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 盲点不可怕,盲维才可怕

网络图片 侵权删

一个人悄悄潜入到一所房子里准备找一些东西,主人突然回来了,并且发现房间里有异动,就很认真地搜寻有什么情况。结果搜寻了半天,也没发现有什么疑点,于是关上门走了。主人走后,镜头很自然的一摇:在天花板上,潜入者正手脚并用的贴在那里。

这是电影里常见的桥段。表面上看好像是因为主人粗心大意,没有往天花板看一眼,而实际上,这个看似“寻常”的遗漏,却体现出主人在搜寻行动的认知中是“缺维”的,缺的是高度这个维度。主人是在一个平面上搜寻信息,而忘记了空间是有三维的,所以漏掉了看似最不可能,但实际是完全可能出问题的位置。这是一个典型的“盲维”的例子。

盲维,是吴伯凡老师自创的概念,出自得到APP的《吴伯凡·认知方法论》(包括开头的情景事例)。这是2018年第一个让我无比震撼的新概念,因为它是一个能帮助看清问题本质的工具,一个觉知性的工具,一旦觉知便不会忘记。

概念就是我们认知的工具,在众多的认知工具中,对“看清问题本质”有帮助的并不多,但每一个都是能让认知升级的强力概念,比如元认知(对自己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比如践行(边行动边思考)。

如果仅从上面的例子来理解“盲维”,那“盲维”就是:忘记了空间中的一个或几个维度。但这显然不可能让我震撼。可如果把“盲维”的“维”从物理空间概念延伸到哲学概念中,就完全不一样了。

要发现“盲维”概念真正的厉害之处,就先要搞清楚一个更基础的概念——维度。

这里说的“维度”即不是数学中的维度(维数),也不是物理学中的维度(独立的时空坐标的数目),而是哲学领域的维度,即人们观察、思考与表述某事物的“思维角度”,简称“维度”。

例如,找对象,有人注重长相,身高,体重,这是审美维度;有车,有房,有存款,这是生存维度;看学历,挑工作,观人脉,这是成长维度。维度之间没有对错,但对不同人的需求和认知,维度是有高低之分的,比如所谓的“外貌协会”就是把审美维度看得很高。

然而,比高低之分更重要的是知道与不知道的区别,也就是被形容成“不盲”与“盲”的区别。因此,认知维度就是认识和理解某一事物的思维角度。于是,“盲维”的概念就呼之欲出了。

“盲维”就是认识和理解某一事物时根本没意识到的思维角度。这是我通过逻辑推演给“盲维”概念的定义。

吴伯凡老师给“盲维”概念的定义是:在处理一件事或一种关系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你没有意识到。

罗振宇老师在解读“盲维”概念时也给出了更简洁的定义:就是这个世界上,有一些认知维度,对你来说闻所未闻。

其实三者没有太大区别,只是我给的定义更便于我自己记忆而已。

如果上面这个逻辑推演的方式不能让你很好的理解什么是“盲维”,那么下面这个生活场景中非常常见的事例应该能让你会意。(事例出自吴伯凡老师的文章,我重新编辑了一下)

有夫妻二人,决定在结婚10周年的时候进行一个浪漫的烛光晚餐。纪念日当天,男士就提前到餐厅里等着,而女士由于各种原因,迟到了50分钟。这时候很多男士会很容易陷入到情绪维度中,比如会想:“对这么重要的事情,她为什么那么不重视?”,于是跟妻子大发雷霆,兴致全无,更糟的可能是俩人大吵一架,不欢而散。

虽然妻子迟到是理亏的,但迟到既然已成定局,这50分钟就已经是沉默成本了,再纠结于此只能损失更大,得不偿失。此时,如果男士能想到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维度,那就是:今天是来干什么的?为什么要烛光晚餐?难道不是为了增进夫妻感情的吗?一旦想到这个维度,聪明的男士马上就应该知道如何做才是最有利的。比如,见到急急而来的妻子,男士的第一句话是“堵车了吧,别着急,先喝口水喘口气……”

这就是觉知到“盲维”的威力,仅仅是觉知到,就能把开局不顺且即将走向更坏结果的事件硬生生扭向一个美好、温馨的结果。然而,“盲维”概念的应用还远不止于此,我们把它拓展到生活的其他方面,看看还能在哪些地方展现它的力量。我总结了三个方面的作用,随着对“盲维”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应该还会发现更多作用。

一、懂得原谅

夫妻烛光晚餐的例子实际上就是个关于“原谅”的例子,其实类似的事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发生。

所谓原谅,就是从场景的角度来看一个人或一个事情。——吴伯凡

我们容易原谅自己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了解自己遭遇的场景,而不能轻易原谅别人的原因也是因为不了解别人遭遇的场景。那么,觉知到自己的“盲维”就能为我们原谅别人提供合理的视角。将陷入情绪维度的自我拽出来,放到场景维度去看看,正确答案就在那里。

二、更高效的工作

比如在工作中,让专业的人作专业的事,实际上就是在降低“盲维”的可能性。尤其是在重大决策问题上,不要跟“和自己不在同一个维度”或者“缺维”的人争论问题。这种争论不仅没用,还很可能产生巨大的冲突,让组织陷入到关系冲突当中。能觉知到自己的“盲维”,也要意识到别人的“盲维”,才能避免无意义的内耗,提高工作效率。

三、提高决策的成功率

显然的是,对于一件事能看到的维度越多,对其决策的成功率就越高,更不容易陷入盲人摸象的窘境。例如,在商业上,所谓“红海市场”是指所有的竞争者在同一个维度展开竞争,大家手里能打的牌都差不多。但如果其中有人觉知到自己的“盲维”,从而增加了一个思考维度,就等于手里多了一套别人没有的牌,那局面立刻就不一样了,也就是常说的“蓝海战略”。比如王老吉,就是在饮料这个维度上,增加了一个贩卖“恐惧”(怕上火)的维度。

过去我们在乎的是知识的“盲点”。但是盲点何其多,是不可能穷尽的。而且在这个时代,有各种互联网工具,一旦认识到自己的知识盲点,一查即得,很容易扫除。这个时代,真正可怕的,是认知的“盲维”。——罗振宇


PS.强烈推荐吴伯凡老师在得到APP的第二季专栏《认知方法论》,让我们一起在认知升级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2018.04.14

你可能感兴趣的:(概念 | 盲点不可怕,盲维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