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不怕旧 ,最紧要受

        最近看了乐乐姐推荐的李中莹的《重塑心灵》,有了些想法,本想着写出篇正儿八经的读后感,后来一拖再拖,因为感觉有不少东西想不明白,不知该从哪说起,最后还是决定瞎说几句吧。

         我是挑选了些自己感兴趣的章节看,所以对通篇文章的脉络并没有什么发言权。印象比较深刻的是NLP的“效果最重要”、“情绪”和“自信自爱自尊形成自我价值”这三部分内容。

        第一次听说NLP是因为一位同事在上课,她感觉挺好就推荐给我,实话说我当时并没有很感兴趣,也就没有去了解,最初的印象感觉是某种积极心理学或者成功学。中学阶段,我迷上各种“心灵鸡汤”,鸡汤喝多了便腻了,后来不怎么看了,更何况他还取了这么个“十全大补汤”的名字。

        当然,看了这本书后,我是有收获的,尤其某些以前想不明白的问题,作者给了我一个答案,否则,也不会有这篇博文了。在这本书里,作者说明了,“NLP是研究我们的大脑如何工作的学问,知道大脑如何工作,我们可以配合和提升他,因而使人生更成功快乐。”书开头的这个定义吸引了我,“大脑如何工作,如何快乐”都是我最近关心的话题。

        NLP有句名言“没有事情是绝对的,包括这一句话。”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我常常听说的只是前半句,而且也已经内化为自己的信条了。没有事情是绝对的,所谓的各种“标签”只是统计学意义上的大概率,所以“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什么星座怎么样、北方人怎么样、潮汕人怎么样、凤凰男等标签都是偷懒的认知方式,仅仅拿来做聊天的谈资是不错的,但真的作为省事的判断标准就未免太懒惰了),没有一种方法是最适合的,没有什么事情是理所当然的,“一定”、“应该”、“肯定会”、‘“肯定不会”这些绝对的话语是要小心的,如果有人告诉你“这生意一定赚大钱”、“这用了你皮肤就好了”……你懂的。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包括这一句话。所以,绝对或许是存在的?但NLP是不相信绝对的,他不是拒绝或者否定“绝对”的存在,而是不会花时间去寻找或者证明“绝对”,他不追求“真理”或“真相”,追求的是“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的效果,也就是说效果最重要。

1、效果最重要,在于“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我们是个很喜欢讲道理的民族,从小听得最多的也是各种道理,以至于不少小朋友们一想起老师、家长,都容易联想到大话西游里对悟空充满爱意的唐僧。年纪大了,谁都会有些人生道理迫不及待跟人分享,但自从我明白了“你讲得越有道理,对方越没有面子”的道理后,我便时常提醒自己不要“好为人师”,只写不说,因为你随时可以点击右上角关闭我的啰嗦,不用出于好心怕我尴尬而继续听我念叨,这样很好。

         作者提到“讲道理往往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情上,注重效果则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来”,所以注重效果是个很好的习惯,毕竟未来跟现在才是最重要的。而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如果旧的结果不错,尝试旧的做法无可厚非,但最奇怪的就是,明明试了没有效果,还一试再试的偏执,这种偏执相信不少人曾有过经验。

2、效果最重要,所以“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在看到这一观点以前,我一直以为的沟通就是双方坐下来对一件事情交换想法,达成一致。现在看来,沟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你或许认为说话是最好的沟通方式,他或许认为行动是最好的沟通方式,而且很多时候或许只是你单方面想要沟通,这种时候往往是因为你心里面有个对沟通结果的期待,而“沟通方式没有对与错之分,而沟通效果则有好与坏之别。

        沟通效果往往取决于对方的回应,强调说得对不对没有意义,说得有好效果才重要。没有效果的时候就要改变沟通方式,直至你所期望的回应出现,然后继续这个沟通方式,保持良好的沟通效果,如果有一天所期望的回应消失了,就需要不断的改变沟通方式,直到理想的回应重新出现。”一个妈妈念叨自己的儿子不要玩游戏,念叨了没有用,再不断的重复念叨,孩子行为没有改变却有可能影响了母子关系。这就是因为没有及时改变沟通方式没有效果甚至出现反效果的表现。

3、效果最重要,所以真实情况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出事里正面的意义,积极地运用它去提升自己,管他算不算是阿Q呢!”

         从前我是个十足的阿Q,连督导都说我是个积极乐观的人,不过自从某天被嘲弄为啊Q精神后,我开始掉进了是否自欺欺人的疑问泥潭里,然后结果就是不怎么开心了,但其实变得“实际”对事实的改变也没有很大帮助,既定事实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反而多了个消沉的状态。所以以寻找快乐成功人生为目标的人来说,事实怎么样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事怎么才能经过自己的加工变成一个通向快乐成功的目标的垫脚石。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心灵鸡汤大体是提倡要积极乐观的,不过鸡汤喝醉还是会清醒,之后很多人会感叹然并卵,反而更加消沉了,这也是现在“鸡汤”在网络上变成一个贬义词的原因吧,但实际上鸡汤管不管用,并不在于喝,而在于有没有吸收,“积极的运用它去提升自己”这就是关键了,这本书与其他书籍不一样的地方是他并不只满足于“讲道理,陈述观念”,而是给了具体的实践方案,可惜我并没有去实践,当然这也因为我有一个疑问:虽然书中说这些实践方法是容易可行的,但是我并不觉得容易操作,起码不太容易入戏……当然,这并不影响我觉得这本书值得一读,“NLP是一个工具箱,是你解决问题一种可选方案”。我挺认同这种观点的,想通过一本书脱胎换骨这种想法本身带有极大的功利心,毕竟不见棺材不掉泪是人的本性,只要能够给你带来新观点新思考就是一本好书,至于鸡汤,自己熬的效果才更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桥”不怕旧 ,最紧要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