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时间常量和用户满意度

别让我等#

能否跟上用户,及时告知他们当前状态,而不让用户无故等待,是决定用户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

这是大家都熟悉的“别让我等”,也就是“及时反馈”,同样它也是交互设计原则之一。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对时间的感知,所以有时候用户在使用产品时会觉得:
“这个转场好快啊”
“这个提示怎么过了这么久才消失”
“这个绑定流程怎么这么麻烦”
......

究竟一个多久的转场才会让用户觉得不快也不慢?
提示应该保持多久才不会让用户觉得在等待?
一个任务需要在多长时间内完成才不觉得繁琐?

大脑时间常量#

  • 5ms:可见且能产生影响(或许是无意识的)视觉刺激的最短时长
  • 100ms:一个视觉事件发生与我们对它完整感知之间的时间差
  • 140ms:可使我们感觉一个事件产生另一个事件的连续事件之间最长时间间隔
  • 500ms:识别了一个事物之后的注意力暂失(对其他事物失去注意)
  • 1s:人们对话中交换发言时的最长沉默间隔
  • 6~30s:不受干扰地执行单一(单位)操作的时长

以上出自《认知与设计》,作者也据此总结了交互系统高响应度的指导原则,分为了5个量级:

  • 0.001s:可检测到音频中无声间断的最短时间
  • 0.01s:潜意识的感知
  • 0.1s:感知1~4项;挠反射;因果关系感知;知觉运动反馈
  • 1s:最长的谈话间隙;对意外事件的视觉运动反应时间;可被注意到的“闪断”
  • 10s:不会打断对某个任务的关注的最长时间

(以上均只给出了部分感知和认知功能)

由此可见,
转场属于“对意外事件的视觉运动",时间在1s左右比较合适。
toast提示作为一种信息展示,需要被用户注意到,时间在1s~3s内合适。
绑定流程属于一个单位任务,要尽量在10s内解决,否则用户就会觉得太复杂。

看来在实际的交互设计工作中,为了符合用户对于时间的感知,我们也是有必要有这个意识去标注某些情境的响应时间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脑时间常量和用户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