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课堂三重境界之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课堂的中心,应该是一个问题的提出、理解及解决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作为问题解决的工具被探索、发现的过程。

        教学不是重复前人定下的知识,而是重现这个知识发现的过程,是重新经历。经历原初的困惑与探索,以及喜悦。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魅力,重新经历此一过程的,不应该只是老师,而更应该是学生——全体学生。优质的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围绕在“问题——知识”的周围,来进行一次艰苦的探索。

反思:

        通过阅读干国祥老师的《景阳冈》一课课例,让我豁然开朗。

        这段时间的读书总是一知半解,干老师的《景阳冈》一课让我对先前的理论知识有所理解。学生对武松是不是无畏的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先是浪漫期,整体感受,学生感受到的是无畏,“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然后进入精确期,细读课文,学生说武松是“缩头乌龟”,“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后综合期,由“哨棒”贯穿全文,看到了武松的无畏,“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不知道自己的理解对不对,请给位指教!

2018.2.21

你可能感兴趣的:(理想课堂三重境界之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