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天,10月20日,南京博物院:
今天的天气着实给力,天高云淡,温度适宜,按照高德地图指引的公交路线,心情舒爽的来到了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占地13万余平方米,为“一院六馆”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
截至2010年,南京博物院拥有各类藏品42万余件,馆藏数量居中国前三,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当代;既有全国性的,又有地域性的;既有宫廷传世品,又有考古发掘品;还有一部分来源于社会征集及捐赠,均为历朝历代的珍品佳作和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瞩目的珍品,是南京必去景点之一。
在博物院里面遇到了很多参观的小学生,以班级组队,由老师带着进入博物馆。在这里要吐槽一下老师的素质和博物院的管理,小学生们在博物院里面高声喧哗、嬉戏打闹,几乎吵翻了天,毫无保持肃静的意识,老师和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似乎也习以为常,毫无约束和制止的意思。这还是发生在大城市,在六朝古都南京哎!看来国人的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啊……
博物院的特展馆和历史馆每天有两场人工讲解,限30人,发耳机,分别是上午10点和下午2点。我运气不错,上午9点多到那里,正好排队领到了一个耳机,跟着美女讲解员一起欣赏馆内的精美展品。
博物院还有讲解器可以凭证件免费租借,但是数量有限,供不应求。后来我发现关注南博微信,输入文物编号,即可用手机收听。正好我带了耳机,后来自己慢慢浏览细看的时候,都是用手机听讲解,非常方便。
第一站来到恐龙展厅:
看到了双柏原蜥角龙。
猛犸象。
第二站来到江苏古代文明馆。
下图是顺山遗址,一处距今8000年前的大型环壕聚落。
所谓环壕聚落,就是在古代人类居住地周围带防御性壕沟的聚落,呈现不规则圆形环绕在居住地的周围,因此称为环壕聚落。此处出土了大量的陶、石、骨器等文物,并经过考证,将江苏的史前文明向前推进了1500年。
这是环壕聚落出土的釜灶:釜和灶的结合,既通风又防风,在使用时不受周围环境影响,并且便于移动,反映了古人的聪明才智。并且这种彩陶体由灰白褐三色绘制的花纹,表现出当时的人民已经学着将现实生活中的器物进行美化。
这些造型各异的猪形陶罐,生动逼真。陶罐的注水口在猪的背部,实用又艺术。
这是一个灰陶江豚形壶。
江豚现在已经濒临灭绝,根据环境保护组织的考察,目前长江流域仅存有不到1000只江豚了。但古人常可以看到江豚在水中嬉戏,他们抓住江豚游动摆尾的瞬间姿态,加以形象表现制作了这个陶壶。壶的腹部有三个扁足支持点,注水口设在尾部,是一件结合器物实用功能,并恰当应用装饰手法的艺术品。
下图中的玉琮是古代的重要礼器,玉琮形式繁多,早期是简单的装饰物,这个是目前出土最早的玉琮,距今5000年左右。玉琮的四面琢刻了带有獠牙的兽面纹图案。
随着文化的发展,玉琮逐渐由圆到方,由单节向多节演变。下面这个神人兽面纹琮有上下两节,各装饰了造型不同的神人和神兽,表示神人骑在神兽上,体现了良渚文化期间宗教信仰的体现,也表现了当时精湛的制玉技术。
这个青铜兽面纹铙(nao)两面都有兽面纹。铙是古代军队中配合战鼓指挥调度军队的打击乐器。看了今天的展览才了解到鼓是前进的号令,铙是停止进攻的号令。
这个青铜四凤盘,是西周时期的产物,用途为盛水之用,上面的四只凤鸟体现了和悦吉祥之意。
这个青铜错金银立鸟几何纹壶,上下采用了立鸟装饰,动静结合,工整华丽,将庄重与活泼,现实与想象交融一体,是战国青铜器的代表作之一。
这件东汉银缕玉衣,距今已经有1800年的历史。这件玉衣包括2600多块磨制精细玉片和800克银丝。玉衣最早出现在西汉时代,到了东汉时期,形成了严格的玉衣等级制度。帝后用金缕玉衣,诸侯王用银缕玉衣,再往下则用铜缕或者丝缕玉衣。这些玉衣的每块玉片的大小和形状都经过严密设计和精心加工,反应了当时江苏工匠杰出的技艺和汉代贵族奢华的生活。
这是江都王陵出土的编钟,编钟上方的装饰为全国首次发现,由两条缠绕在一起的龙组成,龙身上镶嵌了三个银币,银币上还装饰了神兽纹。编钟是重要场合统治者专用的乐器,也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这套编钟是迄今国内出土的第三套完整的西汉编钟。最大的一套编钟是在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错银铜牛灯:汉代灯具精美并具有环保理念,江南地区能工巧匠辈出,工艺水平高超。这件东汉时期的铜牛灯,分为牛身、灯座和灯盖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可以拆卸,使用和擦洗都很方便。牛的两个角和导烟管巧妙融为一体,牛背上是可以调节转向的灯座,用以调节照明的方向,灯上有中空烟导管,牛腹中空盛有清水,可以溶解油灯产生的烟尘,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这是两千年前人们将环保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的一件杰作。
青瓷羊:这是西晋时期的随葬品。古代羊与祥相通,被视为知礼、有德、孝顺的化身,是祥瑞的动物。这个羊造型生动,工匠恰到好处的把握了卧羊的形态。青瓷釉色润泽饱满,磁胎致密,清雅的光泽折射了当时的美学追求。
青釉瓷神兽尊:这个神兽做蹲立状,造型夸张生动,全身毛发刻画细致,神兽与尊合二为一,浑然天成,使尊体既完整立体,又细腻传神,体现了西晋时期青瓷技艺形神俱佳的显著特点。
彩陶胡服立俑:反映了大唐盛世,胡人牵着满载货物的骆驼到扬州城做生意的场景。唐代的扬州是最为繁华的港口城市,聚集了很多中外商人,经济地位超过了当时的长安洛阳,有着天下之盛扬为首之说。
各种造型的胡服俑。
各种陶乐俑 。
白釉黑花瓷镜盒:白釉黑花是北宋瓷州窑最富有特征的装饰方法,瓷州窑是当时重要的民窑体系,主要生产比较粗糙的民间生活用品,简朴实用,具有浓郁的民间乡土气息。
白地黑花开光童子莲雁纹瓷枕:瓷枕在宋代进入繁荣时期。这个瓷枕面上男孩肩上扛着大荷叶,身后跟着一只大雁。儿童和荷叶的组合意味着连生贵子。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大报恩寺是明代皇家寺庙建筑的代表,寺中的琉璃塔是中古世纪七大奇观之一,由这个拱门可以想象当时琉璃塔的金碧辉煌和雄伟壮观。这个拱门是用明代大报恩寺琉璃塔的一套备用构件复原而成。据史料记载,当年建造大报恩寺塔时,共烧制了三套完整构件,一套用于施工,两套埋于地下,用于后期的维护。
青花云龙纹扁瓶:明代永乐时期的官窑瓷器。龙腾云海寓意龙腾盛世,四海升平。所用青料是郑和下西洋所带回的古波斯青料,花色浓重,由于含铁量高,在青花上自然形成铁质黑斑,与蓝色青花相映成画。
青花寿山福海纹瓷香炉:这件是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是明永乐年间由景德镇官窑烧制,香炉体型硕大饱满,周身布满青花纹饰,有明显的“铁锈斑”特征。这种香炉传世仅两件,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寿山福海纹寓意山石立于汹涌的波涛之中,一般理解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意,但是在这里作为香炉的纹饰,深层的寓意是象征一统江山,安定永久。 鼎作为曾经的最高权力的象征,是青铜礼器中最权重的器物。这个香炉上描绘着象征“万里江山”的寿山福海纹,既代表了大明的天下,又仿鼎之造型,“鼎”的音同“定”,在御朝的时候将其放置在御座之前,象征“江山安定”。这对于心系社稷的永乐皇帝来说,是最好的慰籍了。
精致空灵的苏州玉器。
第三站来到艺术展馆。 这里有很多反映著名诗句的山水画,略拍了几幅,增加一些对诗词的理解……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的《渭城曲》诗意画: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人在酒馆把盏而谈,一辆牛车在外面悄然等待,离别的愁绪跃然纸上……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诗意画:图中展示了高台崖壁之外的迷茫景象,反映出诗人寻人不遇的怅然思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诗意画:万籁俱寂的江面上,一个孤独的老渔翁正在静静的垂钓,近处的枯苇亦落满白色的雪花,给人以凄清冷寂之感……
下一站来到清朝宫廷珍品展示,题名为“陈设清宫”。
大清王朝悠悠300年,是中国最后一个皇权帝制时代,也是中国由专治项现代社会转型的前夜,“康乾盛世”更是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灿烂晚霞中一抹最耀眼的光辉,清王朝经历了18世纪的辉煌和19世纪的衰落。这一历史时期,社会变革风起云涌,时代潮流波澜壮阔,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描绘了诸多色彩浓淡各异、情趣不同却着实让人回味的历史画卷。
大清王朝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清代宫廷生活以其独特的时代特点,散发出诱人的魅力,强烈地吸引着当代人好奇的眼光,其凝固的仪轨、特别的信仰、华美的陈设、高雅的文玩、精致的日用,至今历历在目。它们不但是几千年中国的器用典章、国家制度、意识形态、科学技术以及学术、艺术等积累的结晶,更隐含着华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器类之丰富,材质之多样,造型之优美,制作之精湛,无不臻于极致。显示出皇权至高无上的尊严,皇家华贵堂皇的气势,以及高雅脱俗的审美品位。
南京博物院作为民国时期的国立中央博物院的传承者,收藏了较多的宫廷旧藏。我只拍了几张个人认为比较精美的器物。
铜镀金香筒+铜珐琅三足鼎炉+嵌珐琅带盖鼎炉。
铜法郎太平有象。
储秀宫红彩云龙纹瓷盘。
各种盖碗。
青花暗八仙皮球锦纹瓷瓶。
湖绿地墨彩加粉花鸟纹荷花缸。
这一件是我最心仪的--芙蓉石蟠螭耳盖炉。
紫檀边海棠式镶嵌玉石花卉挂屏。
粉彩太平有象瓷塑。
粉彩莲座托八吉祥。
蓝釉金彩双凤宝磬纹椭圆式带托花盆。
今天意外的邂逅了列支敦士登邮票展。
美丽的袖珍国列支敦士登,是一个非常富饶的欧洲小国,尤其以邮票而闻名,多次以中国十二生肖为题发行邮票。
一天的参观结束了,巨大的馆藏、精美的展品看的人眼花缭乱,虽然累,但是收货满满的,感觉很是充实。只是后期写游记,要查资料要整理照片,花了不少的时间。