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总会见到这样的画面呢?
“听说你家孩子这次考试又榜上有名啊,比我家那个强多了。”
“哪有啊,他运气好,瞎猫碰到死耗子了。”
被夸的那个孩子听到妈妈的回答后,一脸沮丧地低头走路。
其实,父母的不认可,不仅让孩子情绪低落,甚至会走上自杀的不归路。
1.
扎克伯格在Facebook上的漫画,有这么一句话:“如果你的孩子很容易生气,那其实是因为你给的赞扬不够,他们只有行为不当的时候才能得到注意。”
《超级演说家》节目中,马丁在《父与子的战争》中曾说过他和父亲的故事。
有一次考试,他考了年级第二名,特别高兴地把卷子拿回去给他爸妈看,他爸仔细端详着卷子,说了句中国父母普遍会说的话:“第一名是谁啊?”
他说他当时犹如被浇一盆冷水,从头冷到脚。但是他不服气:“那我就考个第一给你看看。”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考到了全年级第一,他把卷子撂在他爸面前,心想这下没话说了吧,他爸拿起卷子,指着它说:“这道题我和你说过吧?怎么又错了?”
马丁曾说:“中国式父亲最大的问题,我觉得不在于打骂,而在于不认同。我爸对我深深的不认同,从小带给我的是深深的挫败感,这种挫败感转化为深深的逆反。”于是他违背父亲的期望,放弃当工程师,选择了当主持人。
孩子得到父母的认可,实在是太难了,简直成了一种奢望。
2
为什么父母就是不肯说一句:“孩子,你很棒”之类认可孩子的话呢?
最近看的真人秀节目《少年说》给了我答案,这档节目主要鼓励青少年大声说出自己的不满。
其中袁璟颐天台吐槽妈妈,让我一度泣不成声,好想上去抱抱这个女孩子。
她一直活在妈妈给她的压力下,她妈妈总会拿闺蜜和她作比较,她闺蜜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考试成绩总是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一、全校第一。不仅如此,就算她自己有进步,妈妈也从不表扬,而是不断打击她。
妈妈还会全盘否定她:“你成绩这么差,她怎么会和你做朋友呢?”
她哭着问道:“妈妈,孩子不只是别人家好,你自己家的孩子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呢?”
但是妈妈还是全程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自己不打击她,她会“飘”,会骄傲,可是孩子说:“我真的不适合激将法,你们老是这么打击我,我就一定会觉得自己很差。”
实在是沟通无果,孩子只能哭着,转身离开。
长此以往,得不到妈妈的肯定,孩子很有可能会不断否定自己,认为自己差劲、笨,最后什么都做不好。
很多父母说话都会严重克制自己 ,明明想说:“孩子,你真棒,妈妈为你骄傲”,因为害怕孩子会骄傲,会自认为了不起,从而懈怠了学习,深思熟虑后换成了:“你这次考得不错,但那个年级第一是谁?”好不容易考到年级第一,父母来了句: “别骄傲,比你好的人多了去了。”
“你还不够好”的完美主义想法让孩子陷入困惑,甚至用生命引起父母重视。
之前常青藤女博士因为妈妈一句:“你以为你做的够好吗?”转身跳下阳台,不就是因为妈妈长期不认可她吗?她的那句:“是不是我永远都没办法让你满意?”其实是一种对母爱的渴求,希望妈妈能肯定自己,然而妈妈的冷漠回复成了压死她的最后一根稻草,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3.
训斥或者不夸孩子,真的有助于孩子进步得更快吗?
心理学家赫洛克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被试的人员分为四个等组。
在四种不同诱因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第一组为表扬组,每次工作后给予表扬和鼓励;第二组为受训组,每次工作后严加训斥;第三组为忽视组,不予评价,只让其静听其他两组受表扬和挨批评;第四组为控制组,让他们与前三组隔离,不予任何评价。结果是工作成绩是前三组均优于控制组,受表扬组和受训组明显优于忽视组,而受表扬组的成绩不断上升。
实验结果告诉我们,比起训斥孩子,表扬会让孩子进步得更快。
正如《人性的弱点》一书中所说:“人们都喜欢被赞美,不喜欢被批评。”而孩子比成人更需要赞美,尤其是来自父母的肯定。
4.
如何让孩子能认可自己呢?
换位思考,理解孩子
毕竟人无完人,没有完美的小孩。父母们,试想如果你天天被领导说自己这个也做不好,那个也做不好,熬夜做出来的工作成果被领导批得一文不值,你又是什么感受呢?
用心倾听,始终注视孩子眼睛
我闺蜜和她妈妈感情特别好,无论什么大小事都愿意与她妈妈分享,身边的人都说她们更像朋友而非父母。
有一次去她家,我发现她找她妈聊天,她妈本来在看电视,看她要说话,马上把电视关了,然后笑眯眯地看着她:“什么事啊?”两人迅速打开了话匣子,谈话的过程中,她妈也没有看电视,而是一直维持着笑容看着她。
倾听也是认可孩子的一种表现,只有孩子知道父母在认真地听他说,他才愿意把自己的感受、困难倾诉出来,这样亲子关系才会更和谐。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人多闻多见而少言。”短短数语,足以说明倾听的重要性。
鼓励,而不是表扬
《少年说》的最后,主持人让妈妈说出孩子的三个优点,妈妈脱口而出:“善良、口才好、善于表达。”
但袁璟颐并不开心。
为什么呢?
袁璟颐说:“妈妈总是夸我这几点。”
很明显不走心啊!就三个词就概括了孩子的优点,孩子善良在哪?口才好在哪?善于表达体现在哪?妈妈没说。
前几天主题为“你应该鼓励而不是表扬孩子”的TED演讲,对“表扬”和“鼓励”的区分让我很受益。
它是这么说的:“表扬和鼓励的区别在于沟通方式的不同。表扬促成的是固定型思维,具有这样思维模式的人会认为人的能力是天生的,无法改变的,在困难面前很容易感到无助,而鼓励促成的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具有这样思维模式的人会认为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个人的努力,而遇到的一些挑战是来帮助我们学习成长的,具有这样思维模式的人较容易成功。”
TED中建议运用描述法,夸“具体”,不夸“抽象”。
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妈妈应该将孩子努力的过程以及孩子取得进步的地方说出来,这当然需要妈妈平时细心观察了。
比如:“璟颐,有一次我看到你特别有爱心地喂食流浪猫,还不忘给它接水喝,妈妈都没有你这么细心,那一刻,妈妈被你打动了,你真的是个善良又细心的好孩子!”
鼓励孩子可以让孩子的自我认可感增强,引导孩子往培养善良、细心这些美好品质的方向努力。
父母以为认可孩子很难,但孩子要的其实不多,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足矣。
认可孩子,他便不会自卑、自暴自弃;认可孩子,这将成为他自信的源泉;认可孩子,这将成为他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