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关平
目录:
第一章:盗火的普罗米修斯:永无止境的折磨
第二章:法厄同的太阳车:追求高峰体验
第三章:俄耳甫斯和欧律狄克:一次回眸、永世分离
第四章:阿波罗与达芙妮:永远不会喜欢你
第五章:艾科与那罗基索斯:最可怕的惩罚
第六章:结语
————
希腊神话对后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戏剧和诗歌上,也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文学艺术。
创作者从希腊神话中汲取养分,并非因为其宏大的叙事结构或者复杂的神话体系,而是在于故事中的个性化情节,成为了能够引发读者情感共鸣的戏剧元素。
希腊神话强调感性,注重巧合、荒谬等不合常理的剧情,很多事件都由零碎的偶然事件组成,就像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的不和谐因素,这种富有独特个性的情节片段直接导致了悲剧的诞生,西方戏剧也就慢慢形成了。
希腊神话是希腊人认识世界的一种表达方式,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也关注着人类自己,毫不隐晦人性中存在的种种缺陷,并且强调个体区别,不在同一种人同一件事上重复描写。
无论是对待宇宙、自然、人生的思考,还是丰富的感性故事,都是古希腊人在文明历程中的独特创造,是智慧的象征。古希腊文化是名副其实的欧洲文明之源。
中国神话中的人物如女娲、伏羲、后羿等,他们的行为动机大多具有社会性和广泛的公众意义,这和中国哲学中的集体主义思想遥相呼应。
而注重个体的西方,他们的神话以追求个人幸福为主,普遍不具有也不去追求社会意义。
比如法厄同乘太阳车的故事有何社会意义呢?没有。他需要的是个人能力与身份的认可,是高峰体验与极端享受,酿成悲剧的原因完全是由自己的思想行为导致,是性格使然或命运安排,这就形成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两种文化都有所偏重,不够全面。其实追求个人幸福与全人类幸福的和谐统一,才是人类生存最大的意义。
古希腊是同性恋风行的时代,很多人结婚只是为了生育和完成国家的任务,男女之间缺少真正的“爱情”,无论是斯巴达还是雅典,都曾流行这样的社会风尚。
但从希腊神话中,人们却发现口头相传者、记录者和创作者写出了许多感人的爱情故事。
比如俄耳甫斯和欧律狄克,丘比特与普绪克,阿波罗与达芙妮,艾科与那罗基索斯,都是爱情故事的典范,各具特色,情节模式也各不相同:
有死生不变的夫妻恋,有克服万难的情侣恋,有苦追不舍的单恋,有善良纯洁的暗恋和陷入迷圈的自恋。这无不反映出古希腊人在创作故事时,对爱情的真实体验和丰富灵感。
我们在神的故事中看到了人类对神的崇拜,在英雄的故事中看到了人类克服险阻、战天斗地的勇气,在这些爱情故事中看到了古希腊人隐藏在人性深处的纯真情感。人们怀着美好的愿望,希望得到真正的男女之爱。
希腊神话中的经典情节太多,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巨大,本文摘取其中五个故事作评论与随想。
————
△盗火的普罗米修斯:永无止境的折磨
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喜欢折磨人,而且手段残忍,不光是肉体上的虐待,更多的是精神和心灵上的摧残。
普罗米修斯在诸神中是正义的化身,几乎没有什么缺点,一心只为人神之间的公平,做的都是好事。古希腊神话中英雄较多,但大多都为了个人欲望而战,像普罗米修斯这样为整个人类带来福祉的神祗,在希腊神话中并不常见。
他为了人间的光明与温暖,违抗宙斯之命盗火给人类,惹怒了宙斯,结果遭受了惨痛的惩罚:
被宙斯用铁链锁在高加索山的万丈悬崖上,被恶鹰啄食肝脏。因为普罗米修斯是神,伤口会逐渐愈合,而恶鹰却不断地咬其伤口,让它永远在伤愈与受伤之间无限重复,使普罗米修斯尝试着无法想象的痛苦。
这种折磨人的方法犹如吕后对待戚姬,真是闻所未闻,惨烈恶毒,甚至变态。
但从文学意象上来说,创作者采用了戏剧性的“不安的连贯动作”,值得后人借鉴。
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一个人夜间赶路,害怕前方有鬼,不敢往前看,就回过头看后面,可后面真的有鬼看着自己,他又转过头看前面,前面鬼还没有出现,但可能即将会出现,他不愿再次感受到鬼的来临,就又看后面,可是后面真的有鬼……
如此重复又重复,总是被夹击在“鬼已出现”与“等鬼出现”之间,陷入迷阵,永远生活在痛苦与恐怖之中。
普罗米修斯也一样,命运安排他一直在悬崖上受煎熬,伤口愈合时紧接着就面临恶鹰的再次施暴,而施暴后又渐渐愈合,如此这般地永恒生活下去,死又死不掉,如同森罗地狱般的惩罚。
古希腊神话很重视命运的力量,相信“必然”是由无数个“偶然”组成的,而不是单纯地认为好人必有好报,一贯去追求大团圆结局。
很多人无论多么伟大,都无法逃离命运的安排,比如伊阿宋、赫拉克勒斯、阿克琉斯、俄狄甫斯等英雄,再比如金庸笔下的萧峰,始终沿着原定的生命路线前行,形成了一种无法逆转的悲剧效果。
————
△法厄同的太阳车:追求高峰体验
是追求短暂而精彩的一生?还是长久而平淡的一生?这是历代哲人、作家不断思考的问题。
法厄同选择了前者,追求卓越和极致而死,就像扑火飞蛾,明知遇火会化为灰烬,依旧亟不可待地冲向火堆。其经历又是独特而浪漫的,非旁人所能感受,他若不是用生命作为交换,自己恐怕都无法体会。
后世的画家把法厄同的故事画了出来,电影导演也可以把这段神话搬到大屏幕上,未来每位观众都可以模拟驾着太阳车飞上天空的场景。但我们都不是法厄同本人,无法真正地感受他那种强烈的生命力带来的高峰体验。
希腊神话除荷马、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具有文学魅力之外,大多神话散见于民间传说,故事性强而文学性弱。
但对于法厄同驾太阳车的这一段却写得有如浪漫主义文学,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激情冲动,呼之欲出,有如火山爆发,天崩地裂,使人震耳欲聋,无法抑制喧嚣快感,那种想要向全世界挑战的畅快感,对生死放之不顾的破坏力与生命力,完全被感性气息所包围。
其影像化的叙事方法让后人感觉身临现场,非文字记述可以尽现。
看那些景象:
“太阳车在空中颠簸摇晃,像是一辆空车”——法厄同还坐在上面呢;
“在大海中摇荡的船只……任性地奔突起来”——简直就是疯子;
“法厄同颠上颠下,感到一阵颤栗,失去了主张,不知道朝哪一边拉绳,也找不到原来的道路”——顿时一片茫然;
“他回过头去,看到自己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程,望望前面,路途更长”——此刻天际只有孤独与恐惧;
“惊慌之余,他看到星星散布在空中,奇异而又可怕的形状如同魔鬼”——离星星、梦幻何其之近?离大地、现实何其之远?美丽的星空全变作了魔鬼;
“马匹拉动太阳车越过了天空的最高点,开始往下滑行……漫无边际地在陌生的空中乱跑”——对疯子来说,这个世界没有规则可言;
“法厄同看到世界各地都在冒火,热浪滚滚,他自己也感到炎热难忍……他感到脚下的车子好像一座燃烧的火炉……马和车完全失去了控制。乱窜的烈焰烧着了他的头发”——读到此处,只感觉自己也炙热起来;
“最后宙斯只好用一道闪电劈向法厄同,他一头扑倒,从豪华的太阳车里跌落下去。可怜的法厄同如同燃烧着的一团火球,在空中激旋而下”——这样的死亡真不知是壮烈还是浪漫!!!
希腊神话多由角色之间的互动产生剧情,像法厄同这样的独角戏确实不多,而这场戏却被添上浓墨重彩,整个过程精彩振奋,结局悲壮空灵,让人感同身受,无法忘怀。
我们不去评价法厄同是自尊还是虚荣,是勇敢还是逞强。我们只去感受人物在特定场景中表现出那种兴奋、焦虑、茫然、恐惧到绝望的心理过程,就已经很感动了。
这场绝佳的代入体验,我们也许永远无法真实地感受到。如果有,接下来迎接我们的,只能是坠落与死亡。
————
△俄耳甫斯和欧律狄克:一次回眸、永世分离
【只要路上不回头看她,直到你们出了地府,她就可以复活了。】
这么简单的规定,他们居然还是无法遵守。
希腊神话中的神与人都在不断地犯错,没有一个可以做到完美而和谐,包括美神在内。
欧律狄克和俄耳甫斯当然更是犯了大错,应了佛家七苦之一的“爱别离”。
《笑傲江湖》中任盈盈不让令狐冲回头看自己模样的情节,就源自于此处。后来令狐冲在水里的倒影中初次看到了年轻美貌的任大小姐,又仿佛美男子那罗基索斯对湖望影的场景。金庸先生对希腊神话的熟悉程度到了信手拈来、融会贯通的境界。
这对夫妻之间的情感,已经无法用理性形容。真该用力地打欧律狄克的屁股,敲俄耳甫斯的脑袋!
欧律狄克为何要痛苦地呻吟,为何要发出抱怨,为何要引得痴情的丈夫回头??俄耳甫斯为何不能心狠一些,马上就能看到人间的曙光了,可是他偏偏就在此时没有坚定立场,回头看了妻子一眼,短暂的拥抱亲吻换回了夫妻俩永远的离别,炽热的情感带来的却是永恒的痛楚。
我们应该歌颂他们夫妻情深,为他们遗憾、惋惜?还是批评他们失去了理智,被爱冲昏了头脑?
前文多次提到,希腊神话中人人都在不断犯错中成长。
我常拿金庸的书(尤其是《天龙八部》)和希腊神话比较,因为他们书的人物大多都是乖僻的、偏激的、非理性的,一生经历各种过错和误会。
而由细微的失误导致后悔终生的事件,世界各地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电影《罗拉快跑》教给我们一个道理:差之毫厘的变化可以带来无数的可能性,这就是真实而神秘的未知世界。
悲剧虽然毫不留情地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但最终目的是使人产生敬畏之情,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让人更好地珍惜已有的幸福。
作为现实世界的一员,我绝不希望像这对夫妻那样。虽然凄美的传说震撼动人,使后人永恒地记忆与怀念,却不如让两个人平平淡淡地长相厮守。
————
△阿波罗与达芙妮:永远不会喜欢你
当我们苦苦追寻的女孩宁可死去也不愿意和自己在一起时,就可以想想这个神话故事。
日神阿波罗是诸神中最英俊的一位,而偏偏连自由恋爱的幸福都无法获得。阿波罗对达芙妮的追逐,达芙妮对阿波罗的躲避,都源自于丘比特的一个玩笑。是小爱神的钝箭将二人永远变成了同级的磁铁,贴在一起只会相斥。
就像《赛车总动员2》中,板牙被坏人装上了隐形炸弹,为了不牵累好基友麦昆,板牙宁愿被误会也要处处躲避,不能与麦昆靠近。板牙是因爱而躲,而达芙妮是因厌而逃。怪不得苦恋中的人会叹一声天意弄人、有缘无分。
我写过一个短篇小说《玩具王国》:女孩和男孩卷入了一个由“神”(命运)操控的世界之中,由于“神”指引着他们走向结合的道路,女孩不知这到底是男孩的阴谋布局还是真正“神”的旨意,她最后宁愿放弃生命跳入异次元空间,也不愿意和这个男孩发生性关系。
这个故事与达芙妮化为月桂树也不接受阿波罗的爱有异曲同工之妙。她们都是在感情上极力捍卫尊严的人,都是超越时代的女性。
作为男性,我支持达芙妮和小说中女孩的做法,虽然我也会像阿波罗那样痴情苦恋、心痛不已,但是我依然认为达芙妮的选择可贵。如果女人连自主选择心仪对象的权利都没有,还谈什么民主、平等、自由?
启蒙时代卢梭、伏尔泰提出的价值观正是源自于古希腊社会,达芙妮的这段虐心故事如实地反映了捍卫女性尊严、尊重恋爱自由的思想。
阿波罗也是条汉子,尊重达芙妮的选择,虽求爱不成,却并未因此懊恼,反而真心地善待达芙妮化身的树,他的发上、琴上和箭袋上总是饰以桂树的枝叶,在树下静静地坐着,弹奏起典雅忧伤的旋律,诉说着浓情蜜意,希望化为月桂的达芙妮别再躲避了,能够听他衷心的话语。
终于可以守候在她的身边了,而她已成了树。这与阿紫抱着萧峰的尸体跳下悬崖的感受一样。原来只有失去了,才能真正的得到。
比起烦恼的维特以自杀的方式对待失恋,阿波罗的做法则比较理智。也难怪,太阳神本就是理性之神。意味深长的结局是对爱情的继续等候与盼望,混合阿波罗向月桂树低诉的乐曲,永远萦绕在读者的耳际。
————
△艾科与那罗基索斯:最可怕的惩罚
奥林匹斯山的诸神和凡尘俗世的人,大多都用情不专,而艾科是打破这一规则的可爱少女。她与那罗基索斯的爱情经历独特而悲情,读后唏嘘不已。
艾科因得罪了天后赫拉而受到惩罚,永远无法自主地说话,只能模仿别人说话的最后几个字,因此失去了友情,也无法获得爱情。在单独面对心仪的美男子那罗基索斯时,竟连最简单的打招呼都做不到,还因为模仿了那罗基索斯说话的最后几个字,使美男子心生反感。当那罗基索斯骂她的时候,她模仿最后几个字也回骂了那罗基索斯。
“我也不想说这些话,但我控制不了啊!”这是她最爱的男子,可是竟然要被迫说出与内心截然相反的话来给他听,难道这还不是最残忍的惩罚吗?肉体之诫虽然疼痛,但却是短暂的,能消肿愈合和重生,而精神上的折磨不仅具有同样的疼痛感,而且会成为永恒的伤,一辈子都无法消解。
艾科心里想:“被迫说出让人讨厌的话是多么痛苦啊,还不如彻彻底底成为聋哑人!”现实中那些可以自由说话的人,偏偏要故意隐瞒,不愿表达真实想法,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坦诚与信任而彼此误会,这是何等的讽刺!
为了不让心爱的人继续讨厌自己,艾科决定住进一个阴冷黑暗的山洞,孤独地度过此生,这样她就不会再说不想说的话了。比起俄耳甫斯的孤独守候、阿波罗的永远陪伴,艾科选择了另一种爱的方式:尘封自我。
艾科的爱情无法实现,那么那罗基索斯的爱情又如何呢?复仇女神说,“那种只爱自己而不会爱别人的男人,今后一定会为他永远无法实现的爱情而苦恼。”接下来的惩罚就是给予他的。
他在水中见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正在看着自己,他这辈子第一次心动,竟不知道这位“美女”就是他自己的倒影。他,竟爱上了自己的影子。这就是“自恋”(narcissism那罗基索斯)一词的来源。
原来爱上自己竟会如此苦恼:远远地能看到“她”,可一凑近“她”就走了;可以看到“她”的容颜,却无法听到“她”的声音;想亲吻一下“她”都不可以,只能默默地看着“她”……那罗基索斯陷入了一个疯狂的漩涡世界。
当那罗基索斯对着湖面的倒影说出“我爱你”的时候,在一旁躲着看那罗基索斯的艾科也发出了“我爱你”三个字!!!这是故事的最感人之处。
艾科只有在当那罗基索斯自恋时,才能模仿他的语言说出自己的真心话,而她对于爱情的要求仅限于此,只要能在心上人的身边倾诉心意就已足够,这是多么简单又悲哀的心愿呀!
《天龙》一书中的康敏、阿紫就有这两位人物的影子。康敏如同自恋的那罗基索斯,她爱的不是段正淳也不是乔峰,只不过是自己的容貌而已;阿紫犹如艾科,爱上了永远不会爱自己的姐夫,她的心里话也永远无法说出。最后康敏因为容颜尽毁被镜中的自己吓死,阿紫抱着心上人的尸体坠落万丈悬崖,金庸给她们送上了更诡异的结局。
这就是佛家七苦中的“求不得”,艾科与那罗基索斯都想得到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可是他们无论怎么苦苦寻觅,都无法实现这个简单的愿望。
那罗基索斯最后选择了投入水中,在幻影中迎来了自己的爱情,艾科也化为了水仙花,永远陪伴在那罗基索斯的身边。他们也许会永恒地呆在一处,可彼此的心意始终无法互通,就像若即若离的水与花,享受着孤独的唯美。
————
△结语:
一个故事或民间传说,如果只有华丽的剧情,看过几遍也许会厌烦。只有那些富有深刻哲理和意义的作品才会带来永恒的意义,比如《安徒生童话》中《国王的新装》《小美人鱼》《夜莺》,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同身受、意味深长的思考和永不停息的讨论。
希腊神话中有很多情节都是与人性息息相关的,并不是只有在神话背景之中才能流传,只要在有人类的世界,故事都不会过时。它突出的是深刻复杂的情感,而不只停留于通俗浅显的叙事。
希腊神话为后世的欧美文学带来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丰富的故事来源,尤其是个性化的情节给后人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和强大的生命感受力。
希腊神话还具有强大的启发功能,自我实现能当成对爱情的执着来读,错误的恋情可看作是人生的荒谬,生存与死亡之间的不可预知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思考。每一个悲剧的背后可能都隐藏着荒诞的喜剧感,让人读来可谓是笑中有泪,泪中带笑。
西方文学家受希腊神话影响很深,笔者还在研究之中。而对于东方的文豪如金庸和手冢治虫颇有体会(文中引用了几处金庸小说中与希腊神话相似的情节片段,手冢治虫的借鉴日后再作专门探讨)。
他们从希腊神话中汲取了大量养分,并融会贯通到自己的故事模式之中,表现出高超的创作天赋,让我惊奇于复古与创新的完美结合,仿佛看到了神一般的力量。
2012/1/10初稿 2018/2/1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