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只是知道而已? ——读《我是如何错过一次升级的》有感

为什么你只是知道而已? ——读《我是如何错过一次升级的》有感_第1张图片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谚语几乎人人都知道,是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我们大都相信故事的真实性,认可铁杵是可以磨成针的,但是真正能做到把这个浅显的道理应用到自己身上的人却寥寥无几。

为什么都知道的道理,也都相信可是做不到呢?李笑来老师本周的文章解开了我的疑惑,他说这是因为有些观念太简单,乃至于被人们轻视了,要么太过违背直觉乃至无法相信。还拿“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谚语来说,因为我们都觉得把铁杵磨成针一定是极其极其费力耗时的一件事,而这件事似乎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反正自己也不可能做到。

但“感觉没关系”就是错觉,也常常是最可怕的自证预言。记得上初中的时候,为了提高大家的发音水平,英语老师留了一项常规的课后作业,就是每天朗读一篇课文,读熟练后用磁带录下来,他会在课堂上随机抽查。

刚开始大家还都觉得新鲜,认真朗读积极录音,上课的时候都期待老师能放自己的录音。慢慢地新鲜感过去后,就开始偷懒了,心想反正不是每天都要交的作业,就偶尔录一下吧,而且全班那么多人不一定就抽到自己。正是有了这样的心态,对待这项作业越来越敷衍。

结果可想而知,全班就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同学听老师的话,坚持每天朗读课文认真录音,这些同学除了期末考试成绩让人羡慕,同时他们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区里的英文朗读比赛,还是在学校临时通知的情况下。英语老师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那几个英语发音好的同学。

这就是为什么人和人的差距越拉越大,明明是同一起跑线,老师也是同一个老师,但总有人愿意“傻傻的”相信老师的话,认真实践。也有人自作聪明,觉得老师说的话没什么用,自作主张的停下前进的脚步。

所以不要羡慕别人的成绩,先想想自己面对一个你认为对的观念时,是不是真的愿意相信这项朴素的观念,反复琢磨、反复尝试,直到达成自己的目标。最底层的观念,常常都披着“简单”的伪装,乃至于大多数人都觉得无所谓,觉得自己已经理解了,但是就是不去践行。

有的时候,我们只是为了逃避困难而试着说服自己,这件事情和我没有关系。李笑来老师提到“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关于这个观念同样在初中时候就接触过了,但是却一直没有想过和自己有什么关系。那时候就是觉得教会别人一道应用题,反而自己印象更深刻。却从来没有想过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还是那个时候,地理老师很有心的提出一个学生教学生的方式,他找出几个知识点分配给我们,让积极主动的同学自己备课,站在老师的角度去讲给别的同学听。这个教学模式他实践了几次课,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是我挑了一个知识点,而我为了讲好那一个知识点,用了能想到的所有方式在给我的十分钟里去呈现给其他同学。这也成了我初中生活极为难得的回忆。

所以,“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我在十多年前就接触过,甚至感受过这种方式带来的成就感,可是知道是知道,在未来的日子里为什么就没有继续践行这种学习方式呢?我认为的职业不是老师,我以为教别人与自己无关。你看,仅仅“以为某些观念于己无关”就可能让一个人永远生活在另外一个“自洽的世界里”。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反例。

我们不肯相信一些简单的道理,是因为很多时候把目标定的太高了,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喜欢犯一些“过度预期”的毛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障碍,可能都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置的。

所以开始的时候,不妨就不去考虑有没有关系,能不能做好,直接去做就好了。有了第一步,自然就知道下一步要定什么样的目标是合适的了。就如网红剽悍一只猫的名言:不去做,然并卵。太多事只有出发了,动起来了,才知道你想要的样子。

我们很多时候都待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直到外界逼迫去做出改变,这个时候往往都是内心恐惧不安的。世界每分每秒都在变化,舒适区也在变化,如果不主动去改变,就只能被动的去适应。这个世界是属于那些主动跳出来,总结经验,面对挑战的人的。

笑来老师说假定每个观念都跟自己有巨大的关系,调动所有感官为自己创造“带入感”,去琢磨、去研究、去想象这个观念是被自己吸收了后,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只有当自己完全进入那个观念,才会时时刻刻把这个观念刻在脑海里,不知不觉成为那个观念的践行者,并且是主动行动。

我们也想错过了太多的观念升级,也有很多的道理都懂,可是过去的时间不可挽回,也不用空留遗憾。最重要的是现在开始重新认识那些我们熟悉的“老观念”,然后去笃信它,去践行,直到成为那个想要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你只是知道而已? ——读《我是如何错过一次升级的》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