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 繁 世 界
保 持 初 心
▎湿地之神!屹立文化顶点的丹顶鹤
文/张涛拉罕
呵,闭上你善睐的明眸,倾听自耳畔传入心灵深谷的,合着隆隆低鸣的脉动音律;化作一滩轻盈的液体,融入流光绚彩的时空隧道——自由穿行、回溯过往,拨开历史狡黠的迷雾吧。
于是,我们来到了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正月十六日的汴梁(即现今河南开封市)。那是一个清晨,天空被无数铅云所笼盖,就连太阳的辉光也无法穿透分毫;远方间或传来阵阵滚雷,近处的空气宛若坚硬的固体,无风无雨,只有冰冷的寒霜、零星的叫喝徘徊于市井街头。
突然,云浪翻涌、水气上冲,辽阔的天幕仿佛被什么人用剪刀剪出了一道豁口,光辉之河自那里倾泻大地。随后,一群白色的精灵舞动双翼,披着神圣的光晕,以不可思议的绝伦美态降临于世。
白色精灵多达数十之众,群聚宣德门上,或倚立于黑梁木柱顶,或盘旋于琉璃青瓦缘——翼舞生辉、灿若星辰,翩翩惊鸿、婉若游龙,灵韵凌云、久久未散。
时人称奇,皆叹为观止。而宋徽宗赵佶,却用自己与生俱来的美感和极佳的创造性天赋,大开绢本、挥墨设色——构奇绝、精工笔、瘦金书、寓祥瑞,御制御画并书《瑞鹤图》一张。
这幅鸿瑞大作(及宋徽宗的其他作品)极大的刺激、拓展和加深了中国画与美术史之“写意”境界。她历经千年传承,被冠以“国宝”之美名,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供后来人赏阅品鉴。
咱们今天要说的,就是《瑞鹤图》的绝对主角——白色精灵丹顶鹤。接下来,欢迎进入仙禽们的奇妙世界。
中国鹤,日本鹤?
丹顶鹤,又称仙鹤、白鹤(其实白鹤乃另一种鹤属鸟类,这里只是惯称),因其头顶生长的红色肉冠而得名“丹顶”。
在生物分类学上,丹顶鹤为鹤科鹤属同名种,是东亚地区特有的鸟类,主要栖息/繁殖于我国黑龙江的三江平原和嫩江中下游地区、俄罗斯的远东和日本北海道等地。
有趣的是,尽管绝大多数的丹顶鹤种群皆分布于中国大陆,但它们却拥有一个与中国完全扯不上边的拉丁文学名“Grus japonensis”,意为日本鹤,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追溯历史,我们来到1776年,正是这一年,丹顶鹤被国际生物学界正式定名——众所皆知,此时的大清朝依旧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外国学者们自然无法进入中国内陆去研究这些尚未被国际生物学界“发现”的鸟类。
机缘巧合下,外国学者恰巧得到了来自日本本州的丹顶鹤样本,所以在决定该物种的学名时,便按规则以样本来源地进行了命名。
尽管后来随着日本本州岛丹顶鹤的灭绝,动物学家将其英文俗名由日本鹤改为满洲鹤(Manchurian Crane),但时至今日,“日本鹤”的提法仍占学界主流。
美丽无双之飞鸟,鹤顶红迷思
丹顶鹤身长约120-150cm,左右翼展长约200cm上下,体重达7-11kg,属大型鸟类;它们以美丽的身姿、优雅的体态闻名于世——成年丹顶鹤颈部修长、敏捷有力,带着一圈黑色围脖;那精致的黑色一直延伸向上,至眼底、喙根处才止,仿佛水墨画中的点睛之笔,潇洒写意、神韵十足。
和围脖一样,丹顶鹤双翼下缘的飞羽亦呈黑色,展翅翱翔天际时,犹如一架双翼染墨的战斗机,呼啸来去、气势十足,特别是降落地面时双翼仿佛静止不动般的盘旋姿态,更令人过目难忘、印象深刻。
长途飞行一直是丹顶鹤的拿手好戏,它们的飞行高度甚至能超过5400米,时速可达40km,它们的骨骼内空而外坚,强度是人类骨骼的7倍有余,所以才能承受如此长程长时的高海拔作业。
迁徙时,它们会排列成雁行之阵,使位于后面的个体能利用领先位个体扇动翅膀时产生的气流,减少体力的消耗——值得一提的是,聪明的它们在长途飞行时会集体换位,从而平衡群内个体的体力消耗,提升续航总里程。
丹顶鹤有一双机灵的黑眼睛,眼缘周围呈黄褐色,宛若黑白交织的服装上精秀别致的黑纽扣。再往上走,便来到了丹顶鹤最具特色的“丹顶”区域,那里裸露无毛,艳丽的鲜红色皮肤犹如一只倒扣着的小肚碗碟,奇异而醒目,与黑白体色相得益彰,更显丹顶鹤之美丽无双。
传说中的剧毒物质鹤顶红(也称鹤顶血)正源于此,难道丹顶鹤头部的血液真的剧毒无比、杀人于无形之中吗?
现在看来,这纯属谣传,因为鹤血完全没有任何毒性。古人所说的“鹤顶红”其实是指加工后不纯的砒霜,即不纯的三氧化二坤。
砒霜堪称最古老的毒药之一,古人常以煮炼混杂之法制作砒霜,但由于技术上的限制,制作出来的砒霜中常会残留大量的硫或硫化物,整体呈红色——古人大开脑洞,谬取鹤顶鲜红艳丽、鹤血剧毒无比之寓,拼凑出了极富诗情画意的“鹤顶红”之名。
老实说,“鹤顶红”这名字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直观文字时又叫人浮想联翩、思绪万千,实在是起的精妙绝伦,我也非常喜欢——怪不得此一缪称能流传数百上千年,至今仍有许多人将其视作毒药的代名词。不得不说,古代先贤给毒药取美名的这份雅致情操,着实令人望尘莫及。
湿地之神,对爱始终如一
作为一种迁徙性鸟类,每当寒冷的冬季席卷而来时,丹顶鹤便从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下游、朝鲜海湾、日本等地迁徙越冬。
我国古籍中对丹顶鹤有许多称谓,如《尔雅翼》称其为仙禽,《本草纲目》称其为胎禽;但其实在生物学中,它们算不折不扣的涉禽,主要栖息于沼泽和沼泽化的草甸,也就是湿地中。
丹顶鹤长喙硬实、尖锐有力,双喙张合之间,栖息于浅水浅滩、湿地沼泽的鱼虾、软体动物,皆无法逃离被它们刺穿身体、吞噬入腹的命运。丹顶鹤还喜爱以植物根茎为食,别看它们身材瘦削、长腿细弱,就以貌取人,误以为它们手无缚鸡之力哦——凭借长喙和尖利的脚爪,它们也能挖地三尺,掘出深埋在泥土里的植物根茎后大快朵颐。
丹顶鹤在湿地环境中属于食物链的上层物种,且为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物种;在日本,北海道的原住民阿伊奴族自古便十分敬重它们,甚至将栖息于钏(chuan四声)路湿地的丹顶鹤当作神灵敬拜,尊称它们为“湿地之神”。
除此之外,丹顶鹤还是一种相当痴情的动物,它们秉承“择一鸟、度一生”的择偶原则,会与选定的伴侣度过一生一世。从生物学层面上来说,丹顶鹤为单配偶制动物,即一夫一妻、终老不变,双方的婚姻关系牢不可破。
然而放眼动物界(甚至我们人类社会),单配偶制动物丧偶后再寻意中人结成佳侣的情况依然非常普遍;但在丹顶鹤这里,即便伴侣英年早逝,剩下的那一位也很少很少出现续弦或再嫁的情况——它们对爱始终如一,真可谓情比金坚、忠贞无二,着实配得上它们“湿地之神”的赫赫显名。
首屈一指的舞蹈大师
在交配季节到来时,丹顶鹤双双成对,舞动身体、张开双翼、上下摇晃,跳起求爱之舞。它们是动物界首屈一指的舞蹈大师,每段舞蹈都由数十、数百个动作组成,或屈膝弯腰、或原地踏步、或跳跃腾空、或伸腰抬头、或头部急摆、或收翅旋转……
这些动作行云流水、繁复多变,令人目不暇接——研究发现,丹顶鹤求爱之舞的动作大多具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性,例如:鞠躬一般表示友好和心生爱慕之情,低头敬礼并全身紧绷则是为了炫耀自身或恐吓对手,弯腰展翅表示怡然自得、消遣时光,而向其他个体亮出双翅则表示心情愉快、开心欢乐。
值得一提的是它们最优美的动作,曲颈向天歌——自它们长喙深处发出的鸣叫声非常嘹亮且极具辨识/记忆度,能传到3-5公里外。这叫声不仅能让其他丹顶鹤个体明确各自的领地范围,还能警示其他动物,同时也是发情期间它们耳鬓厮磨、互诉衷肠的重要方式之一。
它们的繁殖期自每年三月开始,持续半年左右,至九月结束。丹顶鹤夫妻会选择在浅水岸滩或有水湿地上营巢筑穴,建筑的主材料多为芦苇等禾本科植物。
它们每年仅产一窝卵,一般有2-4枚蛋,孵育工作由雌雄鸟轮流进行,孵化期为31-32天。雏鸟属早成雏,出壳时便身被绒毛;幼鸟阶段的丹顶鹤喙部发黄,体羽呈棕黄色,亚成体的羽色灰暗,如沾满泥污一般。
成长至10个月之后,小丹顶鹤头顶裸露的皮肤部位色泽会越发鲜艳红亮,体羽色彩则于出生3-4月后渐趋成体般白洁光亮。
屹立文化之巅的完美生物!
丹顶鹤,因体态修长、身姿优雅、颜色分明而深受人们喜爱,在整个泛东亚地区的大文化圈内皆具有强大影响力;几千年来,人们对它的关注似乎从未间断。
昔日明朝朝服以丹顶鹤补子(又称胸背,为官员朝服胸前和背后的方形装饰)为文官的最高象征。这让丹顶鹤有了“尊贵”之寓。
丹顶鹤的形象于美术/工艺作品中更是屡见不鲜,在殷商时代的墓葬中,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里,在宋、元、明、清朝的礼器、摆件、镇纸、烛台、瓶雕中,以鹤为型、以鹤为图的出土文物不在少数;结合开头所言宋徽宗《瑞鹤图》,关于鹤的书画作品也丰富异常。这让丹顶鹤有了“美丽、礼仪、吉祥”之寓。
至于文学作品,鹤的形象更是无孔不入——汉朝刘安的《淮南子·说林训》中,首次出现“鹤寿千岁”的说法;大诗人杜牧有诗曰“清音迎晓月,愁思立寒蒲。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王象晋在《群芳谱》中如此评价丹顶鹤“体尚洁,故色白;声闻天,故头赤”。这让丹顶鹤有了“长寿、高洁、忠贞”之寓。
在我国道教中,“驾鹤成仙”“童颜鹤发”等词汇层出不穷,飘逸的丹顶鹤形象俨然已成长寿、成仙的象征。君请细观太极图案,黑中一点白、白中一点黑,不正是丹顶鹤体色的重构和变体吗?这让丹顶鹤有了“灵动、自由”之寓。
在日本,丹顶鹤为北海道的道鸟;1984-2004年发行的一千日圆纸币背面也采用丹顶鹤的图案;日本航空的“鹤丸”标志,即以丹顶鹤为设计原型;知名浮世绘画家歌川广重的《名所江户百景》中亦有丹顶鹤主题画作。这让丹顶鹤有了“庄重、飞舞、财富”之寓。
尊贵、美丽、礼仪、吉祥、长寿、高洁、忠贞、灵动、自由、庄重、飞舞、财富……啊,丹顶鹤,她就像汇纳百川的大海,上下纵跃数千年时光,荡涤了所有负面元素,融东方文化中所有积极美好的寓意于一体——如此完美的鸟,你难道不想养一只?
哈哈哈哈,所以,这就是仙禽丹顶鹤了;更多动物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让我们下次再会~
本文原创,写作不易;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8 张涛拉罕,All Rights Re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