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不再追求拥有的时候

“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这是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一句经典台词。人和人在一起是缘分,我们谁都不拥有谁。当我们不再追求拥有的时候,我们才能心存感激的告别吧。

别误会,我可不是要写情感鸡汤。

我们自然不应该追求拥有一个人,我们同样也不该过分追求拥有一个物。拥有本身就是一种负累,你在行使拥有权的时候,实际上也给自己上了一道枷锁。

比如你买了一辆车,也许你天天开,也许你一个月也开不了几次。你要是不开,这辆车也一直会占用一个车位,你还得一样花钱花时间去维护这辆车,保养这辆车。表面上看去车是你的工具,可换个角度,你却成了车的奴隶。

再比如你买了一套房,你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可这套房子却绑定了你,让你不敢轻易换工作,让你不敢轻易搬家。你之后所做的几乎每一个重大决策都开始和这套房子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你以为你拥有了房子,其实是房子拥有了你。

那个叫罗振宇的胖子就常常鼓吹“使用而非拥有”。他卖掉了自己的房子,他卖掉了自己的车。他住租来的房子,他出门全靠叫车。这样的生活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不便。相反,由于没有这些事物的羁绊,生活反而更加优雅了。

使用而非拥有,是更为节约的生活方式。使用而非拥有,是更为自由的生活方式。使用而非拥有,是更为简单的生活方式。

但我绝不是鼓吹拥有无用论。到底选择拥有,还是选择使用,归根到底,是一个经济决策。如果购买使用权的成本之和加累次交易成本大于购买所有权的成本加维护的成本,那么我们就应该选择拥有。然而,我们常常会在这个简单的权衡中犯错误。

有时我们会高估自己的使用频率,从而选择拥有。有时我们会低估自己维护的成本,从而选择拥有。有时,我们只是把自己对拥有的执念化为了一项心理收益,从而选择拥有。这些因素会干扰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近来“共享经济”这个概念相当火热。共享经济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就是物品使用权的流转。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将使用权流转成本降低,也就是降低了累次交易成本,从而使得在拥有/使用权衡中,我们在使用的一边加上了更重的砝码。

对整个社会而言,大量被私人拥有却闲置的物品的存在,是物资配置低效的表现。为了优化物资配置,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是降低使用权流转成本。这正是Uber和Airbnb所做的事情。

随着使用权流转成本的不断降低,我们对拥有的追求,恐怕是越来越站不住脚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我们不再追求拥有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