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深度历险》读书笔记(3)

布隆过滤器

使用HyperLogLog来进行数量估计可以解决很多精确度不高的统计需求,但是这种数据结构只提供了pfadd和pfcount方法,所以没有办法直到某一个值是不是已经在HyperLogLog里面了

  • 场景

    • 向客户推送新闻内容时,如何去掉那些已经看过的内容?

    • 几种方法

      1. 推荐系统推荐新闻时会从每个用户的历史记录里进行筛选,过滤掉那些已经存在的记录。

        • 当用户量很大,每个用户看过的新闻又很多时,这种方法的性能会跟不上,如果历史记录存储在关系数据库里,去重就需要频繁地对数据库进行 exists 查询,当系统并发量很高时,数据库是很难扛住压力的。
      2. 将历史记录全部缓存起来

        • 存储空间随着时间线性增长, 短时间内可能可以撑住,但是时间长了之后,需要的存储空间太大,还是要到数据库中查询,性能又跟不上了
  • 布隆过滤器是什么?

    • 布隆过滤器可以理解为一个不怎么精确的 set 结构,当你使用它的 contains 方法判断某个对象是否存在时,它可能会误判。但是只要参数设置的合理,它的精确度可以控制的相对足够精确,只会有小小的误判概率。但是当布隆过滤器说某个值存在时,这个值可能不存在;当它说不存在时,那就肯定不存在。
    • 在上面的场景中,布隆过滤器能准确过滤掉那些已经看过的内容,那些没有看过的新内容,它也会过滤掉极小一部分 (误判),但是绝大多数新内容它都能准确识别。
  • Redis 中的布隆过滤器

    • 布隆过滤器是一个插件, 需要在Redis 4.0 以上才能使用

    • 基本使用

      • 布隆过滤器有二个基本指令,bf.add 添加元素,bf.exists 查询元素是否存在,它的用法和 set 集合的 saddsismember 差不多。

      • bf.add 只能一次添加一个元素,如果想要一次添加多个,就需要用到 bf.madd 指令。同样如果需要一次查询多个元素是否存在,就需要用到 bf.mexists 指令。

      • Redis 其实还提供了自定义参数的布隆过滤器,需要我们在 add 之前使用bf.reserve指令显式创建。如果对应的 key 已经存在,bf.reserve会报错。bf.reserve有三个参数,分别是 key, error_rate和initial_size。错误率越低,需要的空间越大。initial_size参数表示预计放入的元素数量,当实际数量超出这个数值时,误判率会上升。

      • 所以需要提前设置一个较大的数值避免超出导致误判率升高。如果不使用 bf.reserve,默认的error_rate是 0.01,默认的initial_size是 100。

      127.0.0.1:6379> bf.add test user1
      (integer) 1
      127.0.0.1:6379> bf.add test user2
      (integer) 1
      127.0.0.1:6379> bf.add test user3
      (integer) 1
      127.0.0.1:6379> bf.exists test user1
      (integer) 1
      127.0.0.1:6379> bf.exists test user2
      (integer) 1
      127.0.0.1:6379> bf.exists test user3
      (integer) 1
      127.0.0.1:6379> bf.exists test user4
      (integer) 0
      127.0.0.1:6379> bf.madd test user4 user5 user6
      1) (integer) 1
      2) (integer) 1
      3) (integer) 1
      127.0.0.1:6379> bf.mexists test user4 user5 user6 user7
      1) (integer) 1
      2) (integer) 1
      3) (integer) 1
      4) (integer) 0
      
    • 注意事项

      • 布隆过滤器的initial_size估计的过大,会浪费存储空间,估计的过小,就会影响准确率
      • 布隆过滤器的error_rate越小,需要的存储空间就越大
  • 布隆过滤器的原理

    • 每个布隆过滤器对应到 Redis 的数据结构里面就是一个大型的位数组和几个不一样的无偏 hash 函数。

    • 添加操作

      • 向布隆过滤器中添加 key 时,会使用多个 hash 函数对 key 进行 hash 算得一个整数索引值然后对位数组长度进行取模运算得到一个位置,每个 hash 函数都会算得一个不同的位置。再把位数组的这几个位置都置为 1 就完成了 add 操作。
    • 判断是否存在

      • 向布隆过滤器询问 key 是否存在时,跟 add 一样,也会把 hash 的几个位置都算出来,看看位数组中这几个位置是否都为 1,只要有一个位为 0,那么说明布隆过滤器中这个 key 不存在。如果都是 1,这并不能说明这个 key 就一定存在,只是极有可能存在,因为这些位被置为 1 可能是因为其它的 key 存在所致。
  • 空间占用估计

    • 布隆过滤器有两个参数,第一个是预计元素的数量 n,第二个是错误率 f。
    k=0.7*(l/n)  # 约等于
    f=0.6185^(l/n)  # ^ 表示次方计算,也就是 math.pow
    
    •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
      1. 位数组相对越长 (l/n),错误率 f 越低,这个和直观上理解是一致的
      2. 位数组相对越长 (l/n),hash 函数需要的最佳数量也越多,影响计算效率
      3. 当一个元素平均需要 1 个字节 (8bit) 的指纹空间时 (l/n=8),错误率大约为 2%
      4. 错误率为 10%,一个元素需要的平均指纹空间为 4.792 个 bit,大约为 5bit
      5. 错误率为 1%,一个元素需要的平均指纹空间为 9.585 个 bit,大约为 10bit
      6. 错误率为 0.1%,一个元素需要的平均指纹空间为 14.377 个 bit,大约为 15bit
  • 其它应用

    • 在爬虫系统中,我们需要对 URL 进行去重
    • NoSQL查询中过滤不存在的列,减少IO请求数量
    • 邮箱系统的垃圾邮件过滤功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Redis深度历险》读书笔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