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谋攻篇:韩信该死,拿破仑该亡

在计算胜率和战争成本之后,发现自己能打得赢也打得起,那么就要认真的考虑一下,应该如何去打。

首先要保全自己,在确保自己不会败的情况下,不要把敌人打残了。其次,如何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再次,如果必须要打一架,用兵原则是以多胜少,而绝不是以少胜多。最后,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不管敌人的规模是大还是小,作战目标首先要以保全为上策,打烂它是一个下策。把敌人全打死了,城池打烂了,打下来也没有什么用。人没了,财富也就没了。

谋攻的上策是避免战争,如果不得不打,要竭力减小战争的破坏性。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才是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出兵包围敌人,让对方感到绝望。让敌人认清形势之后,选择主动投降,才是最好的结局。不得不动手打败敌人,是一个下策。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一旦开战,双方都会死人,城池和财物都打烂了,得到的只是一堆废墟,没有实际意义。更何况真打起来,什么情况都可能会发生,谁的损失更大还不好说呢。

打仗本身不是一件好事,百战百胜依然还再打,说明胜利的质量非常差,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开启战争是为了获取和平,而不是无畏的消耗。

刘邦和项羽争霸,田氏家族两不相帮。郦食其奉命游说齐王田广和丞相田横,齐王率七十多座城池向刘邦投降。取咸阳的时候,就是郦食其游说秦国守将开门投降。韩信接连平定魏国、赵国、戴国和燕国,立下的军功还不如郦食其三寸不烂之舌发挥的作用大。韩信的谋士蒯通说服韩信,不理会齐王的投降请求,继续攻打齐国,把军功揽到自己怀中。齐王因此杀死郦食其,仓皇逃走。韩信打下齐国后,自立为“假齐王”。刘邦强忍怒火,立他为真齐王。

韩信为刘邦效力,却随时在为自己寻找地盘和筹码,随时跟自己的主公讲条件。不但把郦食其的“全国为上”打成“破国次之”,顺手害死郦食其。韩信事后被杀并不冤,真正冤枉的是郦食其。韩信在最后时刻,开启一场并不需要的战争。不但损失惨重,还招致刘邦的猜忌,最终自食苦果,惨死于吕后之手。

拿破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但一次失败就彻底败亡。真正让他失败的并不是滑铁卢战役,莫斯科之战已经为他的败亡埋下伏笔。

拿破仑攻打俄国的时候是屡战屡胜,亚历山大则是每战必败。问题是亚历山大总是在使用焦土政策撤退,什么物资也不给拿破仑留下。虽然一直都在失败,但坚决不议和、不谈判。拿破仑一直推进到莫斯科,俄国人一把火把莫斯科烧掉。本来已经完整地拿下莫斯科,做到“全国为上”。俄国人宁可把它烧掉,也不给拿破仑留下一个完整的莫斯科。拿破仑后继乏力,只好选择撤军。军队最大的损失往往并不在战场上,而是在撤军的过程中。

俄国人跟着拿破仑的屁股后头,一口一口地把拿破仑的军队全部吃光。拿破仑几乎是孤身一人逃回巴黎,在俄国,一次战争就把拿破仑的老本全部输光。拿破仑陷入主骄民疲的险境,欧洲的国王彻底和拿破仑撕破脸,决心推翻拿破仑。在这个时候,他就没有任何机会。拿破仑过于骄傲,未曾考虑不战和不败的问题。

如果拿破仑选择做法兰西共和国的执政官,哪怕是终身执政,他也能坐稳自己的位置。但他最终选择当皇帝,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分封为国王、王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问题立刻凸显出来。拿破仑唯一的选择,就是用持续不断的军事胜利维持自己的统治合法性。一厢情愿、过于远大的梦想、成功人士的过分自信,兵家大忌都快让拿破仑占全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05 谋攻篇:韩信该死,拿破仑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