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类与Android接口

基本概念

内部类的点this和点new

要想直接创建内部类的对象,不能按照想象的方式,去引用外部类的名字dotNew,而是必须使用外部类的对象来创建该内部类的对象。
即,不能用类名,必须用一个对象,因为内部类会安安的链接到创建它的外部类上。但是,如果是创建的嵌套类(静态内部类),则不用对外部对象的引用。

1. 内部类与向上转型

当内部类向上转型为其基类,尤其是转型为一个接口时,内部类就有了用武之地。(从而实现了某个接口的对象,得到对此接口的引用,与向上转型为这个对象的基类,实质上效果是一样的。)这是因为此内部类———某个接口的实现——能够完全不可见,并且不可用。所得到的只是指向基类或者接口的引用,所以能够很方便的隐藏细节。

2. 在方法和作用域内的内部类

然而,内部类的语法覆盖了大量其他的更加难以理解的技术。例如,可以在一个方法里或者在任意的作用域内定义内部类。
这么做有2个理由

  1. 你实现了某类型的接口,于是可以创建并返回对其的引用(最最常用了。)
  2. 你要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想创建以一个类来辅助你的解决方案,但是又不希望这个类是公共可用的。

3. 匿名内部类

  1. 匿名,是指没有类名。 (实际上编译器会产生一个默认命名的.class文件)
    外围类的名字,加上$,再加上内部类的名字,而内部类是匿名的话,编译器会简单的产生一个数字作为其标识符。
  2. 语法:创建一个继承自基类(接口/抽象类/普通类)的匿名类的对象。 (别把基类的类名搞混淆了,匿名类是没有类名的)
  3. JAVA语法对这种用法的格式要求是: new 接口或抽象父类名(){//匿名内部类的定义部分}

代码
匿名内部类形式

public interface Contents {
    int value();
}

public class Parcel7 {
    public Contents contents() {
        return new Contents() {
            private int i = 11;

            @Override
            public int value() {
                return i;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arcel7 p = new Parcel7();
        Contents c = p.contents();
        System.out.println(c.value());
    }
}

正常形式

public class Parcel7b {
    class MyContents implements Contents{
        private int i = 11;

        @Override
        public int value()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return i;
        }
    }
    
    public Contents contents(){
        return new MyContent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arcel7b p = new Parcel7b();
        Contents c = p.contents();
        System.out.println(c.value());
    }
}

综合1,2,3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在匿名内部类中,使用了默认的构造器来生成对象。通过new表达式返回了这个对象的引用,而这个对象的引用被向上转型(这里是自动向上转型)为基类(用implements实现的接口,用extends实现的抽象类以及普通类)

这样,对比android里的回调形式的理解,就好多了。

      findViewById(R.id.btn_download_pic).setOnClickListener(new View.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startActivity(new Intent(context,DownLoadPicActivity.class));
            }
        });

一个简单常见的例子分析。setOnClickLisenter()里要求传的参数是一个View里的OnClickListener接口的引用。通过OnClickListener()这个默认的构造方法生成了一个OnClickListener的匿名内部类对象,通过new返回了这个匿名内部类对象(接口)的引用,这样就成立了。

补充

  1. 如果定义一个匿名内部类,并且希望它使用一个在其外部定义的对象,那么编译器会要求这个参数的引用是final的,如果忘记了,会得到一个编译时错误消息。因为Java为了避免数据不同步的问题,做出了匿名内部类只可以访问final的局部变量的限制。 详情可见:用力点我
    示例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Looper.prepare();
                handler = new Handler(){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Message(Message msg) { 
                        final String content = (String) msg.obj;  //这里的content由于在后面的内部类中使用,所以必须用final
                        runOnUi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tvContent.setText("消息-->"+content);
                            }
                        });
                    }
                };
                Looper.loop();
            }
        }).start();

上例中的content必须用final,否则报错。还有太多的例子了,不举了。

  1. 匿名类中不可能有命名构造器(注意与默认构造器区分),因为根本没有名字!想要想传递参数,可以在父类(基类)中的构造器传参(父类有名字,匿名类没名字,别混淆了)。

  2. 匿名内部类本身也是一个类,这个类没有名字(有.class文件),但是进行了父类,例如接口的具体实现,但是它本身不是接口,所以,这也解释了接口不能new,看起来却好像是new的接口,本质上是new了一个实现了接口的类,只是这个类没有名字,并且它的构造方法是它的父类(接口)的类名(父类的构造方法)罢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部类与Android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