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二"买买买之前,你需要做......

“我们面对的问题,其实都是在面对问题背后的自己。”

双"十二"就要来了,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会进入买买买的购物模式。

不过在这之前,你需要掌握一个购物小技巧:关注存量

【 1 】

最近两年,我清理掉了1000多件物品,让家里多出一个居室(点击可查看相关文章《扔掉1000件物品后,我的人生发生了哪些改变?》)

让我恼火的是,虽然在极简路上磕磕绊绊前进了2年,我购买生活用品仍时常积压。而且随着知识付费越来越方便,我购入的线上课程、订阅专栏也越积越多。

我发现自己经常闪现这样的想法:

1、生活类/消耗类物品:买少不够用怎么办?
2、精神类或虚拟类物品:这个课程/书籍真不错,我先屯着,万一我什么时候能用上呢?

对比我之前的极简践行史,出现这样的想法让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为什么已经践行极简许久的我仍然逃不开这些问题呢?

【 2 】

思考之后,我找到了原因:由于职场妈妈的身份,我的购物时间和决策时间非常有限,因此购物时常会担心买不够,导致购物超量。

同时,求知需求+知识焦虑让我非常愿意投资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内容,因而造成了囤积。

这样的剖析,让我深感 囤物思想 的根深蒂固。

在我们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身份、新的挑战时,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也会体现在我们的行为上,让我们试图占有更多物品,从而驱赶恐惧。

双

是否有简单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 3 】

最近我学到一个非常好用的小技巧:关注存量

1、通过了解存量,我们可以更精确地判断自己的真实需求。

当你掌握自己使用某项物品的速度,和目前你实际持有或者打算持有的物品量,就可以轻松地量化判断自己是否需要购买,而不是凭借主观臆断。

比如我现在还记得,在2015年双12我买了家庭装洗衣液,2大桶加6个分装,买回来一年多都没有用完,最终不得不在柜子里单独开辟出空间存储。

不但浪费了宝贵的居室空间,每次看到它们,我都会有一种决策失误的挫败感。

这就是没有关注存量带来的后果。

假设我每天洗一次衣服,每次用量10毫升,那么一年最多使用3650毫升。而我当时家里有1/3瓶洗衣液还没有用完,又买回来5000毫升。

如果我当时关注一下我自己的使用量,简单计算一下,完全可以只买一两个月的量,避免物品积压。

双
2、关注存量还能带来另一个好处,就是降低我们的决策成本。

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经历:你的洗衣液要用完了,当你每次看到这瓶洗衣液的时候,你都会提醒自己:要去超市补货了。

而你真正去超市时反而把这件事忘掉了,因此不得不再次循环往复地提醒自己,无形当中浪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

如果你能够对生活用品做好存量控制,就可以节约自己的决策时间。

我现在有1/3瓶洗衣液,容量350ml,每天使用10ml。那我需要做的,只是在一个月后的日历上标记出来“买洗衣液”,然后整个一个月都不用纠结购置洗衣液的问题了,出门购物前也只要瞄一眼标记清单就好。

3、针对虚拟物品,也可以用到关注存量法。

你可能要问了:实物可以用数量、体积来衡量存量,虚拟物品怎么办?

精神类或者虚拟类物品,比如书籍、课程专栏等,他们的购买成本不仅仅是我们付出的金钱,还有决策时间、学习时间。这些都构成了它们的“时间存量”。

如果我们能够建立一个虚拟课程存量清单,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完成这个课程所需的时间成本。据此计算我们是否有必要、有精力购入更多课程。

虚拟课程的“时间存量”

上图是我的虚拟课程清单。

现在每次看到新的感兴趣的内容,我都会和这个清单对比一下:

  • 内容是否重叠?
  • 是否比清单中的已有课程更值得我投入?
  • 我是否有足够时间完成学习?

如果真的有必要购入,那我在购买该课程的同时,会把它的学习用时第一时间记在清单上,便于管理“存量”。

【 4 】

关注存量,让我在节约时间精力的同时,加强了对生活的掌控感。

如果你也是喜欢把生活料理得井井有条的人,不妨也来试试。

随着我最近的实践,我发现“关注存量法”还可以用来管理参加的社群、自己的业余活动。聪明的你,是否想到“关注存量法”在个人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场景?

欢迎留言交流。

[全文完]

【相关文章】
我的故事:
为价值写作喝彩:比钻更亮的,是读者的眼睛
我的新攻略:
「干货」与变现:聊聊“不对称”带来的机会
「干货」如何利用钻,提高你的文章收益?


--【我是谁】---
我是思源,一个有故事的女子。
喝清茶也喝烈酒,写诗歌也写段子。
欢迎关注我、留言给我,一起遇见我的故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双"十二"买买买之前,你需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