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集团营运总监Christopher Gelvi日前接受了《上海证券报》专访。他表示,2019年,瑞银宣布计划增加大约400台机器人,从而减少约10%的人工处理流程。瑞银的运营理念是通过流程改造和重构来简化工作步骤,提升效率和准确度,达到最终不再需要机器人辅助的最优化运营状态。


在逐浪金融科技的征途上,没有一家银行敢落后。2019年,瑞银宣布计划增加大约400台机器人,从而减少约10%的人工处理流程。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瑞银已经有约1000个机器人投入运作,主要集中在后台营运部门。

谈到银行的自动化,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应用场景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非技术本身。我们的运营理念是通过流程改造和重构来简化工作步骤,提升效率和准确度,达到最终不再需要机器人辅助的最优化运营状态。” 瑞银集团营运总监Christopher Gelvin日前在接受上证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

自动化最优解:没有机器人

这家瑞士银行采用的流程机器人(RPA),并非人形机器人,而是一种软件程序。“一台机器人对应着一项具体的任务,小到比如更新姓名和地址栏等” Gelvin向记者解释道。

一切需要人工键盘操作的重复性工作,都是流程机器人要代替执行的任务。包括结算清算,将表格、邮件、语音、聊天等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结构化数据。正是基于这样的工作属性,瑞银大约70%的机器人都部署在后台部门

他认为,最优的自动化是不再需要机器人,因为系统通过内部流程改造和重构,已经达到了运营最高效的目标;次优的自动化则是 “退役” 机器人,这意味着技术提升后,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环节;第三优的自动化才是通过高效运作的机器人来提升运营效率。

对机器人团队的投入始于2016年,当时瑞银仅启用了50台机器人。2018年又扩充了500个机器人,并同步 “退役” 了100台机器人,因为通过内部流程优化,节省了一部分不必要的工作任务。

数字化转型并不仅停留于技术表层,而是流程的再造。“我们需要重建过去所做的事和提供的服务,重新思考如何组织团队和互动交流,用数字化时代的方式来思考流程管理。” Gelvin说。

机器人革命:裁员还是扩员?

机器人的出现,是否意味着更多银行职员面临裁员危机?至少瑞银员工不这么认为。

“新技术的引入,催生了大量全新的工作岗位。我们非常需要既了解运营流程、也懂IT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这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我们原本的营运部员工。” Gelvin对记者表示。

在瑞银集团营运部,来自全球11个营运中心的350名员工专门从事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和运维工作。他们中四分之一的员工,都是经过再培训后,从传统运营团队转型成为机器人研发员。此外,还有2000名左右员工在接受了自动化技术培训后,也开始接触机器人运维工作。


事实上,瑞银集团营运部在中国运作已有10年。作为中国业务解决方案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动化团队成立于2017年。过去三年,整个中国业务解决方案中心的人员数增长了3倍,达到630人。

重复性工作逐步被机器所替代,创造性工作的需求被更大地激发。“在员工看来,自动化技术不会抢走工作,反而带来了更多个人能力升级。” Gelvin称,“我们希望员工做更有意义的工作,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在技术进步的同时,提升整个企业的价值链。”

技术革命,也将带来更多工作机会。麦肯锡在2017年底发布的《自动化时代的劳动力转型》报告中指出,伴随自动化应用的快速发展,预计全球将有3.75亿职工,相当于全球劳动力的14%,需要转型到新的职业领域并学习新的技术。据其预测,到2030年,大约有2000到5000万个技术相关岗位诞生。

原文链接:https://www.51rpa.net/rpanews/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