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刘禹锡群诗阅读设计
司艳平 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 2018-09-03
豪放刘郎春水心
——刘禹锡群诗阅读教学设计
群诗分析:
《秋词(其一)》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公元805年(永贞元年),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革新运动,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但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未消沉。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正值人生好年华三十四岁,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刘禹锡求异心理很强,不肯人云亦云,依然积极乐观,《秋词(其一)》就是在此种心情下写的。
刘禹锡《竹枝词(其一)》是刘禹锡担任夔州刺史公元822年(长庆二年)时写的。《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屈原的《九歌》,采用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教学目标:
1.结合相关注释和工具书,读对字音,理解词语,熟读成诵。
2.通过“发散”的学习方式,感受刘禹锡风格迥异的诗风特点。
3.深入领悟刘禹锡豪放大气的精神品格以及潜心向学的人生追求,从而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启发。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唐代熠熠璀璨的诗坛上,有一个诗人萌萌哒,他有一个极其可爱的昵称,叫“刘郎”。他曾经写过一首有趣的诗,叫《游玄都观》,“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好容易被皇帝召回长安,不妥协的他,又写了这样一首挑衅当权者的诗,随即又被贬往荒蛮之地。他就是我们的“诗豪”刘禹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领略刘禹锡的独树一帜的诗歌风格。
(设计思路:以“刘郎”入题,让学生感受刘禹锡可爱纯粹的诗人气质,既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又让他们在课堂初始感受刘禹锡不同常人的独特魅力。)
二、初读诗歌感其心
屏显:
秋词(其一)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竹枝词(其一)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学生活动一:
1.诵读、轮读、赛读,思考交流:疏通诗意,提出疑问。
2.读完这三首诗,你认为哪一首诗最能体现刘禹锡的情怀与品格?
我认为《秋词》能体现刘禹锡的品格,他不同流俗,独树一帜;
我认为《竹枝词》能体现刘禹锡的情怀,他侠骨柔情,目光朝下;
我认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能体现刘禹锡的境界,他历尽沧桑,初心不改。
(设计思路:群诗教学要有信息整合点,以能打通三首诗歌共同的密码作为带领学生走近刘禹锡的具体抓手,兼顾三首诗不同的特点与指向。)
三、比读诗歌识不同
学生活动:
1.纵观这三首诗,你认为最大的共同点在哪里?请找出诗中含有情理的诗句,说说你的发现。
屏显: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的诗歌里总是在自然随意之中,流露出对生活、对人生的哲思;
刘禹锡的诗歌里总是将景物与情理相融,擅长用形象的语言表达抽象的道理;
刘禹锡的诗歌里总是充满乐观豪情之感,他的人生感悟都以此为基准。
2.比读这三首诗,你认为与其他两首不同的是哪首?为什么?
屏显:
从内容上看,《竹枝词》是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其他两首都在写作者自己的经历与情感;
从表达上看,《竹枝词》以少女的口吻来写,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春日,听到情郎歌声时产生的内心活动,一语双关;
从风格上看,《竹枝词》风格清丽,活泼自然,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郁。
3.继续比读,你认为哪首诗最厚重?为什么?
屏显:
从内容上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忆往事,横跨半生,内容宏大;
从情感上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情感跌宕,有对过去二十三年贬谪生涯的凄凉感伤,有对世事变迁人世沧桑的生疏怅惘,有对新事物的坚定乐观,有对友人的共勉共进;
从手法上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有自叙经历,有典故运用,有即景喻理,有直抒胸臆,丰富多面。
(设计思路:群诗教学常用的思维模式便是“比较”,同中求异,异中存同,在一次次的发现里,提升对诗词的理解与了悟,让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均有提升。)
四、精读其诗辨其才
学生活动:
1.精读《秋词》《竹枝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找出其中提到自己和他人的词语,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明确:“我言”“闻郎”“听君”
刘禹锡的诗歌总是观照自己,体察他人
刘禹锡的诗歌总是温润温暖,充满温情
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
刘禹锡的诗,明白晓畅,信手拈来,随意随性;
刘禹锡的诗,朝向内心,通俗易懂,自然流畅;
刘禹锡的诗,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设计思路:每一个诗人,都有其独特的创作手法与风格,对于初中生而言,虽然不给学生渗透高深的诗词创作方面的知识,但也需要让他们能较为直观的领悟不同文人的创作特点,然后内化于心。)
五、再读刘郎知其心
学生活动:
刘禹锡的另一面,你了解多少?
屏显:
梦得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 ,又自言系出中山。 [3]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梦得点评:
能安于当下,并积极地寻求出路,能在浊世之中安放那颗刚毅的内心,不仅仅是性情使然,倒真需要些洞察世事的智慧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人生的低谷之中,去寻找支撑内心的希望;在病树颓败的景象中,去寻找欣欣向荣的春天。以一种豪气果敢去跨越人生的诸多磨难,跨越了,就一定会赢得人生最好的状态。
他是谁呢?他被誉为“诗豪”,他就是大气卓然的刘禹锡。
——司艳平《豪放大气刘禹锡》
刘郎在学习《竹枝词》的创作时,不但从形上学习它的创作方法,更为主要的是,他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少女的角度,揣摩少女的心思,这样的倾情用心让他的竹枝词蘸满了浓浓的情味。当然,我们从这首《竹枝词》不难看出,他是在流放夔州(现重庆奉节)时所作。可以说,当刘禹锡在朗州立志要发扬光大《竹枝词》等民歌体例的创作时,他就坚定了这样的志向,并且让其伴随一生。在夔州,在和州,他将清丽的诗风延伸拓展,他的《浪淘沙》,他的怀古诗,他的写景诗,都明丽晓畅,真切悠远,韵味无穷。
他对人生定位明确,潜心向学,亦让他抵挡了冷峻现实的风刀霜剑,始终以一颗明媚的心对待宦海沉浮。将自己放置在自得其乐的情境之中,坚决朝向,永不放弃。走着走着,柳暗花明;走着走着,独占鳌头,风景别样。我们的刘郎以“笃志”寿终正寝,给他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令人赞叹。
——司艳平《以潜心向学抵挡人生风霜》
屏显小结:
他就是刘郎,痴心不改,无怨无悔;
他就是刘郎,潇洒从容,豪迈乐观;
他就是刘郎,诗风多面,潜心向学;
他就是刘郎,通达睿智,变曲为直。
(设计思路:教师下水文继续呈现,也为学生写关于刘禹锡的作文做好铺垫,如此一来,课堂代入感会增强,也会激发学生写作此文人的兴趣。师生共读、共悟、共写方为大道。)
司艳平,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浙江省永康外国语学校语文老师,语文湿地栖居者,愿以青春的名义追随君姐一路修行!
阅读 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