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2——边修行边觉悟,边觉悟边修行

18.4.6打卡

【编号】002

【书籍】《空谷幽兰》

【读书进度】第2-5章,第9-11章

【书中金句】

【任道长】为了修行你不得不找一块与世隔绝的地方,至少开始是这样的。但是重要的是学会静心。一旦你能够做到这一点了,那么你就可以住在任何地方,甚至住在一个喧嚣的城市里。

在佛教里,觉悟是主要目标;在道教里,觉悟是次要的。觉悟后你还要继续修行,直到你逐渐地、非常自然地与道融为一体。

重要的是要过一种合乎正道的生活。要做到这一点,不一定非要出家。如果你不持戒,出家没有任何好处。持戒很重要。但是任何人,只要他过着一种合乎正道的生活,都能够做到这一点。这是修行的基础。戒律就是你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戒律使修行成为可能。如果你对自己不作要求,修行就会一无所获。

【谢道长】

作为一个道教中心,很久以来,华山如此出名,就是因为它安静。过去这里有很多隐士,但是现在这座山已经发展了旅游业。宁静不再,隐士也不在了。

在你能教导别人之前,你必须先自己修行。在你教什么东西之前,你必须先了解它。你不能只靠在书本上看到的话来解释内在的修行。首先你必须搞明白它们是什么意思。你不可能只逛逛道观就能学到东西。你至少要在道观里住上三年,而且要做日常杂务。如果你能忍受这份艰苦,那么三年后,你就可以请一位道士做你的师父。至少要有三年的体能训练,你的心才会变得足够宁静,才能够理解道。

【薛道长】

基础的东西你在哪儿都能学到,有书。道教是非常深奥的,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你不可能一蹴而就。道是不可言传的。悟道前你必须修行。老子教我们要自然。你不能强求,包括修行。悟是自然发生的,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主要是要清心寡欲。修行要花很长时间,所以你必须保持身体健康。如果你有很多念头和欲望,你就活不到实现的时候。

【陈方丈】

我所告诉你的来自于我自己的理解,不是来自于书本。当人们努力去寻找道的时候,他们就失去了道。他们混淆了有和无。我们所能做的一切只是修德(美德,精神力量)。德包括我们的精神、我们的心、我们的想法。真正的德会导致真正的道。

在太白山上,我们看到了隐士传统和它的解决方式中所凸现的一个主要矛盾:修道的人无法脱离人群,然而为了找到道,他们又必须远离社会隐居——至少是暂时的,以我修炼和制心一境。

【杨道长】修道就像当胎儿。当我们最终明白道的时候,我们的修行。但是首先我们必须花很长时间修行。不过我们所修的并不是这个肉体。我们的肉体不是我们的真身。我们的真身在假身里面,就像胎儿在母亲体内一样。我们的母亲就是我们的假身。

学习给我带来了很多麻烦,它不像我想象得那么容易。它就像风过耳。于是我决定最好把精力集中在修行上,而不是学习上。不过这么多年来,只要有时间,我就读书。

它(《心印经》)解释说,我们都是小宇宙,我们的体内都有太阳、月亮、星星和宇宙。它讲我们怎样用气来滋养和保护我们的肉体,以及怎样聚气来修出一个长生不死之体。

悟道要花很长的时间,修道的人很多,真修道的人是非常少的。

【读书感悟】

1. 读书是纸上的旅行。

去年四月底,到苏州的窟窿山旅行,里头有道观,有寺庙。

对道教,我相当不了解。一个小道童很热心地引导我,上上下下地把三清阁走了个遍。我问他,何为道。他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在人间。

感觉玄乎玄乎地,于是一笑而过。

只是那山,常常让我想起贾岛的那首古诗——《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似乎很有道教中有就是无,无就是有的意境。

重读《空谷幽兰》,仿佛跟着比尔在终南山行走,在跟道长们、僧人们交流。

比尔的文笔流畅,导游式的行文,娓娓道来,将佛法、道义存于一言一行中,看起来漫不经心,随意自然,但每句话,每个次序,都有匠心安排。对于自己的遭遇,时局的暗讽,也是幽默式的调侃。

西安,一座谜一样的城市,华山,一座仙气云集的神山,什么时候有机会一近芳颜呢?至于终南山,那就不去了吧,留给隐士们,免得扰了他们的清修。

2. 心中有戒律,在哪里都可以修行。

有个同学,因为出了点意外,被单位发派至偏远的海滨小镇。

他是个爱热闹的人,喜欢三五成群地喝酒唱歌。去到那样一个远离市区的地方,相当地不痛快。常见他在朋友圈里发些照片,多是些一个人打乒乓,一个人健身的图片。

一开始,我倒很羡慕他。一是那里非常地清静,对睡眠,对健康非常有益;二是可以静心,做些沉淀,象闭关一样,打磨个几年,出关的时候又不一样了。更何况,他也不是天天呆那儿,经常回家,和同学,和同事一起喝酒唱歌。

后来,我明白了,其实在城里,一样地可以清心(安心)。心安了才能静,心静了才能止,心止了才能观,心只有能观,才能达到玄之又玄的境界。

3、边修行边觉悟,边觉悟边修行

这本书,是姑娘旅行回来后送给我的,时间是八年前。

八年间,我翻过几次,对于其中隐士们的生活印象深刻。但这次重读,发现了过去很多忽略掉的东西。

比如隐士与萨满的关系,比如隐士不只有宗教苦行者、穷人,还有富有教养的仕者。比如从尧舜禹开始到屈原、伯夷叔齐、张良、诸葛亮,比如黄帝、白帝、女娲等等隐士的渊源。比如隐士们的天堂为什么是在终南山,而不是华山、骊山、南五台、武功山。比如李白、杜甫、苏东坡等与终南山最主峰太白山的渊源。

有些过去没关注的东西,现在看起来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是这样。

果然修行是需要时间的,在时间中修行,在修行中觉悟。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2——边修行边觉悟,边觉悟边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