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反思开始自己的成长

准备了那么久,课也完全按照自己的预期来进行的,可以说做到了我所想象到的极致,却有了这样无可奈何的结局,我应该反思自己的失败之旅。

刚好是参考了风头正劲的王君老师的课例,我是相信我的模仿能力的,不能说原汁原味吧,至少也有七八分的神似,却没想到被怀疑的是课有没有回到文体。

这真的让我无语,文体的教学在前边一课已经完成的彻彻底底,在这里不是要体验更加另类的语文学习吗,这好像是王君老师所说的找出另类的美来。

很遗憾我也许走的有点稍微过头了,没有注意环境和对象,毕竟不是讲给学生听的,我的听课对象是高高在上的所谓权威人物,他们似乎可以生杀大权在握,而挑出毛病也好像才是最大的能耐。

在这里没有所谓的爱才惜才,只有小题大做和匪夷所思,全国著名的教育课例大师,最为精彩的教学创意,因为挑战了新的更有语文意味的教学方式,而被怀疑为误读了教学要求。

不是吗?他们也在肯定我的教学创意,他们也感觉寻美之旅很有创意,却要翻开语文单元教学要求,对本该两节课才能结束的文章进行很没有价值的解读。

也许我又要等十年了,作为一个教育者,有几个十年来让自己消耗啊,可以排除一些东西的话,我的教学不也是高屋建瓴精彩频出吗,怎么就非得有板有眼,像是来自于一个模子。

我不想说我们这儿的教学水平和这里的主观臆断有一些关系,因为他们的眼界根本就没有打开,不知道外面已经走到了那般田地,却还在这里夜郎自大孤芳自赏。

这让我想起来李镇西老师原来的一篇文章,他说有一个刚登讲台的年轻老师,有一次要上公开课,来了一位专家,说他的课上的太热闹了,没有抓住课的规律,应该一丝不苟的沉下去。

而第二次这个人就有板有眼按部就班,又被另一个领导说成死气沉沉,没有年轻教师该有的激情和活力,这让那个老师很是憋屈,反思了很久,终于找出了一点东西。

很快到了第三次,他就两者兼顾,可以说没有任何的偏离,用有的观点来说就是恰到好处,但是又出问题了,就是没有特色,这个人从此远离了公开课。

如果说这里有什么失败的话,李镇西老师没有进行过多的解读,他好像是在鼓励多一些包容,多发现课的优点,或者说是走到上课人的构思上,而不是刚好相反。

我却在这里感觉到了一些失败,就是上课的人没有对象意识,缺乏对听课人的心理评价,不可能进入因人而异的有的放矢中,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一个希望活泼有创意的听课者,看到第一节课,肯定会惊喜不已的,同样道理,一个希望回归常识有教学规矩的,就会喜欢上第二节课,那么第三节课是对那些渴望两者兼顾的。

不过在这里都被否定了,只能说明这个人命该如此,毕竟我们的课上给什么样的人,在上课之前我们可以评估学生,但是却没有办法揣测专家,只能说自己命苦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反思开始自己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