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七岁在干嘛?
吃卫龙辣条?觊觎小伙伴的棒棒糖?还是沉迷于动画片无法自拔?
然而史书上,早慧的陈元方出口就是一番宏论,聪明的司马光也知道就砸缸救出小伙伴。
小书不禁感叹:同样是七岁,这人与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
(写到这,小书默默地踢了一脚正在吃零食的八岁的小外甥)。
不过,最让小书佩服的还是这位——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
这首我们从小背到大的诗,就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
一个七岁的毛孩子,写诗既有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又有颜色的鲜明对比,怎能不让人称奇?
令人意外、令人惊喜的骆宾王,注定生而不凡。
那么骆宾王的一生是什么样子呢?听小书慢慢道来。
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才高官小”,其中又数骆宾王是四杰中出身最为寒微的一个。
卢照邻出身名门望族,杨炯的一家都是朝廷高官,至于王勃,那是隋末大学者王通的孙子,而骆宾王的父亲仅仅是青州博昌县(今山东省博兴县)的小小县令。
更不幸的是,由于父亲过早去世,骆宾王几乎是在窘困中度过了他整个少年时光。
公元650年,未及弱冠的骆宾王受生活所迫,开始自己生计所奔波。
这时,一个大人物出场了,他是李世民的异母弟弟,当朝皇帝李治的叔叔,他叫李元庆。
潦倒的骆宾王想成为他的幕僚。
面试时,大人物让所有的参与考试的人员写一篇文章,主题是自己有什么样的能力,说白了,就是让这些人自夸。
可性情耿直的骆宾王却认为过多地修饰自己不是一个文人的气节,执意不写,结果可想而知,他被淘汰了。
离开长安后,骆宾王回归田园,靠耕种来补给生活。直到生计再次成为问题,他才第二次跑到长安参加考试。
这一次考试,他成功了,拜为奉礼郎,但是仍然不改自己那耿直的性格。
试想,一个小员工总是直言领导们的错误,会怎样呢?
炒鱿鱼下场,可想而知,丢了官职的骆宾王,被流放西域从军,久戍边疆。
从边塞到巴蜀,从西域戎狄到南方蛮族,骆宾王在军旅中度过了十二载光阴。
这十二年里,军中檄文多出自骆宾王之手。
直到公元678年,骆宾王大概四十岁的时候,才被重新调回长安。
等他再度回到长安时,命运却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大唐李氏的江山主人已经换成了武则天。
我们的耿直叔叔再度上线,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多次上疏论事,讽刺武则天篡位谋权,可换来的,却是铁窗囹圄。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在狱咏蝉》
这里的“西陆”指的是秋天,“南冠”则指监狱。
夏天蝉一叫,我们就会感觉到热闹甚至是聒噪,但秋天里的蝉声一唱,只让人觉得断断续续,伤感凄凉。
被羁押的囚犯就在秋蝉声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这首诗表面看起来字字写蝉,实写的,其实是骆宾王自己生存环境的艰难。
一个被困霜露的秋日寒蝉,一个身陷囹圄的失意之人,在这首诗里,走进了彼此的世界,让世人沉思。
一首咏蝉,咏出了骆宾王对现实的无奈,也咏出了他对于高洁的不懈追求。
骆宾王在狱中蹉跎了一年多的时间才重见天日,而此时的的他,早已对朝廷失去信心,所以,他选择离开。
然而当骆宾王听到武则天废唐中宗而自立的消息,他又毅然决然地与徐敬业走到了一起,誓要推翻武则天的伪朝,恢复李家的天下。
骆宾王把他对国家的一腔热血、对武则天的全部憎恨、对数年来沧桑岁月的所有积怨全部凝聚在笔端,写出了那篇著名的《代徐敬业讨武曌檄》——
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慷慨激昂,气吞山河,不带一个脏字,就把武则天骂了个狗血淋头。
遗憾的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不知去向。
《新唐书》用了一句“亡命不知所之”来定义骆宾王的余生。
结果是什么已然不重要,令小书佩服的是,骆宾王始终按照自己的原则活着,保持着自身的气节,一如屈原《离骚》中所言“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宁愿立即死去或者流放他乡,也不能容忍苟合之态!
也许,多年以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回到自己故乡,会看见嬉戏玩耍的孩童正在诵着歌谣:鹅鹅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