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的同桌,是个很特别的人。
他一直保持着在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外,还要参加各种父母找的补习班,并且更让我不能理解的是:他坚持每天阅读三个小时以上的习惯,书籍选择的范围很广泛,天文地理,国内外名著,各种各样。
后来和他聊天,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在每天紧巴巴的时间安排中,他却从来没感到过“疲惫,不开心,劳累不堪”,反而乐在其中,似乎是鱼儿找到了大海,鸟儿回到了天空,活的是那样的自由自在,那样的潇洒。
他告诉我:“人生本来就是由开心和不开心串起来的。 与其每一天时时刻刻想着让自己不开心事,还不如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调节一下心情。”
我问他每天这样子做,不累吗?
他告诉我,让努力成为常态化,也就没有什么疲惫了。
上了大学的他很忙,忙着自己创业,忙着考研,每天熬夜到凌晨,又要大早上起来背书,就连在吃饭的路上,他都在想着,这篇文章还有什么不足之处需要更改。
他从不会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他也不会被自己“熬夜一次”而感动;他也不会把这些发到朋友圈里,然后在旁边写上“我也是挺拼的”。因为这些努力,不需要心理建设,不需要自我说服,不需要意志力驱动。这些努力,是潜意识中的自发行为,是肌肉记忆的动作。
在我的视角里,这些点点滴滴、无人关注的努力,才是真努力。常态化的努力,才是真努力。
当然,身边也有这些事,让我觉得……
同学A有点偏胖,天天在宿舍吵着跑步减肥,不吃晚饭节食,然而,一个月中,跑步跑了两次,每次只有十分钟;节食坚持了三天,三天后网购了一大堆膨化油炸品。
同学B买了英语四六级的单词书,占了图书馆的座位,雄心勃勃要大干一场。最后脑子里,除了对abandon滚瓜烂熟,什么也没留下。
同学C朝九晚五地上课,浑浑噩噩地过活。觉得百无聊赖,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于是决定每晚回到宿舍后,拿出两个小时教练计算机,关心关心国家大事。然而,回到宿舍那一瞬间,着了魔一样,懒神附体:凌云壮志滚一边去,抱上手机打打游戏,打开电脑追追剧……
这样子的生活特别像那本四六级的单词书:书的前一小段被翻看了无数次,页角都皱了;但后边的内容,崭新如初,少有触及。看起来,这似乎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是关乎成败的大事。这些细节,折射出的是我们努力的属性。
努力常态化真假的分水岭,各自延伸出的,是截然不同的轨迹。多数人只是在热血和堕落间徘徊:一段时间,猛冲猛打,自己把自己感动哭了;一段时间,懒散放纵,过的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我相信,在做每一件事时,每个人都曾努力过:都曾有过热血沸腾、立誓发狠的时候,都曾有过奋进狂飙、强力输出的经历。然而,平庸和杰出之所以泾渭分明,那是因为,平庸者的努力是碎片化的、不成系统的,走走停停,断断续续。杰出者的努力是连续的,自成一体的,不曾间断的。
有时候我们也会想:“我都努力过了,为什么还是没得到好运气”。事实上,努力并不是重点,常态化才是成功的关键。毕竟,昙花一现的努力,都是伪努力。
很多时候,工作和学习都是一样的,不能只看自己的心情。其实,努力常态化的人很可怕。因为对这些人来说,努力不是一项需要分配的工作,而是生命中自然发生的一件事情。不管喜恶高低、状态好坏,他们能随时随地进入角色,并在这一过程中找到快乐,感到开心。和其他人不同,他们从不为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状态不好,身体微恙,就不干活了?这种情况是从来不存在的。
这世界上从来不存在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更何况,就算掉了,我也不会认为那个运气万里挑一的人是你。刚熬了两次夜学习、工作,就感觉好感爆棚、天下在手,这样的人注定没有出息。
在这个时代,努力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得非常受欢迎,只有努力,是我们唯一能掌控的东西。忘记是哪位说的话了,但还是想和大家说一下:“人的命运,不光依靠个人努力,也要依赖历史进程”。话虽如此,但却从未抹杀了努力的意义。如果一个人连力气都没有用尽,还谈什么方法、理想和人生?
在成功者的公式里:成就=天赋×运气×努力。其中,天赋我们无法强求,运气只能听天由命,只有努力是我们唯一能掌控的东西。这里的努力,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月两月,甚至可能要一两年才能看出效果。可惜大多数人在回报来临之前,选择了放弃。努力一两下就有回报?这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
我们总认为付出够多,得到太少。其实,还是付出的不够:只有将付出打过一折后,方才可以算出自己应该得到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才符合世界运行的规律。持续而稳定的输出十分重要:努力这件事,拆开来看,只是一件件的小事;但坚持的时间长远,便是天与地的距离。也许,这就是努力常态的意义:当努力的因子融入自己的血液时,努力对自己来讲根本不算一个要求。
让努力成为常态化,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