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两个卖葡萄的

那两个卖葡萄的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吃葡萄,所以暑假里隔三差五到开学后的每个周末,我和先生早晨出去买菜的时候,几乎总不忘买点葡萄回来。

我们常去买葡萄的地方在少年宫隔壁小区的路边,这是个马路市场,总有三三两两卖蔬菜水果的小摊贩们在这跟城管们“打游击"。

但卖葡萄的通常只有两家,说是都是凤桥的,卖的都是自家产的葡萄。凤桥那地方我知道,到嘉兴坐高铁常经过那里,也曾在融融春日去那儿看过桃花。那儿的水蜜桃远近闻名,没想到那儿的葡萄也好。两个摊位也就相隔三五米远,卖葡萄的两个男人年龄也不相上下,约么五六十岁的样子,可风格却截然不同。

一个开汽车来,穿戴整洁:皮鞋,西裤,衬衫,连头发都有型,精神抖擞的坐在摊旁的高凳子上,俨然大干部一般。若不是身边的摊位,咋着你都不会相信他会是个卖葡萄的。

一个开三轮车来,着凉鞋,汗衫,半卷着的裤脚上还带着泥土。他常常就蹲坐在路基上,有时也坐在自己的三轮车边,蜷曲的头发被汗水打湿常黏在头顶上,黝黑的脸上也常常是倦容。一看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他们摊位的风格也不一样。一个把筐子摆放得整整齐齐,里面的葡萄也被收拾得干净利索,颗颗大而圆润,看上去像是精品。另一个车上随便摊着好几个筐子,品种也多些,粒大的,粒小的,紫的,稍青的,大致分分开。

许是从农村出来的缘故,我对农民总存着天生的好感,如无例外,我和先生总会光顾那位“农民"大叔,因之成了他的常客,便也一点点儿熟稔起来。也常拉些闲话,天气、收成以及为什么跑这么远来卖葡萄,几点钟从家里出发,早饭吃些什么等等。大叔卖东西也实诚,分量足足的,有时一两毛钱的零头也常抹掉,弄得我们怪不好意思的,他却常常笑呵呵地:“自个儿家种的,差不离得了,卖完早点回去还有别的活呢!”先生早晨5点50分出门去坐校车,常见他已坐在路边摆好了摊子,匆匆忙忙中点头示意就算是互道的问候了。

周末,有时我们出门买菜,看他不在,宁可先兜去菜场,然后提着大小菜包再绕路回来寻他,实在碰不到,才去光顾那个“大干部"。

“大干部”的精品葡萄价钱自然贵些,如不是剩点底货,想讲下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分量足自不必说,但收钱时丁是丁卯是卯的劲可就让人有些不舒坦。不是我偏心,他那不冷不热不温不火的态度着实没那“农民”大叔让人亲近。

我有一回曾亲见他凑到农民大叔这边来,看还剩多少没卖完。实际的情形是,农民大叔通常先卖完早早回家了,而他有时要守到下午才收摊。

我和先生笑着说农民大叔卖葡萄是生活,而“干部”大叔卖葡萄则是情调。一个朴素,一个优雅;一个实在,一个小资;一个低调,一个倨恭;一个呼噜噜吃粥,一个轻悠悠饮茶;一个……,一个……

这还真是两种格局的风景,两种不同的人生。

不知道你会喜欢哪一种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两个卖葡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