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天天和您闷得儿蜜!
今天推送图文与音频内容不同,点击音频可直接收听!
北京城市中轴线是北京古城的灵魂与脊梁,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哲学思想,也见证了时代变迁,体现了大国首都的文化自信。中轴线既是历史轴线,也是发展轴线,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魅力所在、资源所在、优势所在。随着中轴线申遗的进程不断推进,中轴线沿线的腾退保护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当中。因为不断有全新的资料和文章问世,所以,也让我们有了第三次讲述北京中轴线的动机。
01
什么!北京的中轴线是歪的?!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中正”的观点一直贯穿其中。更何况,这条中轴线非同小可,故宫就是以此中轴线的位置次第铺展建造的。换句话说,元、明、清三代历朝皇帝的龙椅就摆在这条中轴线上。如果中轴线的指向不是正南正北,岂不是说,皇帝的龙椅都坐歪了吗?
还有一条依据可以支持这种判断。
上个世纪50年代北京的一次施工中,曾在中轴线的两个不同的地方分别挖出一只石鼠和一匹石马。在中国古代的天干地支中,子为鼠,午为马,这也就暗示着中轴线实际就是沿着子午线的方向。
这里我们要稍微做一点科普了。什么是子午线呢?用现代科学的术语来讲,子午线就是地球的经线,是代表一个地方正南正北的方向。中国古代没有经纬度的说法,只是将周天分成十二份,用十二个地支来代表。正北方用“子”来代表;正南方用“午”来代表。不管站在什么地方,凡是由正北到正南的中正线都称子午线。因为古代建房乃至建造皇宫署衙多为坐北朝南,所以风水术语上便叫做子山午向。
02
中轴线居然真的偏离了300米!
带着这些疑惑,夔中羽继续量算地图并进行了野外考察,并且惊奇地发现,北京中轴线继续往北延伸,它的延长线直指距离北京270多公里的古开平,即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兆奈曼苏默,也就是元上都遗址的所在地。并且呢,这元上都是由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建造的,是他建国登基的地方。元朝实行的是两都巡幸制度,元上都和元大都都是首都,两个首都交替使用。
在天冷的时候,元朝的皇帝一般会到元大都“办公”,虽然北京的冬天也很冷,但是和蒙古草原相比,那就非常暖和了。当天暖和了,元朝的皇帝就会返回草原,不仅在此处理政务,还会饮酒作乐、骑马狩猎、祭祀先祖等。所以,元大都就是所谓的“冬都”,元上都即是“夏都”。
03
另一种说法:中轴线偏移是刘秉忠故意弄歪的?
前面我们说到了北京中轴线的玄机---那就是北京的中轴线其实并不是正南正北的,这让很多人有所怀疑:这是不是当年汉人刘秉忠故意弄歪中轴线的呢?
北京中轴线偏离子午线的事实被披露出来以后,有一种影响很大的说法是,当时的元大都设计者是汉人,因为不满蒙古人的等级制度而故意不让元朝皇帝坐在中正线上。
如果要考证一下这样的说法是否有依据,就一定要了解元大都的设计者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而说起来,这位设计师还真的是一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人物。
刘秉忠是个什么样的人?
宋代诗人陆游在《书愤》诗中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有人就此评价说,一千年后,还真有和诸葛亮不相上下的人,他就是元代名臣刘秉忠。
刘秉忠,字仲晦,1216年出生于邢州(今河北邢台)一个官宦人家。刘秉忠小时不仅长得好看,而且很聪明。他8岁入学,“日诵数百页”。17岁时,当了个邢台节度使府令史。刘秉忠不安心于令史这份做文案的工作,整天郁郁寡欢,终于有一天跑到武安山出家当了和尚,取法名子聪。
元世祖忽必烈没当皇帝时,召见海云禅师。海云禅师听说刘秉忠博学多才,便邀他一道去见忽必烈。刘秉忠虽隐居山中,却留心时事,因此,和忽必烈谈论起天下事来,了如指掌。刘秉忠以自己的博学,获得了忽必烈的敬重和喜爱,海云禅师南还,刘秉忠就留在了忽必烈身边。
刘秉忠给忽必烈多次上书,为未来的元帝国建设从政治、典章、法度、礼乐、教育诸方面绘制了一幅完整的蓝图。忽必烈听了这些建议后,非常高兴,而他登基后也确实是照此蓝图行事的。刘秉忠曾经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大元”,忽必烈也采纳了,这就是元王朝命名的由来。
刘秉忠跟随忽必烈左右,因自己已出家,因而穿的仍是和尚服,他法名子聪,又为忽必烈掌管文案,所以人们都叫他“聪书记”。直到至元元年(1264年),忽必烈才拜刘秉忠为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达到位极人臣的地位。
刘秉忠不但是政治家,还是当时第一流的学者、科学家、诗人。曾与他同在邢台西南磁州紫金山学习的张文谦、王恂、郭守敬,都称他们从秉忠而学。王恂是太子真金的老师,早以算术有名,后王恂和郭守敬日夜测验推步,创制《授时历》。刘秉忠在算数、天文、历法、水利上的造诣可见一斑。他的《荷叶·烟霞洞》为卢前收入《元曲三百首》:“南高峰,北高峰,惨淡烟霞洞。宋高宗,一场空,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毛泽东很是欣赏,曾一再书写。
刘秉忠除帮助忽必烈设计了建国的蓝图外,他还是元朝两座都城即上都和大都的设计者,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城市建设史上,留下了世人惊叹的极其辉煌的成果。其中元大都始建于1267年,1285年完工,历时18年。
至元十一年(1274年),刘秉忠跟随忽必烈幸上都,八月,端坐无疾而终,享年59。忽必烈听到他辞世的消息时大惊,对群臣说:秉忠追随我30多年,小心缜密,不避风险,言无隐情,他精通于阴阳术数,很多事情他都预先知道,详情只有我清楚,其他人是不了解的。
由于刘秉忠精通阴阳术数,忽必烈又公开说他能预知未来,不少野史也就将他神化了。如说他的墓被盗,有司进墓调查时,发现一石板,上面有刘秉忠留下的预言:某年月日某人盗我墓。有司照此追查,果将盗墓贼抓获。
从刘秉忠与忽必烈亲密的君臣关系来看,说刘秉忠故意弄歪中轴线,要害蒙古人,显然并无根据。
有人通过刘秉忠精通“阴阳术数”的特点做了这样的推测:太阳当顶的时候,古人并不认为它是最好的时候,因为它马上要倒斜了。而如果离最高峰还有一点距离,那么就还有上升的空间。这样说来,中轴线逆时针方向稍稍偏离子午线,是不是也是留下上升空间的“术数”含义呢?
巴黎中轴线
华盛顿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是一种圆满的境界,既可体现地理上的风水要求、文化上的制度与心理要求。不过,无论如何,"北京中轴线"观念和北京风貌,相当具体地贯通了"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一中华文化精神。"中和位育"出自《中庸》。"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作为古都的北京,经历了明清6个世纪的昌盛,她在空间布件配置上的宽裕,在对世间情感释放上的宽厚,是留给人类深厚奇妙的文化理想。
参考资料:
《北京科技报》/《逆时针偏离子午线2度有余遥指270公里外元上都遗址北京中轴线指向暗藏玄机》 作者:童光来
《北京日报》 王鸿良, 原题: 《北京中轴线偏移之谜》
FM1039:周一至周日
早6:00-6:30
徐徐道来话北京
扫描关注 线下活动早知道
发现更多精彩
关注公众号
本节目图文音频所有权利归属于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