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开发中的架构模式 -- MVC / MVP / MVVM

预备知识

了解 Android 基本开发
看完本文可以达到什么程度
了解如何分析一个架构模式
掌握 MVC,MVP,MVVM 架构定义和实现

更多面试内容,面试专题,flutter视频 全套,音视频从0到高手开发。
关注GitHub:https://github.com/xiangjiana/Android-MS
免费获取面试PDF合集
免费提供简历修改建议,获取大厂面试PDF和视频教程

文章概览

一、什么是架构

关于架构的定义,其实在很多书籍和文章中都是不同的,很难做一个统一。这里列举两个定义:

在维基百科里是这样定义的

软件架构是一个系统的草图。软件架构描述的对象是直接构成系统的抽象组件。各个组件之间的连接则明确和相对细致地描述组件之间的通讯。在实现阶段,这些抽象组件被细化为实际的组件,比如具体某个类或者对象。

在 IEEE 软件工程标准词汇中是这样定义的:

架构是以组件、组件之间的关系、组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内容的某一系统的基本组织结构,以及指导上述内容设计与演化的原理。

在看过茫茫多的架构定义以后,我理解的架构是这样的:

1.为了解决特定的问题而提出
2.按照特定的原则将系统整体进行模块/组件/角色的划分
3.建立模块/组件/角色间的沟通机制

具体解释一下,首先是要有特定的问题,没有问题空谈架构,仿佛是空中楼阁,没有实用价值,而对应到不同的问题,会有不同的解决方式。
其次是模块的划分要根据特定的原则,没有原则随意划分,也就无从去评估一个架构的好坏。最后就是模块间的通信机制,让系统成为一个整体.

最后,架构模式,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一种规则,往往一种架构模式可能会有不同的实现方式,而实现方式之间,只有合适与否,并没有对错之分。

二、如何分析一种架构模式

上面我们介绍了架构的定义,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在后面分析架构模式的时候,也会从这三方面进行。

2.1.架构解决了什么问题

知道了架构模式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才能针对性的去看,去想其解决方法是否得当,是否合适。

2.2.架构模式是如何划分角色的

架构中最重要的就是角色 / 模块的划分,理解了架构模式中的角色划分,才能更好的理解其结构。

2.3.角色间是如何通信的

角色间的通信也是重要的。相同的角色划分,采用不同的通信方式,往往就构成了不同的架构模式。

角色间通信我们可以理解为数据的流向。在 Android 开发中,通信中的数据可以理解为两种,一种是数据结构,也就是网络请求,本地存储等通信使用的 JavaBean,另一种是事件,也就是控件产生的动作,包括触摸,点击,滑动等等。我们在通信过程中,也主要关注这两种数据。

三、常见的架构模式有哪些

对于我们 Android 开发者来说,常见的架构模式基本上就是 MVC,MVP,MVVM,这三种也是开发 GUI 应用程序常见的模式。

除此之外还有 分层模式,客户端-服务器模式(CS模式),主从模式,管道过滤器模式,事件总线模式 等等。

这篇文章还是具体分析 MVC,MVP,MVVM 这三种架构模式。

四、不使用架构之前 App 是怎么开发的

我们在了解架构的定义以后,可能会想,为什么要用这些架构模式呢?在我们不了解这些模式之前,也是一样的开发。类似设计模式,其实架构模式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应用软件开发出来,而是让结构更清晰,分工更明确,扩展更方便等等。

我们可以看看,在不使用架构模式之前我们是怎么开发的。
举个简单的栗子,我们界面上有 EditTextTextViewButton 三个控件,要实现的功能也比较简单:

1. EditText 接受用户输入的内容
2.处理用户输入的数据
3.数据处理后输出到 TextView
4.点击 Button 清空用户的输入

界面如下:

我们看看不使用架构模式是怎么开发的,也就是我们一般常用的开发方式:

4.1. 首先在 xml 设计界面

    
    

      

      

      

      
  

1.在 Activity / Fragment 中获取 View,进行事件监听
2.通过 View 事件获取数据后进行处理
3.设置处理后的数据给 View

代码如下:

  class NormalFragment : Fragment() {
      companion object {
          fun newInstance(): Fragment {
              return NormalFragment()
          }
      }
      private val handler: Handler = Handler()

      override fun onCreateView(inflater: LayoutInflater, container: ViewGroup?, savedInstanceState: Bundle?): View? {
          return inflater.inflate(R.layout.architecture, container, false)
      }

      override fun onViewCreated(view: View, savedInstanceState: Bundle?) {
          super.onViewCreated(view, savedInstanceState)
          titleText.text = "NORMAL"
          edit.addTextChangedListener(object : TextWatcher {
              override fun afterTextChanged(s: Editable?) {
                  handleData(s.toString())
              }

              override fun beforeTextChanged(s: CharSequence?, start: Int, count: Int, after: Int) {
              }

              override fun onTextChanged(s: CharSequence?, start: Int, before: Int, count: Int) {
              }
          })
          clearText.setOnClickListener {
              edit.setText("")
          }
      }

      // 数据的处理,真实情况下可能是网络请求,磁盘存取,大量计算逻辑等等
      private fun handleData(data: String) {
          if (TextUtils.isEmpty(data)) {
              msgText.text = "default msg"
              return
          }
          msgText.text = "handle data ..."
          handler.removeCallbacksAndMessages(null)
          // 延迟来模拟网络或者磁盘操作
          handler.postDelayed({
              msgText.text = "handled data: $data"
          }, 3000)
      }
  }

默认开发方式的缺点:

我们来分析一下上面的代码,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处理逻辑都集中在了 Activity / Fragment 中,不管是对 View 的操作,还是对数据的处理。带来的问题就是 Activity / Fragment 中逻辑臃肿,后续扩展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职责划分不清晰,给后续维护也带来了困难。

既然如此,我们看看使用架构模式改造后是什么样子的。

五、MVC 架构

5.1 模式介绍

其实关于 MVC 架构,在不同的框架里,实现会有些差别,这也正说明了架构是一种思想。我们这里选用一种比较主流的实现。

5.1.1. 解决什么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上面不使用架构进行开发,带来的问题是 Activity / Fragment 逻辑臃肿,不利于扩展。所以 MVC 就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控制逻辑,数据处理逻辑和界面交互耦合。

这里先插一个题外话,其实我们作为程序员,写代码不仅要实现需求,还要让代码易读,易扩展。这一点,往往也能体现功力,并不是说使用了各种奇技淫巧才是大神。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接触过 Java Swing 桌面应用开发,在 Java Swing 中,界面 / 控件的设置,也是用 Java 代码来实现的,如果不采用架构,最后的结果就是控制逻辑,数据处理以及页面展示的代码都集中在一个类中,读者朋友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代码简直是难以维护

5.1.2. 如何划分角色

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MVC 架构里,将逻辑,数据,界面的处理划分为三个部分,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各个部分的功能如下:

  • Model 模型,负责数据的加载和存储。
  • View 视图,负责界面的展示。
  • Controller 控制器,负责逻辑控制。
5.1.3. 如何通信(数据的流向)

我们再看看三者之间是怎么通信的。

在介绍通信之前,我们先解释一下通信中的数据是什么。其实在 Android 开发中,通信数据可以理解为两种,一种是数据结构,也就是网络请求,本地存储等通信使用的 JavaBean,另一种是事件,也就是控件产生的动作,包括触摸,点击,滑动等等。我们在通信过程中,也主要关注这两种数据。

MVC 架构中,View 产生事件,通知到 ControllerController 中进行一系列逻辑处理,之后通知给 Model 去更新数据,Model 更新数据后,再将数据结构通知给 View 去更新界面。

这就是一个完整 MVC 的数据流向

5.2 在 Android 中的具体实现

理解了 MVC 模式,我们看看其具体实现。

其实在 Android 开发中,其本身默认可以理解为 MVC 结构,把 View 放在 xml 中与 Java 代码解耦,然后 Activity / Fragment 充当 Controller 进行逻辑控制,但是 Android 本身并没有对 Model 进行划分,所以往往我们会让 Activity / Fragment 充当 ModelController 两个角色。而且往往 xml 中的 View 操作也是在 Activity / Fragment 中,导致有时候 Activity / Fragment 也会充当一些 View 的角色。

所以我们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要把职责划分清楚,这里我们让 Fragment 充当 View 的角色,把 ModelController 的逻辑划分清楚。

我们先定义三个接口如下:

  // 数据模型接口,定义了数据模型的操作
  interface IModel {
      fun setView(view: IView)
      // 数据模型处理输入的数据
      fun handleData(data: String)
      // 清空数据
      fun clearData()
  }

  // 视图接口,定义视图的操作
  interface IView {
      fun setController(controller: IController)
      // 数据处理中状态
      fun dataHanding()
      // 数据处理完成,更新界面
      fun onDataHandled(data: String)
  }

  // 控制器接口,定义控制器的逻辑
  interface IController {
      fun setModel(model: IModel)
      // EditText 数据变化,通知控制器
      fun onDataChanged(data: String)
      // 清空按钮点击事件
      fun clearData()
  }

上面三个接口分别定义了 Model,View,Controller 的操作。有一点注意的是,根据 MVC 的通信流程,View 需要持有 ControllerController 需要持有 ModelModel 需要持有 View,所以需要暴露相应的接口。

下面我们看看具体的实现:

  • Model 的实现

Model 中对数据的处理是添加了 "handled data: " 前缀,并增加了 3 秒的延迟

  class HandleModel : IModel {
      private var view: IView? = null
      private val handler: Handler = Handler(Looper.getMainLooper())

      override fun setView(view: IView) {
          this.view = view
      }

      // 接受到数据后,进行处理,这里设置了 3 秒的延迟,模拟网络请求处理数据的操作
      override fun handleData(data: String) {
          if (TextUtils.isEmpty(data)) {
              return
          }
          view?.dataHanding()
          handler.removeCallbacksAndMessages(null)
          // 延迟来模拟网络或者磁盘操作
          handler.postDelayed({
              // 数据处理完成,通知 View 更新界面
              view?.onDataHandled("handled data: $data")
          }, 3000)
      }

      // 接收到清空数据的事件,直接清空数据
      override fun clearData() {
          handler.removeCallbacksAndMessages(null)
          // 数据清空后,通知 View 更新界面
          view?.onDataHandled("")
      }
  }
  • Controller 的实现

Controller 的实现比较简单,将操作直接转发给 Model,实际上,对于复杂的业务场景,这里要处理很多业务逻辑。

  class HandleController : IController {
      private var model: IModel? = null

      override fun onDataChanged(data: String) {
          model?.handleData(data)
      }

      override fun clearData() {
          model?.clearData()
      }

      override fun setModel(model: IModel) {
      }
  }
  • View 的实现

这里 Fragment 充当了 View 的角色,主要负责将 View 的事件传递给 Controller,以及接受到 Model 的数据进行界面更新。

  class MVCFragment : Fragment(), IView {

      companion object {
          fun newInstance(): Fragment {
              return MVCFragment()
          }
      }

      private val model: IModel = HandleModel()
      private var controller: IController = HandleController()

      override fun onCreateView(inflater: LayoutInflater, container: ViewGroup?, savedInstanceState: Bundle?): View? {
            return inflater.inflate(R.layout.architecture, container, false)
      }

      override fun onViewCreated(view: View, savedInstanceState: Bundle?) {
          super.onViewCreated(view, 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roller(controller)
          model.setView(this)

          titleText.text = "MVC"
          edit.addTextChangedListener(object : TextWatcher {
              override fun afterTextChanged(s: Editable?) {
                  // 通知 Controller 输入的数据产生变化
                  controller?.onDataChanged(s.toString())
              }

              override fun beforeTextChanged(s: CharSequence?, start: Int, count: Int, after: Int) {
              }

              override fun onTextChanged(s: CharSequence?, start: Int, before: Int, count: Int) {
              }
          })
          clearText.setOnClickListener {
              // 通知 Controller 清空数据事件
              controller?.clearData()
          }
      }

      // Model 数据变化,进行界面更新
      override fun onDataHandled(data: String) {
          if (TextUtils.isEmpty(data)) {
              edit.setText("")
              msgText.text = "default msg"
          } else {
              msgText.text = data
          }
      }

      // Model 数据变化,进行界面更新
      override fun dataHanding() {
          msgText.text = "handle data ..."
      }

      override fun setController(controller: IController) {
          this.controller = controller
      }
  }

这样我们就实现了一个简单的 MVC 结构。

5.3 MVC 架构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
  • 结构清晰,职责划分清晰
  • 降低耦合
  • 有利于组件重用
缺点:
  • 其实我们上述的示例,已经是经过优化的 MVC 结构了,一般来说,Activity / Fragment 会承担 ViewController 两个角色,就会导致 Activity / Fragment 中代码较多
  • Model 直接操作 ViewView 的修改会导致 ControllerModel 都进行改动
  • 增加了代码结构的复杂性

六、MVP 架构

6.1 模式介绍

6.1.1. 解决什么问题

MVP 要解决的问题和 MVC 大同小异:控制逻辑,数据处理逻辑和界面交互耦合,同时能将 MVC 中的 ViewModel 解耦。

6.1.2. 如何划分角色

MVP 架构里,将逻辑,数据,界面的处理划分为三个部分,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Presenter)。各个部分的功能如下:

  • Model 模型,负责数据的加载和存储。
  • View 视图,负责界面的展示。
  • Presenter 控制器,负责逻辑控制
6.1.3. 如何通信(数据的流向)

我们可以看到,MVP 中的各个角色划分,和 MVC 基本上相似,那么区别在哪里呢?区别就在角色的通信上。

MVPMVC 最大的不同,就是 ViewModel 不相互持有,都通过 Presenter 做中转。View 产生事件,通知给 PresenterPresenter 中进行逻辑处理后,通知 Model 更新数据,Model 更新数据后,通知数据结构给 PresenterPresenter 再通知 View 更新界面。

这就是一个完整 MVP 的数据流向。

6.2 在 Android 中的实现

理解了 MVP 之后,我们看一下其具体实现。

首先我们定义三个接口:

  // 模型接口,定义了数据模型的操作
  interface IModel {
      fun setPresenter(presenter: IPresenter)
      // 梳理数据
      fun handleData(data: String)
      // 清除数据
      fun clearData()
  }

   // 视图接口,定义了视图的操作
  interface IView {
      fun setPresenter(presenter: IPresenter)
      // 数据处理中视图
      fun loading()
      // 数据展示
      fun showData(data: String)
  }

  // 控制器,定义了逻辑操作
  interface IPresenter {
      fun setView(view: IView)
      fun setModel(model: IModel)
      // Model 处理完成数据通知 Presenter
      fun dataHandled(data: String)
      // Model 清除数据后通知 Presenter
      fun dataCleared()
      // View 中 EditText 文字变化后通知 Presenter
      fun onTextChanged(text: String)
      // View 中 Button 点击事件通知 Presenter
      fun onClearBtnClicked()
  }

上面定义了 View,Model,Presenter 三个接口,其中 ViewModel 会持有 PresenterPresenter 持有 View Model

接着看下接口的实现:

  • Model 的实现
  class HandleModel : IModel {
    private var presenter: IPresenter? = null
    private var handler = Handler(Looper.getMainLooper())

    override fun handleData(data: String) {
        if (TextUtils.isEmpty(data)) {
            return
        }
        handler.removeCallbacksAndMessages(null)
        // 延迟来模拟网络或者磁盘操作
        handler.postDelayed({
            // 数据处理完成,通知 Presenter
            presenter?.dataHandled("handled data: $data")
        }, 3000)
    }

    override fun clearData() {
        handler.removeCallbacksAndMessages(null)
        // 数据清理完成,通知 Presenter
        presenter?.dataCleared()
    }

    override fun setPresenter(presenter: IPresenter) {
        this.presenter = presenter
    }

 }

Model 的实现和前面 MVC 中的实现基本一致,不过在 MVCModel 直接操作 View 进行视图展示,而在 MVP 里,要通知 Presenter 去中转。

  • View 的实现

这里依旧是 Fragment 充当了 View 的角色,主要负责将 View 的事件传递给 Presenter,以及接受到 Presenter 的数据进行界面更新。

  class MVPFragment : Fragment(), IView {

    companion object {
        fun newInstance(): Fragment {
            val presenter = Presenter()
            val fragment = MVPFragment()
            val model = HandleModel()
            fragment.setPresenter(presenter)
            model.setPresenter(presenter)
            presenter.setModel(model)
            presenter.setView(fragment)
            return fragment
        }
    }

    var mpresenter: IPresenter? = null

    override fun onCreateView(inflater: LayoutInflater, container: ViewGroup?, savedInstanceState: Bundle?): View? {
        return inflater.inflate(R.layout.architecture, container, false)
    }

    override fun onViewCreated(view: View, savedInstanceState: Bundle?) {
        super.onViewCreated(view, savedInstanceState)
        titleText.text = "MVP"

        edit.addTextChangedListener(object : TextWatcher {
            override fun afterTextChanged(s: Editable?) {
                // 传递 文字修改 事件给 Presenter
                mpresenter?.onTextChanged(s.toString())
            }

            override fun beforeTextChanged(s: CharSequence?, start: Int, count: Int, after: Int) {
            }

            override fun onTextChanged(s: CharSequence?, start: Int, before: Int, count: Int) {
            }
        })
        clearText.setOnClickListener {
            // 传递按钮点击事件给 Presenter
            mpresenter?.onClearBtnClicked()
        }
    }

    override fun setPresenter(presenter: IPresenter) {
        this.mpresenter = presenter
    }

    // 展示数据处理中的视图
    override fun loading() {
        msgText.text = "handling data ..."
    }

    // 展示处理后的数据
    override fun showData(data: String) {
        msgText.text = data
    }
 }
  • Presenter 的实现

这里 Presenter 的实现比较简单,没有太多的业务逻辑,实际应用中,这里会进行业务逻辑的处理。

  class Presenter : IPresenter {
      private var model: IModel? = null
      private var view: IView? = null

      override fun setModel(model: IModel) {
          this.model = model
      }

      override fun setView(view: IView) {
          this.view = view
      }

      override fun dataHandled(data: String) {
          view?.showData(data)
      }

      override fun dataCleared() {
          view?.showData("")
      }

      override fun onTextChanged(text: String) {
          view?.loading()
          model?.handleData(text)
      }

      override fun onClearBtnClicked() {
          model?.clearData()
      }
   }

6.3 MVP 架构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
  • 结构清晰,职责划分清晰
  • 模块间充分解耦
  • 有利于组件的重用
缺点:
  • 会引入大量的接口,导致项目文件数量激增
  • 增大代码结构复杂性

七、MVVM 架构

7.1 模式介绍

7.1.1. 解决什么问题

MVVM 要解决的问题和 MVCMVP 大同小异:控制逻辑,数据处理逻辑和界面交互耦合,并且同时能将 MVC 中的 ViewModel 解耦,还可以把 MVPPresenterView 也解耦。

7.1.2. 如何划分角色

MVVM 架构里,将逻辑,数据,界面的处理划分为三个部分,模型(Model)-视图(View)-逻辑(ViewModel)。各个部分的功能如下:

  • Model 模型,负责数据的加载和存储。
  • View 视图,负责界面的展示。
  • ViewModel 控制器,负责逻辑控制。
7.1.3. 如何通信(数据的流向)

我们可以看到,MVP 中的各个角色划分,和 MVCMVP 基本上相似,区别也是在于角色的通信上。

我们上面说到,在 MVP 中,就是 ViewModel 不相互持有,都通过 Presenter 做中转。这样可以使 ViewModel 解耦。

而在 MVVM 中,解耦做的更彻底,ViewModel 也不会持有 View。其中 ViewModel 中的改动,会自动反馈给 View 进行界面更新,而 View 中的事件,也会自动反馈给 ViewModel

要达到这个效果,当然要使用一些工具辅助,比较常用的就是 databinding

在 MVVM 中,数据的流向是这样的

View 产生事件,自动通知给 ViewModeViewModel 中进行逻辑处理后,通知 Model 更新数据,Model 更新数据后,通知数据结构给 ViewModelViewModel 自动通知 View 更新界面。

这就是一个完整 MVVM 的数据流向。

7.2 在 Android 中的实现

MVVM 的实现会复杂一点,我们先看下接口的定义:

  // ViewModel 接口,定义了逻辑操作
  interface IViewModel {
      fun setModel(model: IModel)
      fun handleText(text: String?)
      fun clearData()
      fun dataHandled(data: String?)
      fun dataCleared()
  }

  // 模型接口,定义了数据操作
  interface IModel {
      fun setViewModel(viewModel: IViewModel)
      fun handleData(data: String?)
      fun clearData()
  }

MVVM 中的接口只定义了 ViewModelModel,没有 View 接口,是因为 View 是通过 databindViewModel 的。

我们再看看具体实现:

  • Model 实现

Model 的实现和上面基本一致,就是对数据的处理,处理完成后通知 ViewModel

  class HandleModel : IModel {
      private var viewModel: IViewModel? = null
      private var handler = Handler(Looper.getMainLooper())

      override fun handleData(data: String?) {
          if (TextUtils.isEmpty(data)) {
              return
          }
          handler.removeCallbacksAndMessages(null)
          // 延迟来模拟网络或者磁盘操作
          handler.postDelayed({
              // 数据处理完成通知 ViewModel
              viewModel?.dataHandled("handled data: $data")
          }, 3000)
      }

      override fun clearData() {
          handler.removeCallbacksAndMessages(null)
          // 数据清理完成通知 ViewModel
          viewModel?.dataCleared()
      }

      override fun setViewModel(viewModel: IViewModel) {
          this.viewModel = viewModel
      }
  }
  • ViewModel 实现

ViewModel 的实现要有些不同,我们采用 databind 进行 ViewModelView 的绑定。

其中会定义两个变量,inputText 是和 EditText 双向绑定的数据,handledText 是和 TextView 双向绑定的数据。

EditText 中输入的数据有变化,会通知到 inputText 注册的监听器中,而 handledText 值的改变,会自动显示到界面上。

  class ViewModel : IViewModel {
      private var model: IModel? = null
      // View 绑定的数据,inputText 和 handledText 更新后会自动通知 View 更新界面
      var inputText: MutableLiveData = MutableLiveData()
      var handledText: MutableLiveData = MutableLiveData()

      init {
          // 注册数据监听,数据改变后通知 Model 去处理数据
          inputText.observeForever {
              handleText(it)
          }
          handledText.value = "default msg"
      }

      override fun handleText(text: String?) {
          if (TextUtils.isEmpty(text)) {
              handledText.value = "default msg"
              return
          }
          handledText.value = "handle data ..."
          model?.handleData(text)
      }
  
      // 清空按钮的点击事件绑定
      override fun clearData() {
          model?.clearData()
      }

      override fun setModel(model: IModel) {
          this.model = model
          model.setViewModel(this)
      }

      // Model 数据处理完成,设置 handledText 的值,自动更新到界面
      override fun dataHandled(data: String?) {
          handledText.value = data
      }

      // Model 数据处理完成,设置 inputText 的值,自动更新到界面
      override fun dataCleared() {
          inputText.value = ""
      }
  }
  • View 实现

看一下 View 中的数据绑定。

  class MVVMFragment : Fragment() {
      companion object {
          fun newInstance(): Fragment {
              return MVVMFragment()
          }
      }
 
      override fun onCreateView(inflater: LayoutInflater, container: ViewGroup?, savedInstanceState: Bundle?): View? {
          // 使用 databind 进行数据绑定
          var binding: ArchitectureBindingBinding = DataBindingUtil.inflate(inflater, R.layout.architecture_binding, container, false)
          binding.lifecycleOwner = this
          val viewModel = ViewModel()
          viewModel.setModel(HandleModel())
          binding.viewmodel = viewModel
          return binding.root
      }
  }
  
  

      
      
          
      

      

          

          
          

          
          

          
          
      
  

通过上面的实现,当 EditText 中文字变化后,会自动修改 inputText 的值,触发 inputText 监听器,此时 ViewModel 将消息传递给 Model 进行处理,Model 数据处理完成后,通知 ViewModel 更新 handledText 的值,自动更新到界面上。

点击清空按钮时,自动调用绑定的点击函数,通知 ViewModel 清空事件,ViewModel 将消息传递给 Model 进行数据清空,Model 数据处理完成后,通知 ViewModel 进行界面更新。

7.3 MVVM 架构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

  • 结构清晰,职责划分清晰
  • 模块间充分解耦
  • MVP 的基础上,MVVMViewViewModel 也进行了解耦

缺点:

  • Debug 困难,由于 ViewViewModel 解耦,导致 Debug 时难以一眼看出 View 的事件传递
  • 代码复杂性增大

八、架构模式的运用

上面的文章中,我们介绍了 MVC,MVP,MVVM 三种架构模式,以及其简单的实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思考一下,什么时候该使用架构模式呢?

架构模式可以使代码模块清晰,职责分工明确,容易扩展,带来的副作用就是会引入大量的接口,导致代码文件数量激增。

我们在最开始说过,架构模式是用来解决特定的问题的,如果特定的问题在目前阶段不是问题,或者不是主要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先不考虑使用架构模式。比如一个功能非常简单,代码量少,而后续又没有扩展的需求,那我们直接使用传统方式进行开发,快速且清晰,完全没有必要为了架构而架构。

对于在开始没有考虑架构模式的代码,后续慢慢去重构,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总结来说就是:架构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总结

关于我:

更多面试内容,面试专题,flutter视频 全套,音视频从0到高手开发。
关注 GitHub: https://github.com/xiangjiana/Android-MS
免费获取面试PDF合集
免费提供简历修改建议,获取大厂面试PDF

你可能感兴趣的:(android,架构模式,mvp,mvc,mvv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