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像手机这般变化无常。
现在,国产智能机市场基本被“华米OV”四家瓜分,其他中小厂商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而放眼国际,似乎除了苹果外的国际厂商也销声匿迹。
但是在智能手机刚刚兴起的那些年,中国手机市场的领头羊还是三星和HTC,那时华为还只是“中华酷联”中的一员,罗永浩还沉浸在新东方明星讲师的光环下,雷军一边承受供应链们的“嘲讽”,一边不厌其烦的向人们解释他的“互联网手机”…
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家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中国手机市场的红海中,大浪淘沙,如今虽然市场格局已经接近稳固,但这段历史,依然值得回味。
时间倒回到2009年,那一年的手机市场上,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三巨头仍然叱咤风云,诺基亚推出的N97、N86系列仍在市场上呼风唤雨。谁也不曾想到大厦将倾,这竟是“王朝”最后的辉煌。
2009年,乔布斯发布iPhone3GS,宣告了移动机时代的到来。然而这对当时正朝着更大的全球市场份额进军的诺基亚来说,却只是被戏称为“叫醒的闹钟”而已。
但是诺基亚不曾意识到的是,这个闹钟却叫醒了中国美团点评的王兴,让他直接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机会;以及小米的雷军以及魅族的黄章,更是直接从事了手机终端的生产,当然,还有更多势如破竹的国产手机生产商。
ios和Android两大系统给了中国手机厂商们一次重新出发的机会,在经历饱受诟病的“山寨机”事件后,国产品牌重新吹响复兴的号角。
魅族是最早涉足智能机的国产品牌,2010年推出M8,5个月内,销售额就突破5亿元。在国外也备受欢迎,法国电信曾一次性订购了5万台,沙特王子都成了魅族的粉丝。
魅族最早是做MP3起家,在看到第一款iPhone发布时,魅族创始人黄章感受到了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不过由于毫无做手机的经验,魅族第一款手机就面临长时间拖延的尴尬局面。就是这样,媒体一致将这款拖延超过两年之久的魅族M8冠以“史上最强跳票王”头衔。
不过,即使从现在来看,M8的设计和系统UI依然让人惊艳。因此当时M8问世后不久,就意外收获了一位名叫雷军的超级粉丝。从2009年开始,雷军四处向人科普智能手机,好几次在吃饭间隙,他都掏出一部魅族M8手机,现场讲解起这部手机的好处。
魅族M8让雷军成为粉丝,他和黄章建立起了亲密的关系。然而,雷军想投资入股魅族,做董事长;黄章却想请雷军做CEO,不愿出让股权,而那时雷军已是国内IT届知名的亿万富豪,二人只能分道扬镳。
如今关于魅族与小米的故事早已讨论太多,也已太少。无论曾经有多少讨论风波,他们确实对中国手机产业的影响深远之至。尤其是魅族M8,更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互联网手机,真正让用户有了参与感的手机。
2012年,为了快速抢占3G市场,三大运营商开始大力补贴智能手机。这种运营商采购买单的方式,为终端厂商解除了后顾之忧,借助运营商渠道销售体系,一大批手机厂商完成了发展初期的原始积累。国产智能手机也慢慢形成了中兴、华为、酷派、联想组成的“中华酷联”的格局。
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为9308万台,联想、酷派、华为、中兴分别占比12.5%、10.0%、9.4%、5.4%,而当时的三星,也仅占了18.4%。
靠运营商补贴的模式,让国产智能手机出货量迅速达到一个顶峰值,但也埋下了一个隐形的“定时炸弹”。
“中华酷联”和运营商的这种绑定模式,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利润空间和品牌效应,如果一旦运营商撒手,没有渠道和品牌的手机厂商将被随时踢出局。
“中华酷联”显然看到了这种弊端。2014年,联想在收购摩托罗拉之后,衍生出ZUK系列,结果新品牌和摩托罗拉机型并没有拉开档次;中兴没能真正的重视渠道建设和品牌传播,一步没赶上步步赶不上;而酷派缺少壮士断腕的决心,尽管多个渠道产品并行,但找不到爆款杀出重围,一直原地打转。
转型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除了华为之外,“中华酷联”其余的手机厂商,都在变革之中被后起之秀甩在了身后。
2015年双十一,根据阿里数据显示,品牌销售前五位:小米、华为、魅族、苹果、奇酷大神。至此,“中华酷联”正式解体,国产手机的格局进入华为、奇酷、小米、魅族的“花旗小妹”时代。
但这个格局维持了不到一年。2015年,市值曾一度突破120亿港元的酷派转型遇阻、又与360发生分手风波,陷入多重困境。此后,国产手机开始进入“华米OV”时代。
“中华酷联”格局的解体,除了自己的问题之外,还有来自“华米OV”的冲击。
比如代表互联网思维的小米手机。
2014年小米在双十一当天销售116万台手机,成交额到达15.6亿元,成为最大赢家。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报告显示,小米更是超越华为,出货量跃居第一。
小米凭借粉丝经济与饥饿营销,依靠低价策略和线上营销优势,成功引发了一大批的互联网手机的井喷。随之,为了更快的抢占“风口”,智能手机高度同质化,价格战此起彼伏。
这样做的劣势显而易见,大打价格战巩固建设自己的品牌,再加上线上营销成本的增加,价格战大大压缩了手机厂商的利润。此时,上千元机型已经不再是市场主流,份额陡然下降,智能手机主战场已经转移到中端高机型,“中华酷联”们跟风建立的电商渠道也不再是百试不爽的灵药。
而另一股力量来自线下。代表“反互联网思维”的OPPO和vivo,开始从线下三四线城市逆袭,农村包围城市。
OPPO和vivo两家都是专注于线下渠道的厂商,在三四线城市建立起了庞大的代理商模式,形成多层代理分销的体系。而两款手机都是2000~3000元的定价,给每一层经销商都留出足够的利润空间,因此在每个环节都有人愿意去推动。
2016年,华为、小米、金立在内的手机厂商开始全面跟进oppo、vivo的打法:传统广告+线下渠道店。
华为推出“千县计划”,小米开始扩张自己的门店。余承东算过一笔帐,发现总体销量上来算,电商渠道未超过三成,更大的市场还是在线下。
OPPO老大陈明永将2016年定义为非常艰难的一年。而vivo胡柏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外界觉得vivo火了,我们内心依然战战兢兢。”
这一年,智能手机市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华为出货量第一,OPPO和vivo出货量也迅猛增长。2016年华为出货量达到了1.4亿,OPPO和vivo紧随其后出货量为9000万部、7500万部,而小米受到供应链影响增长不大,魅族到了2200万部。
做事情要抓住本质。做手机这件事的本质是什么?用户需要,用户喜欢,用户买得到。
在这一点上,vivo和OPPO保持了一致,坚持实用主义。
vivo以高频刚需应用音乐作为突破点,定制芯片的HiFi技术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而OPPO则是靠拍照起家,早期就与索尼联合研发手机摄像领域并且取得了手机摄像领域两千余项专利。
此后,两个手机品牌殊途同归,在产品全金属化、轻薄化、大屏化、高清化,指纹识别、大运行内存和存储的趋势中保持领先,并作出了国产中第一个使用双曲面屏、6G运行内存等。
步步高时代开始,他们就和代理商保持了良好的关系,OPPO和vivo继承了这一优势条件,也一直对线下渠道保持敬畏。X5Max的那场发布会前一天,vivo还宴请了中国前20大零售商。
到了2016年,华为、OPPO、vivo等精简手机型号策略似乎越来越奏效。他们减少机型,押宝爆款,结果也导致旗舰手机功能也逐渐趋同,大屏、长续航,快充、拍照。但此时魅族却一改以往一年做一两款手机的做法,仅4月份,一个月就发布了3款产品。
但此时,中国智能手机已经进入了存量市场。同时,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消费升级”成为消费主义的主流趋势,机海机型或者性价比不再是用户关注的重点,注定了“机海战术”的彻底失败。
国产手机的集体焦虑
中国智能手机已经发展到了第十个年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诺基亚们过往的成功也是裹挟于时代洪流的结果。当潮流退褪去,当新的大潮奔来时,诺基亚和三星们的时代也结束了。而新时代的大幕拖曳挤压着这些过往辉煌的遗迹又徐徐展开。
回顾中国手机往事,检视过往,多少人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他们有的功成,有的身败,有的名裂,惟有本分者继续前行。
做企业,做品牌,是一场爆发力与耐力的双比拼,两者缺一不可。
有一些企业的爆发力毋庸置疑,比如小米、锤子,凭借着各种革新的营销理念借助互联网风口迅速打出了知名度。但名气之后,需要的是更持久的产品+营销的“耐力战”,只有做出好产品,才能不断的走下去。
走到今年,中国手机销量的排名,基本上就是各家技术储备,产品质量的综合排名。在瞬息万变的手机市场中,如何不断提高自主研发,提高用户体验,才是根本。
随着AI技术的发展,关键技术的突破,比如电池,智能手机会发生革命性的创新,竞争依然看不到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