,只有灵魂有所归依,才算活得明白、活得通透。   他是真顽主,也是真名士。

点击下方视频,收看十点x优酷2020世界在望

专访 | 马未都:观复以知常


他火爆文化圈,将捐出毕生心血,告诫年轻人:不要希求一夜暴富_第18张图片


文末留言, 赠书 《观复嘟嘟》




留言有奖:你记得自己人生最重要的选择吗?欢迎在文章末尾留言分享


参与话题,留言区点赞前五的小伙伴将免费获得人民出版社提供的《观复嘟嘟》书籍。


他火爆文化圈,将捐出毕生心血,告诫年轻人:不要希求一夜暴富_第19张图片

观复嘟嘟

作者:马未都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简介:《观复嘟嘟》是一档以马未都为主讲人的现象级文化类脱口秀节目。本书是该节目的精选结集。马未都将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大家、杂家身份,搭配“马氏”幽默笔法,将文化、历史、人生感悟、旅行见闻、社会话题等充分融合,做了独一无二的解读。


作者:九黎,作者、媒体人,出版小说《给你最后的爱,是离开》。本文为十点视频原创。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十点视频

看见,更温暖的世界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往期精彩文章 中国最会讲故事的画家,曾42天没出家门: 那些把爱好当事业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火爆文化圈,将捐出毕生心血,告诫年轻人:不要希求一夜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