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创新城市:6组数字看深圳如何领跑创新

2017年,深圳“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的“雨林效应”不断显现,创新加快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迈进,在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征程中,加快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金融支持的全链条创新,不断涌现新作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之都”,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年终答卷。

6组数字看深圳如何领跑

招人才、引巨头、攻难关,深圳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7%

276:深圳创新环境吸引国际大咖

11月16日,空中客车(中国)创新中心正式落户深圳,这也是这家全球第二大航空航天技术公司在亚太地区设立的唯一一家创新中心,另一创新中心设在美国硅谷。

在回答为何选择深圳时,空中客车中国创新中心首席执行官罗岗称,深圳在技术研发、产业化、国际拓展等方面都拥有全球竞争优势,这是吸引空客的主要原因。“创新中心也将获益于深圳在政策规划、人才资源、投融资环境等方面的优势,进而为全球航空业的创新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空客只是被深圳创新活力吸引来的海内外科技巨头之一。此前,苹果、高通、英特尔、微软、夏普等,已经在深圳设立了运营总部和创新中心。

据深圳市投资推广署介绍,已有276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深投资,深圳将在产业政策、高端人才政策、办公用房、试验场所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鼓励世界500强企业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推动关键技术和基础技术的突破,鼓励多形式跨界创新项目的合作。

吸引这些大咖们齐聚深圳的重要原因,是日臻完善的深圳综合创新生态系统。

通过富有前瞻性地出台创新政策,深圳不断为经济的质量型增长提供政策“弹药”。从改革科技体制、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对外合作、优化创新生态等方面,着力解决科技资金使用难、成果转化难、收益分配难、产权保护难、空间保障难等突出问题,激发城市创新活力。今年4月出版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亦将深圳形象地比喻为一座高效的“创新温室”。

正如空中客车首席技术官保罗·艾瑞蒙科所言,深圳能制造软件也能制造硬件,作为一个未来全球创新的枢纽,深圳将会绽放出更多的辉煌。

1578:创新载体加大核心关键技术攻关

以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为代表的创新载体,是深圳开展源头创新,集聚创新人才,产生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

目前,深圳已累计建成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1578家,其中国家级110家,省级175家,覆盖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领域。与此同时,深圳还采取量身定制的政策措施,培育了93家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三发”一体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建立了统一开放、互联互通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这些创新载体成为深圳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的桥头堡。

5月4日,一项由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先进结构材料研究中心主任吕坚率领的科研团队取得的科研成果,刊登在当天出版的《Nature》纸质版杂志封面上。这是近年来,中国研究单位在物理、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成果,首次被选为这本权威科学期刊的封面故事。

它也被视为深圳创新载体在源头创新过程中,淬出的一束科学火花。

面向未来,深圳正积极规划建设未来网络实验室、超材料工业技术、下一代高速大容量光传输技术、高通量基因测序及组学技术等国家级创新载体建设,为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撑。

2956590:商事主体猛增创新主体井喷

11月3日,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公示深圳市2017年第二批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名单的通知》,3362家深圳企业拟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而去年深圳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8037家。这也意味着,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今年总量将突破万家大关,提前两年完成“到2020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万家”的“十三五”目标。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截至今年三季度,深圳市累计实有商事主体2956590户(包含分支机构),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248户,每千人拥有企业142家,创业密度居全国首位。其中,深圳科技型企业数量超过3万家,国高企业数量约占三分之一。持续高增长的背后,是深圳坚持不懈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被视为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指标,2016年深圳该项指标为4.1%,全球居前。今年以来,深圳研发投入仍然维持高景气度。与此同时,深圳PCT国际专利年申请量稳居全国首位,5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领域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前沿,创新正加快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迈进。

在9月16日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暨首届卫星应用国际博览会上,深圳华大北斗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发布全球首个支持新一代北斗三号信号体制的多系统多频高精度SoC芯片,令“深圳芯”一鸣惊人。

在12月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华为轮值CEO徐直军透露,将于2019年推出支持5G的麒麟芯片,并同步推出支持5G的智能手机。

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评选的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近日揭晓,在25项全国金奖中,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获得4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中国外观设计金奖,金奖数量占比五分之一,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

这一项项伴随着创新主体喷薄而出的新纪录,不断见证着深圳科技创新在新时代的新作为。

70000:聚集全球“脑矿”实现引领式创新

9月20日,雄安光启军民融合创新中心在雄安新区容城县正式成立,依托该平台,深圳光启还计划成立超材料前沿技术研究院和新型发动机先进技术研究院。

这家7年前由5名海归博士创立的创新企业如今已有2000多名员工,在21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走出一条立足深圳、分布全国、布局全球的特色创新型、国际化发展道路。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深圳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从人才住房保障、人才培养、人才评价、创新创业奖励等方面,出台了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政策,人才磁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12月初,深圳已累计引进“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44个,“孔雀计划”创新团队86个,“海归”人才7万多人,引进海外留学人员连续3年增幅超40%。

今年深圳还依托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港中大(深圳)、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引进9名全职院士。除了引进院士,深圳也加快了“本土”院士的培育。

11月,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先后公布2017年度院士增选结果,在深圳工作的科学家陈湘生、史提芬·博伊德,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外籍院士,汤涛和约翰·霍普克罗夫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外籍院士。

通过聚集全球的创新资源和“脑矿”,让深圳在基因组学、超材料、智能机器人、神经科学、大数据、石墨烯等前沿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显著增强。

10:“十大行动计划”助推创新迸发新动能

12月4日,石墨烯发现者、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安德烈·盖姆依托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和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建立的深圳盖姆石墨烯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该研究中心将建设成国际顶尖的石墨烯科研平台。这也是深圳启动“十大行动计划”以来,最新增加的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

今年以来,深圳重点实施包括十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大诺贝尔科学家实验室、十大海外创新中心、十大制造业创新中心、十大未来产业集聚区、十大人才工程等为内容的“十大行动计划”,通过实施新一轮创新发展战略布局,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迸发新动能。

如今,“十大行动计划”已结出串串硕果。

3月27日,福田区华强北(含赛格集团)、深圳大学、腾讯等,成为深圳市首批正式授牌的十大双创示范基地。

4月28日,由中集集团联合海油工程、中兴通讯等10余家知名企业发起组建的深圳市智能海洋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成为深圳十大制造业创新中心之一。

5月9日,美国旧金山海外创新中心、英国伦敦海外创新中心、法国伊夫林海外创新中心、以色列特拉维夫-海法海外创新中心、加拿大多伦多海外创新中心等7家机构,成为深圳市首批授牌的海外创新中心。

5月10日,深圳市为龙岗阿波罗未来产业集聚区、南山留仙洞未来产业集聚区、龙华观澜高新园未来产业集聚区等首批7个未来产业集聚区集中授牌。

6269.66亿元: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增长

作为中国互联网业的标杆企业之一,腾讯公司一直专注扮演连接器的角色,是践行“互联网+”战略的重要代表。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在今年杭州举行的2017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表示,“互联网+”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政务、民生、医疗等领域,更开始对零售、航空、制造等实体经济的赋能。

互联网、数字经济的发展,是深圳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2017年前三季度,深圳GDP增长8.8%,其中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文化创意、海洋、航空航天、生命健康、机器人可穿戴和智能装备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占GDP比重超四成。从具体数字来看,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6269.66亿元,增长14.6%,分别高于上半年和上年同期0.7个和3.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40.7%。

与此同时,双创大潮也在深圳这座“国际创客之都”持续升级。9月15日,2017全国双创周深圳活动暨第三届深圳国际创客周,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近50项活动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展示深圳双创的丰硕成果。11月举行的第十九届高交会上,也设立初创企业展、创客展,吸引众多海内外创客齐聚深圳。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圳创新城市:6组数字看深圳如何领跑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