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技杂志《 PC world》网络版盘点了最近二十年十大科技遮掩事件,包括英特尔、苹果等都有这样的丑闻曝出。这种掩盖真相的做法不仅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公司的声誉。
与其他产业一样,高科技产业也有一些不光彩事件。尽管企业在应对负面新闻时总希望不被关注,但往往事与愿违,有时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正如人们常说,这不是犯罪,而是致命的掩盖。
《2011:把握下一个十年发展趋势》一书作者、RLM公关公司负责人理查德•拉尔默(Richard Laermer)表示:“有人说,‘我就坐着,不开口,也不接电话,最终事情就会过去’。但是如果说出真相,可能就要面临一系列令公司头痛的问题,还面临成本问题。”
索尼就是一个例子。2011年4月19日,索尼发现PlayStation Network和Qriocity网络存在重大安全漏洞,直到美国子公司4月26日发表声明才正式对外公布。索尼公布相关的详情,还于5月1日向用户致歉。不过,索尼并不是唯一一家这样做的公司。
博客、Twitter以及其他全天24小时更新的新闻媒体的蓬勃发展让保守秘密变得更加困难,这也是为什么如此多的丑闻似乎都是在最近几年才发生的原因所在。倒并不是因为最近几年发生了更多的丑闻,而是因为最近几年掩盖丑闻更加困难。
以下是最近20年高科技领域发生的最严重的遮掩事件,相关公司在试图掩盖真相后,事情变得更加糟糕。特别是对苹果和索尼来说,声誉遭到了重创:这两家公司在我们这个遮掩事件榜单中均出现了两次。
英特尔:单个突破(1994年)
1994年10月,美国林奇堡大学数学教授托马斯•尼斯利(Thomas Nicely)告诉英特 尔,其“奔腾”( Pentium)处理器运算结果不准确,英特尔悄无声息地替尼斯利更换了有缺陷的处理器,希望这不会引起其他人的关注。然而英特尔错 了。3周后,奔腾浮点除错误便成了全球各大媒体的头条。1个月后,英特尔被迫宣布召回产品,进而造成了约4.75亿美元的损失,更不用说声誉了。
更为糟糕的是:尼斯利在撰写此次事件的摘要时表示,英特尔承认早在6个月前就首次确认了这个错误,但是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为 了吸取此次事件的教训,英特尔把有缺陷的处理器制成钥匙链,分发给员工,并在上面镌刻英特尔创始人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的话:“差劲的公 司因危机而毁灭;良好的公司可平安渡过危机;伟大的公司因危机而改善。”这不仅仅是一句流行的口号,同时也是一种启示:“Intel Inside:不能 分离”( Intel Inside: Can't Divide)。
Iomega:死亡之音(1998年)
在USB闪存出现前,携带超过一张软盘容量的数据的唯一途径就是使用Iomega的压缩盘。不过,最悲哀的莫过于读盘时听到咔嗒咔嗒的声音――表明Zip驱动器磁头错位,接下来就是那些100MB磁盘上的数据损坏。
尽 管“点击死”这个词直到1998年1月才被公众了解,但是在Iomega新闻组里有关这一话题的热议已持续一年多的时间了。直到1998年2 月,Iomega才承认存在这一问题,而且是在如果Iomega不同意更换所有受影响的Zip驱动器(不仅仅是此前一年购买的Zip驱动器),那么将面临 集体诉讼之后才做出的姿态。
Iomega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呢?Iomega开始销售一款新的,甚至是更小的便携式存储设备,被称为“Clik”(后来被重新命名为“PocketZip”)。尽管该设备噪音更小,但是最终也因其不合适宜而走向死亡。
索尼:木马门(2005年)
2000年代中期,如果你在电脑上播放席琳•迪翁(Celine Dion)、尼尔•戴蒙德 (Neil Diamond)或其他二十多位索尼BMG签约歌手的音乐CD的话,那么你的电脑可能就会被感染恶意病毒。这是因为索尼想出了一个保护版权的 绝妙点子,秘密安装了一个rootkit――旨在隐藏间谍软件的黑客工具,来掩盖音乐CD上的数字权利管理软件。然而此举让播放CD的电脑面临更大的安全 风险。
2005年10月31日,电脑安全专家马克•拉希诺维奇(Mark Russinovich)在博客上详细描述了索尼的这个秘密 rootkit(电脑安全公司F-Secure后来透露,在拉希诺维奇披露索尼的秘密做法前,它在数周前就已经告知索尼有关这个rootkit的情况)。 索尼的反应是什么呢?索尼BMG负责人托马斯•海赛(Thomas Hesse)在接受NPR采访时表示:“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rootkit,那 么他们为什么要担心呢?”
用户一旦安装了rootkit,任何聪明的恶意软件作者都可以利用它(在索尼的rootkit公之于众后,发生过 这样的事)。在拉希诺维奇发出博客数天后,索尼发表声明对rootkit存在的风险轻描淡写,并发布了一个删除该rootkit的补丁程序,然而这个补丁 程序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两周后,索尼承诺将停止发布带有rootkit的音乐CD,不过那时索尼已被告上法庭。索尼BMG最终被迫支付近600万美元和 解在美国40个州面临的诉讼,并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交纳罚款。
两年后,F-Secure在索尼的另一款产品USB棒中又发现了一种利用rootkit的木马程序。
TJX:信息外泄(2005年)
2007年1月,TJ Maxx的母公司Marshalls和HomeGoods连锁店承认,其 Wi-Fi网络受到黑客攻击,4500多万用户的个人信息被盗。TJX表示,2006年12月首次监测到黑客攻击,不过后来承认早在2005年7月――也 就是内部安全检查显示其系统存在“严重缺陷”后的一年就遭到黑客攻击,受影响的用户数达9000万。
背后是否还有更大秘 密?策划入侵TJX网络,以及从哈特兰支付系统公司(Heartland Payment Systems)盗窃近1亿个信用卡帐号是有偿的秘密服务提供 者所为。据Wired.com的Threat Level博客透露,时年29岁的黑客艾伯特•冈萨雷斯(Albert Gonzales)通过帮助联邦政 府工作人员追踪网络犯罪人员每年获得报酬7.5万美元,然而这与他涉嫌通过黑市信用卡销售所挣的数百万美元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最终,冈萨雷斯被判20年 监禁,不过,出人意料的是,他声称他是在政府的授权下对TJX 和Heartland实施网络攻击的。
TJX:信息外泄(2005年)
2007年1月,TJ Maxx的母公司Marshalls和HomeGoods连锁店承认,其 Wi-Fi网络受到黑客攻击,4500多万用户的个人信息被盗。TJX表示,2006年12月首次监测到黑客攻击,不过后来承认早在2005年7月――也 就是内部安全检查显示其系统存在“严重缺陷”后的一年就遭到黑客攻击,受影响的用户数达9000万。
背后是否还有更大秘 密?策划入侵TJX网络,以及从哈特兰支付系统公司(Heartland Payment Systems)盗窃近1亿个信用卡帐号是有偿的秘密服务提供 者所为。据Wired.com的Threat Level博客透露,时年29岁的黑客艾伯特•冈萨雷斯(Albert Gonzales)通过帮助联邦政 府工作人员追踪网络犯罪人员每年获得报酬7.5万美元,然而这与他涉嫌通过黑市信用卡销售所挣的数百万美元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最终,冈萨雷斯被判20年 监禁,不过,出人意料的是,他声称他是在政府的授权下对TJX 和Heartland实施网络攻击的。
戴尔:笔记本电脑自燃(2006年)
2006年6月,Inquirer网站公布了一段简短视频,显示一台戴尔笔记本电脑在日本大阪的一次会议上发生自燃。在这段视频被媒体曝光后,戴尔回应称,这是孤立事件,与它之前因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过热现象而召回的数万块电池无关。
然而1个月后,美国伊利诺斯州也发生了一起戴尔笔记本电脑爆炸起火的事件。数天后,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新加坡。还有一位62岁的用户在内华达州狩猎时携带的戴尔Inspiron 1300发生自燃,并引燃了手套箱中的弹药,导致子弹四处乱飞。
之后不到两周的时间,戴尔,连同苹果、惠普和其他主要笔记本电脑厂商宣布消费电子产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产品召回。烧焦的是笔记本电脑,而惠普的声誉也一落千丈。
然而对于大多数Kindle用户来说,这也是他们第一次意识到他们认为他们已经购买的图书实际上属于亚马逊,亚马逊可以随时删除它们。这种做法令人生厌。 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因此也在亚马逊用户论坛上发布了极为罕见的个人道歉,称他的公司处理这件事的方式是“愚蠢和草率 的”。
苹果:拿电话方式不对(2010年)
iPhone经常掉线不是iPhone的信号接受问题吗?2010年6月,有用户抱怨,iPhone 4独特的外置天线导致通话时经常掉线。而苹果高管对此事的回应则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用户拿电话的方式不对。
随着“天线门”事件的持续发酵,苹果最后承认,问题出在iOS 4上存在的一个漏洞,该漏洞会误报手机的信号强度。用户报告证实当触及iPhone 4金属边框上的某些部位时,iPhone 4就会掉线,最终苹果被迫在有限时间内向用户免费提供橡胶保护套。
虽然苹果避免了全部召回产品的损失和尴尬,但是“乔布斯光环”还是因此出现了一些污点。
苹果:在跟踪吗?(2011年)
与iPhone“天线门”一样,苹果通过保留用户详细的位置记录来跟踪用户的想法可能也是你始料不及的。我们怎么知道?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这样说的。
在 两名研究人员发现iPhone数据文件中含有iPhone位置数据并公布这一发现一周后,乔布斯及苹果内部其他人员均未就此作出任何说明。显然他们需要时 间来考虑应对这一局面的办法。苹果的做法还包括记录离手机位置最近的信号发射塔和开放的Wi-Fi网络位置的信息――连同时间点和GPS坐标记录了数月。 苹果坚称没有“跟踪”用户,不过之后承诺将修复引起这一问题的漏洞。
戴尔:笔记本电脑自燃(2006年)
2006年6月,Inquirer网站公布了一段简短视频,显示一台戴尔笔记本电脑在日本大阪的一次会议上发生自燃。在这段视频被媒体曝光后,戴尔回应称,这是孤立事件,与它之前因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过热现象而召回的数万块电池无关。
然而1个月后,美国伊利诺斯州也发生了一起戴尔笔记本电脑爆炸起火的事件。数天后,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新加坡。还有一位62岁的用户在内华达州狩猎时携带的戴尔Inspiron 1300发生自燃,并引燃了手套箱中的弹药,导致子弹四处乱飞。
之后不到两周的时间,戴尔,连同苹果、惠普和其他主要笔记本电脑厂商宣布消费电子产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产品召回。烧焦的是笔记本电脑,而惠普的声誉也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