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3.4 家教新体会

      今天做家教时,学生问我的问题,勾起了我一些新的思考和自我反思。

       以前带其他学生时,我的主要工作是讲考点,常考题型,带着做练习题之类的,也就是为了应试而教。而现在的这个学生,他问的问题,虽然还是在高中知识范围内,但他问的有些是概念或者定律的理解层面上的。考点中的有些定律,知道是什么意思,会应用,就满足考纲要求了,但他非要琢磨到自己感觉已经真正理解了的程度。比如,今天讲到波的图像那里,他开始就是不明白,那波到底是咋回事,跟振动图像是啥区别,还有一些,可能学过的人都会觉得“没啥可解释”的问题。当我连画图,又拿实物比划着,最后一一把他的疑问解答后,他才安心的去用这些规律去做题。我觉得有些考试成绩比他好的学生,不一定在概念和定律的理解上像他这样刨根问底。

       回忆一下自己曾经上高中的时候,也有过这种不理解的时候,但自己是很少问老师之类的,多数是靠着继续往后学,或者做题来逐渐把之前不理解的内容给搞定。我觉得,如果情况允许,当时就彻底弄清楚了是最好的。而像我做学生时的那种方式也不是不可以,但自己要记着曾经哪里埋伏着疑问。

       我猜想,学校老师讲难理解的知识点的时候,他可能会尽量把自己能想到的学生会遇到的问题讲好。但不可避免,不同的学生个体,还是会有他自己的“奇怪的问题”,这些应该是靠学生自己去想办法了。

       我自己也需要反思, 曾经确实有过自己解释不了之处或者不耐烦的地方,然后说:“这些不重要,知道怎么用就足够了”,“你说的这个问题高考是不会考的”……解释不清楚的,自己就是回去再想办法也要解释清楚;高考不考的,也要给解回答了,因为可能对学生理解概念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3.4 家教新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