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的本质

序 、很早之前有幸任职过一家 K12 在线教育公司(高中数学) ,当时应该是属于走在线教育概念的前沿了 ,业务跑一年之后不得不折戟沉沙 。随后自己一直任职于在线教育行业 ,有时候也在想当时我们为什么会走不下去 ?直到最近开到一篇吴伯凡老师的文章《在线教育的未来》之后 ,感觉茅塞顿开 。

在线教育的非理性繁荣

在疫情爆发以来 ,有很多企业逆势增长 ,比如说我们以前讲到的字节跳动、美团、拼多多。但是,论逆势增长的速度 。有一个行业并没有引起大家特别大的注意,它就是在线教育。

从统计数字来看 ,今年上半年 ,在线教育行业的融资额度是 132亿 元 ,正好是去年上半年的两倍 。在中国 ,现在接受在线教育的人数已经达到了 4亿 ,也就是近 1/3 的人在接受在线教育 。这些在线教育的上市公司 ,像跟谁学 、网易有道的市值 ,近半年的增长率已经超过了拼多多和美团 。比如说跟谁学这家公司 ,它去年6月份上市 ,到现在它的市值已经是原来的828% ,从每股 12 美元涨到每股 97.43 美元 。

从注册的数字来看 ,今年1到5月 ,每天新增 140 家在线教育创业企业 。在6月底 ,阿里宣布成立了淘宝教育 ,大举进军教育领域 。还有新闻说 ,字节跳动all in在线教育 ,就是以巨大的额度来押宝教育 。在今天 ,可以说中国的在线教育已经呈现出一种类似于寒武纪大爆发的状态 。

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白,眼下在线教育的繁荣既受制于在线教育本身的发展逻辑 ,也是由于突然出现的疫情造成的 。这就是说 ,现在呈现出异常繁荣的在线教育 ,其实是传统线下教育的一种代偿形态 ,不是因为大家都觉得在线教育好 ,我们对它趋之若鹜 ,而是因为疫情当前 ,我们只能选择这样一种方式 。

在线教育的困境

授课形式没有突破 ,互动性差

世界上第一代远程教育出现在19世纪后半期,那就是函授,是教育借助于现代的邮政技术而进行的一种尝试。当然,函授教育的模式是一点对多点,它的介质用的是纸质印刷的学习课本和资料,互动性很差,教与学之间的互动非常微弱。

广播和电视技术出现以后就出现了第二代远程教育,我们熟悉的广播电视大学就属于这一种。当互联网出现之后,就出现了第三代的远程教育。前三代远程教育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单向的一点对多点的教育,互动性非常差。

作为线下教育的代偿形态

你可能早就注意到一个问题 ,所有的行业现在都有线上业态和线下业态 。在线上业态当中 ,在线教育是对线下业态最不具有颠覆性和替代性的一个业态 。

线上零售正在快速地吞噬线下零售的地盘 。但是 ,线上教育对线下教育的颠覆性几乎微乎其微 ,它在整个教育行业当中占的份额完全没办法与在线零售在零售行业中所占的份额相比 。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在线教育其实是线下教育的一种代偿形态 。不论感觉在线教育怎么怎么好 ,但是人接受教育,绝不仅仅是听课,有人把它比作是首付和按揭。你听课的时候顶多是一个首付,接下来你需要大量长期的付出,这就有点像按揭。

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服务经济

如果说教育是一个生意的话,它的交付方式很特殊。如果你是做手机的,你只需要把你做的手机交付到用户那儿。如果你是一家出版社,你只需要把你出版的书交给读者。出版社所做的工作是产品经济。而教育更像是服务经济。

我们知道,产品和服务最重要的差别是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关系。如果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分离的,它就是产品。如果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同时发生的,它就是服务。比如说理发的时候,理发师的生产过程就是你的消费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就是一种服务经济,它不能够把一个完整的产品形态直接交到你手里。

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老师的定位是服务者 、目的是让知识顺利交付

古代的教育,孔子强调因材施教,就是说老师对不同的学生教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孔子还有一句著名的话,叫“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也就是说,你学习了以后,通过练习、思考出现了很多的困惑,这个时候我才能给你指导。如果你听了课,没有什么反应,你还没有达到我们所说的那种听牌的阶段,我就不会把答案告诉你。

所以,就有一个问题,教育的主体是谁?谁在教,谁在育?那当然是老师。但是,教育真正的主体其实是受教育者,或者是说学习者

教育的本质是学习,教育不是给老师展现才华的一个平台,它是为了让知识能够顺利地交付,让受教育者,也就是学习者能够不断地实现知识更新和认知迭代。老师真正的角色是一个服务者,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个仆人。他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在知识上能够明显地成长。

学习的本质

学是开始, 习才是关键 。

孔子有一句话可以说经典地表述学习的本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学习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先是学,然后是习,而且学只是一个开始,它最终的成果必须要依赖于学之后大量的练习。所以,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当中的一省是“传不习乎”。

可以说在中国古代的教育理念当中,把老师传授之后的练习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后来,王阳明写了一本著作,叫《传习录》。

在传统的教育中,老师讲课,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然后老师批改作业。这个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有学有习的过程。我们所熟知的传统教育形态,存在着一个我们不易觉察的漏洞,就是这种教育虽然具有一定的互动性,但是它的互动性是远远不够的。

小结

教育的本质是服务经济 ,而不是产品经济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教育是一种体验经济。通过营造特定的场景,特定角色的设置,让学习者有充分的参与性。
学习的本质是 “学而时习之” ,学是开始 ,习才是关键 。并且最终学生和家长评判你的教育效果好不好,是要看最后的考试成绩的。
尽管老师、名师很重要,但教育的主体是学习者,是学生,而不是老师。

回顾一下当年 K12 在线教育公司

可以采用跟谁学公司的双师直播模式 ,主讲老师之外还有辅导教师、班主任。

听主讲老师的课的人可能有几千人 。但不是听完课就完了,这些学生会被分成一个一个的班,有班主任,还有每一门课的辅导老师,辅导老师也会做直播。主讲老师是没有互动性和个人性的,辅导老师做的工作就是主讲老师没法做到的。

由于大量的学生被分成了一个一个的班,班主任和辅导老师对自己的学生具有充分的了解,这一点是很多的在线教育企业没法提供的。用我们前面的话说,很多在线教育企业提供的是主讲老师的授课,它更多地像是在交付一个产品。

如果说主讲老师负责的是帮助学生去学,那么班主任和辅导老师就是帮助学生去习。如果说主讲老师提供的是产品,那么班主任和辅导老师提供的是服务。主讲老师提供的是无个人针对性的知识内容,而辅导老师提供的是具有明显个人针对性的服务型的教学。

·······

我们当时主打的是名师课堂 、高质量标签化 AI 题库 ,也确实签约了全国很多高级特级教师 ,教师资源算是很雄厚吧 。现在给我的感觉,当时的业务是把知识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可能市场在跑学校签约学校 ,但是在应用的业务上是没有做大量习的操作 ,可能做题算是一个吧 。。。

······

 

来源于得到吴伯凡老师的商业知识课程 。

你可能感兴趣的:(Super含的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