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pdk的用户态协议栈f-stack实现分析

——lvyilong316

f-stack是腾讯基于dpdk开发的一套用户态协议栈,目前已经开源,相关介绍可以看这里: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005179。 开源代码在这里:https://github.com/F-Stack/f-stack.git 。

项目背景

F-Stack 这个项目起始于DNSPod的授权DNS项目,当时是12年,DPDK还未开源的时候,腾讯就基于DPDK做了授权DNS,做完的时候正好DPDK也开源了,正式上线后10GE单网卡性能达到1100万qps,后面又实现了一个简易的TCP协议栈用于支持TCP DNS。后来DNSPod合并进入腾讯云,腾讯云有大量业务需要高性能的接入服务,所以就在原来授权DNS的TCP协议栈基础上实现了较为完整的TCP/IP协议栈(参考了mTCP,SeaStar,lwIP等),加上了协程框架,并且上层兼容了腾讯SNG的服务端框架SPP,使得腾讯云原有的业务可以无缝迁入,但是经过近一年的线上使用运行,腾讯发现,线上的网络环境各式各样,这个TCP/IP协议栈并不能满足全部需求(各种tunnel等),而自己去实现各种协议既费力又不讨好,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决定移植FreeBSD的协议栈

整体介绍

这里不再对这个协议栈的特点和介绍展开,网上都有,其实就是dpdk的一些特点,另一点就是对现有posix编程接口比较友好吧,提供了线程和epoll等接口,方便应用的移植。这里主要是对f-stack的实现框架转发路径做一个简单分析。

f-stack没有使用自己开发的协议栈,据说早期使用的是基于mTCP的自研协议栈,但后来因为兼容性,在公有云环境使用会有诸多问题。如果比较笼统的说,f-stack可以等价于dpdk+freebsd协议栈。F-stack自己的关键工作就是将两者结合起来,入方向将流量从dpdk导入freebsd协议栈,出方向由freebsd协议栈导入dpdk。当然freebsd协议栈也是做了少量改动的,比如:

1) 调度:对 FreeBSD Network Stack 的内核线程、中断线程、定时器线程、sched、sleep 等进行了去除。

2) 锁:对 FreeBSD Network Stack 的锁操作进行了去除,包括 mtx、rw、rm、sx、cond 等。

3) 内存相关:phymem、uma_page_slab_hash、uma、kmem_malloc、malloc 等实现。

4) 全局变量:pcpu、curthread、proc0、thread0 等初始化。

5) 环境变量:setenv、getenv 实现。

6) SYS_INIT:mi_startup。

7) 时钟:timecounter、ticks、hz、定时器等实现。

8) 其他:Linux 和 FreeBSD 的 errno 转换、胶水代码、移除了不需要的功能模块等。

但这些改动涉及的代码非常少,据说只有几百行,所以非常方便将最新的freebsd代码更新过来,便于维护。这样的设计的优势就是一方面可以高效的利用dpdk框架的高性能转发,另一方面不至于陷入协议栈的复杂开发当中。

下面简单的看一下f-stack的代码结构:

## Structure of F-Stack code

    ├── app  -- Nginx(1.11.10)/Redis(3.2.8)/Microthread framework  (适配f-stack的Nginx和Redis)

    ├── config.ini  (f-stack的配置文件)

    ├── doc      (f-stack的一些说明文档)

    ├── dpdk -- Intel DPDK(16.07) directory   (放置dpdk代码)

    ├── example – DEMO                 (使用f-stack的例子)

    ├── freebsd -- FreeBSD(11.0) Network Stack directory  (freebsd协议栈代码)

    ├── lib -- F-Stack lib directory        (f-stack自身的代码)

    ├── mk
   └── start.sh

初始化分析

我们直接先看一下f-stack提供的demo的main函数,有一个宏观认识。

基于dpdk的用户态协议栈f-stack实现分析_第1张图片

代码非常简单,和正常的socket编程一样调用socket,bind,listen等接口,可以看到f-stack其提供的ff_socket,ff_bind,ff_listen和posix接口是完全兼容的。其他关键的区别就是最开始的ff_init(argc, argv)调用,这个主意是为了f-stack框架的启动初始化,下面会分析,另一个就是ff_run(loop, NULL),熟悉dpdk的人应该能猜到,这就是启动主循环开始网卡的收发逻辑。

下面一张图看一下ff_init的主要初始化逻辑。

基于dpdk的用户态协议栈f-stack实现分析_第2张图片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ff_dpdk_if_up,这个函数为每个dpdk接管的port创建一个struct ifnet结构,并将这个结构注册到freebsd中,其中调用的ether_ifattach就是freebsd的接口,这个结构可以理解为网卡对应的虚拟设备,这个设备也是dpdk和freebsd关联的核心。Ifnet有很多handle函数,会被做如下初始化:

    ifp->if_start = ff_veth_start;

    ifp->if_transmit = ff_veth_transmit;
   ifp->if_qflush = ff_veth_qflush;
   ifp->if_output = ether_output;
   ifp->if_input = ether_input;

……

其中核心是if_input,if_output和if_transmit三个函数,if_input就是ifnet的收包函数,可以理解为协议栈的入口函数,有些类似于kernel协议栈的netif_receive_skb函数;但是把if_output比喻成协议栈的出口函数就有点不恰当了,因为启动还有bridge的转发逻辑,其中(ether_output)调用的ifp->if_transmit可以理解为真正的协议栈出口函数,类似于kernel的dev_queue_xmit。

转发流程分析

    转发流程以ff_run开始的main_loop开始,我们以tcp收到syn+ack及回复流程为例,分析这个转发过程(syn+ack处理不会上送app,由协议栈完成),直接上图,流程如下:

基于dpdk的用户态协议栈f-stack实现分析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